摘 要: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家广为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它不仅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语言习得中的障碍,而且也给与英语本族语的交流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不认识它的形成原因,就很难加以注意并纠正。
关键词:中式英语;联结主义理论;心理词汇、
一、 中式英语的提出
葛传(1980)在《漫谈由汉译英的问题》中首次提出了chinglish与 china en ish的概念。但并未给出中式英语的定义。邓炎昌(1989)认 为,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和干扰而生成的口语和书面语 ,是一种符合语法规范的,却不符合标准或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的表达方式,尽管有时能被理解却不能被本族语者接受,而后李文中(1993)也给出了几乎相同的定义。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深受汉语影响并且有损于交际有效性的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语言。它表现为一种典型的“不地道(nonnative—likeness)”现象。 正如姜孟(2006)所言,“不地道”这一概念与母语紧密相关,它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所造成的学习者不符合外语表达规范的外语产出现象,包括显性不地道现象和隐性不地道现象。显性不地道现象常表现为学习者依据母语对应词的意义误用外语词语,如 i amwriting thisletter to reflect some problems i came across re—cenfly。其中 reflect一词,英语本族语者不会这样使用。另外,学习者在外语使用中还存在一种虽带有母语痕迹却符合外语表达规范的隐性 不地道现象 ,如 themayor’will lead a business delegation to visit usa in personnext month.但英语本族语者会较多地使用 head而不是lead来体现一种隐喻性概念化方式。因此,中式英语,作为学习者生成的不地道的语言,它有别于我们所看 到的语法错误。语法错误通过学习者的注意是可以改 正和克服的,它不像中式英语这一顽疾难以对付。
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中式英语
就中式英语的生成原因,尽管有人从中介语(in. terlanguage)、对 比分 析 (contrastiveanalysis)、语 言 迁移 (1anguage transfer),以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等多方面 讨论过,但此问题并未解决,也并非一两篇学术论文所能解决的。因此,本文试图从联结主义理论和心理语言学中的心理词 [理论这一视角探讨这一问题。1.联结主义理论联结主义是神经网络实现平行分布式知识表征和计算的理论框架的总称,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 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称之为平行分布加工(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或简称为 pdp0联结主义将人的认知结构看成一个由类似于神经元的基本单元 (units)或结点 (nodes)构成的网络(net. work)的整体活动。所以也被称之为神经网络模型 (neural network mode1),(葛鲁嘉,1994)。这种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人脑神经系统连接的一组相互联结的神经元 ,构建一种具有三类单元类型——输人单元、输出单元和中间单元 的“思维”系统。
一个人的母语能力是同他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是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反应系统。任何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总是倾向于从 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母语知识以及通过母语获得的各种信息和抽象思维能力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二语习得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也是二语进行信息加工的源泉。因此,二语习得者在学习 目的语时必然会自觉或不 自 觉地使用自身原有信息进行思考、分析、比较、综合,并利用原来学习母语时获得的经验来指导 自己掌握新的语言。
2.心理词汇的理论
英国语言学家 wil (1972)说过:“没有语法而能传递的东西很少,没有词汇则仕么东西都不能传递。”中式英语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语法错误,它更多地 体现为词汇上的“不地道”,因此它并不能通过对语法错误的纠正来减少其生成与出现。我们由此可以从心理词汇中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与提取来解释中式英语的生成。 心理词 [(mental lexicon或 internal lexicon)是指词在永久记忆中的表征,又叫做内部词库或心理词典。心理词典和书本词典或电子词典是完全不同的。心理词汇中所包含的信息要远远超过普通词典。它不仅包含了词的意义、拼写、发音,搭配关系等语言知识,还包含了百科知识、个人经验等非语言体系的信息(carroll, 2000)。 在心理词汇中占中心位置的是词的意义表征。词在人脑中不是随意堆放的,而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它不是像词典那样按字母排列 ,而是按语义网络的方式把词组织在.起的。在这一网络中,每个节点之间通过语义关系相互连接,在大脑中构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并相互激活。例如爸爸激活妈妈,学生激活老师的时间要短于爸爸激活学生的时间,因为在语义网络中这些词的距离不同。
二语心理词汇的表征不同于母语心理词汇的表征。二语习得的主要学习方式一开始就不同于母语习 得的学习方式,前者倾向于采用在母语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方式 ,后者采用创新的方式这可以从联结主义的语言习得观中得到印证。
3.中式英语的生成
中国学习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母语系统,然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其二语系统处于建立过程中,是较不完整并寄生在母语系统上的,学习者大脑的表征已经打上了母语的烙印,随时都在向二语渗透。
张淑静(2oo4)通过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某些词的反应来透视词汇在大脑中表征,以及这种表征所反映出的词汇习得方面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产出的语音反应比例最高,语音联系在二语心理词汇中起着主导作用。二语学习者还没有在二语词汇之间建立起语义联系,或者说 ,即使有了某种语义联 系,这种联系也还不够强,导致受试者一时想不起语义 上相关的联想词。语义联系的缺乏或联系强度不够会 导致词汇提取失败,或者提取过程缓慢,从而导致其借 助于第一语言翻译对等词。
然而多数翻译对等词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等,像danger这个概念和英文的 red的联系就强于和中文红 色的联系。又像在汉语里,“度”这个单位可以和温度、 酒、眼镜、电力联系起来,我们学了英语 at five degrt~ centigrade,知道这就是“在摄氏 5度”,就把 degree和母 语的心理词汇的度联系在一起。但是汉语中眼镜的度 在英语应为 strength,酒精的度应为 pnx~或 strength,而 且算法也不相 同。汉语 一发 电指 l 000瓦小时的电 量,故应为 elowaa—hour。这说明词语存在于语义空 间之中,但两种语言的语义空间不完全相同。因此二 语学习者生成语言时,由于语义联系的缺乏或强度不 就导致其词汇提取失败,从而借助于第一语言中的语义概念,就生成了中式英语。
三、结束语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生成语言的一个 主要特征。尽管有时这一特征常被与生成语言中的句 法语法错误相混淆 ,但是中式英语不同于句法语法错误,它更应被看是一种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生成的语义 “不地道”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应该清楚队识到英汉两种语言之间,除了一些单义的科技术语和专有名词之外,基本不存在完全对等的词汇。因此学习者在掌握英语词汇拼写和发音的同时,要加强其 他方面的输入,减少对汉语语义的依赖,促进英语词汇 语义、句法形态和形式等各方面知识的均衡发展。只 有当不同的词汇知识高度融合为一体,英语词汇与共享概念的联系才能真正得到加强和发展,在二语使用 时才能做到快速的激活和准确的提取,才能不依赖于母语的已有语义知识与概念 ,从而避免中式英语的生成。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姜孟 .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使用中的陷性不地道现象[j].
现代外语 ,2o06,(1).
[3]张淑静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性质与发展模式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