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译外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外译中。原因主要在
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属于弱势文化。中译外翻译教学所面临
的挑战具体表现在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
测试及评估等方面。中译外翻译教学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
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培养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
关键词:中译外,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中译外的教学是一个弱项,所占的
比重和课时远不及英译汉,甚至是作为英译汉的补充课来讲
授,这导致了中译外的翻译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远不及
外译中。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属于弱势
文化之列,!" 世纪的翻译热潮大都集中于外译中,中国的作品
译成外文并有所流传的并不多见。其次,由于上个世纪的外译
中作品几乎涉及到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每个方面,译
者的目的又在于改革社会,因而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无法估量
的深远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内的翻译研究和译本赏析大
多数集中于外译中的译本,使得翻译教学与研究的重心放在
了外译中上,中译外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依
附于外译中。再者,翻译教学研究在翻译研究中起步较晚,缺
乏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中译外教学作为翻译教学研究的一
个分支,研究基础更为薄弱。
一、中译外翻译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很多外语工作者对于整体翻译课程的认识仍然存在
许多误区,如对翻译教学法与翻译教学的区别、翻译理论与实
践的关系及在教学中的比重大小、翻译教学重点是传授技巧
还是艺术培养等问题的探讨仍未有统一的认识,使得中译外
翻译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在教学课程的设置方面,中译外的课程多处
于大学四年级的第一或第二学期,学生往往疲于寻找工作和
忙于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难以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精
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某些中译外与外译中的课程设置中不
做区分,只开设一门翻译课程的院系,中译外教学在整个不多
的翻译教学中只占微不足道的一个比重,相比于学校和学生
对口、笔译的区分和重视程度,中译外翻译教学更加缺乏学校
和学生双方的重视。
2。教材。现在高校外语专业使用的统编翻译教材,大都是
在上个世纪%" 年代初编写或修订的,至今沿用了’$ ) !" 年。
与此极不相称的是,这期间,翻译研究在西方如火如荼,成绩
斐然。因此,在担任翻译课的教师中,要求重新编写一套统编
教材的呼声越来越高。
3。教学内容。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译外翻译教学
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已为翻译界所公认。教育部高等学
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出,经济建设的发展态势也为
高等专业外语教育带来两大挑战:一是培养方向的挑战;二是
教学内容的挑战。首先,由于翻译本身是跨学科、跨文化的综
合研究,其中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学习运用,还涉及到各类不
同的应用领域。其次,中译外教学往往习惯以外译中的理论和
技巧为指导,但是从翻译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中译外和外译中
有很大的差别,这使得我们迫切需要对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
培养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4。 教学方法及测试评估。翻译学科本身的复杂性、独特
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翻译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
来灵活掌握。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具有
较大的随意性,造成翻译教学重点不突出;翻译测试不规范、
测试目的不明确;题型简单划一,以致覆盖面较窄、对需要检
查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涉及,无法巩固所学知识;缺乏统一科学
的评估体系,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估。
二、应对新时期中译外翻译教学的对策
面对挑战,我们亟需在以下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
革,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宣传和翻译事业繁荣发展的新
要求。
(一) 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的
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首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改变
原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应结合目前英语专业的八级考试和公
外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增设的翻译试题,逐步把翻译教学
纳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将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特别
是中译外翻译教学系统地加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汉
语言特性和文化对比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不同语言的认
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避免出现为考试而学习的急
功近利的现象。
其次,结合大学教学中的不同专业课程,明确翻译教学的
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规格。过去,外语人才的培养规格是
以面向政府和事业单位需要为主;以政治、外交和跨文化交流
人才为主;以外交官、翻译人才和师资为主;而新时期,外语院
校应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方向,以经济、贸易、管理类人才为主,
重点培养具有熟练外语能力和相关应用知识能力,适应经济
贸易发展需求的高级外语人才。
(二)转变专业设置,区分专业翻译和外语翻译教学法
鉴于翻译课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加强中
译外翻译教学的迫切性,中译外翻译教学有必要加大课时量,
加强中译外理论研究。在中外互译理论共性探讨的基础上,重
视中译外理论的个性研究,进行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一编订
和撰写。同时,由于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脱胎于外语教学,并
把翻译教学当成提高外语教学的一种训练方式,因此区分对
待专业的外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翻译法有相当的必要,以改
进翻译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王立第在《翻译培训的创新》
一文中指出,专业翻译培训与外语教学的目的不同,面临的问
题不同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衡量标准不同。法国德·赛莱
丝科维奇也指出:“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不能教授翻译。语言分
析会取代翻译教学中对翻译程序的讲解。”因此,我们首先要
把知识方面的困难和翻译练习与纯正意义上的语言运用分离
开来。由于缺乏知识所引起的全部问题均属于翻译普通教学
法和教学大纲构思的范畴,但并非都要在基础课中解决。语言
的教学重在语言分析和语言实践,语言教学也可以借助翻译,
用于知识传授和教授语言;而翻译教学只能在语言学习结束
后,即在开始研究语言特性和表达方式时进行。
(三) 调整内容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
翻译教学任务本应是双向的,而在以往的翻译教学中,翻
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讲授大都以外译中为主。随着对外宣传
的增加,训练有素的中译外人才将异常短缺,因此,今后外语
专业应在翻译教学中加大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针对
专业翻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努力拉近课堂教学与
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在保持原有的文学、语言类专业基础
上,逐步增加和拓宽专业方向,注重各种复合型专业的中译外
教学,使翻译教学有更广阔的领域并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比重。
(四)理论、技巧同时并重
翻译教学不仅应当重视翻译技巧的讲授,更应当重视翻
译的理论研究与传授。一般来说,掌握一定翻译理论的译者在
从事翻译实践时,往往要比对理论一窍不通者目的性明确、方
法灵活。柯平认为“翻译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
生对于翻译的原则形成健全的意识,并自觉地将其运用于自
己的翻译实践。这种健全的翻译原则意识显然只能以某种健
全的理论作为基础,因此任何一种严谨的翻译教学都应该以
中肯而切要的理论作为指导。”
(五)迎接信息社会对翻译教学的挑战
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爆炸和电脑网络给翻
译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信息社会给翻译教学带来
的第一个问题是“忠于原作者”的传统信念受到了严重的挑
战。!" 世纪)" 年代以前,需要翻译的作品多为文学作品、人文
社科学术著作、科技资料以及宗教宣传品等。这些翻译要求准
确、传神,忠于原作者,译者主要向原作者和原作负责。进入信
息社会以后,商业文件、产品宣传资料、新闻、法律、金融等方
面的实用性文件翻译的数量迅速增加,翻译的目的是尽可能
多地吸收信息,原作者和原文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译者的职责
是顺应读者的要求,对“委托人”负责,即对译文的使用者负
责,使译文读者受益。翻译内容的性质改变造成译者态度取
向,即效忠对象的改变。
第二个问题是翻译对象多样化。传统的翻译对象主要是
语言文字,而在信息社会,更多的非语言文字因素进入交际,
传统的文字材料如书刊报纸等正被越来越多的非印刷品所取
代。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人机共存、语文与符码并行
的翻译形态必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译者的工作语
言,将不仅是自然语言,也应包含机器语言与影音符码。随着
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兴起,未来口笔译工作的目的、讯息的内
容、讯息传输的方式、传媒符码的意义,都将产生明显的变
化。翻译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处理传统的语言文字材料的翻译,
还要教学生处理新型媒体承载的翻译材料和非文字的各种图
像、符码。除了内容的翻译外,还要考虑外表的包装,如翻译广
告词的同时还要设计广告词语的排列、造型、字体等效果因
素。
第三个问题是翻译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翻译以全译为
主。在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不需要全文翻译,而需要译者对
原文进行适当的压缩和摘编,即编译、摘译或译述等。在迄今
为止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很少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摘
译、编译或译述的难度要大于全文翻译。它要求译者要在全面
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原作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用准确简
练的语言重述原作的内容。因此,翻译教学应适当增加这一技
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复述和简练的能力。
最后,机器翻译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机器翻译不仅用于文字处理系
统,分担了很大一部分以前由翻译工作者承担的日常工作,而
且朝着智能声控翻译通信技术的方向发展,如英国的多种语
言对译电话,日、美、德研制的可进行自由通话的自动翻译电
话以及欧盟的七国同声传译计划等。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全球
性的机器翻译新纪元即将来临。
三、结语
教授翻译,就是通过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理解将一
种语言中的内容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思维过程。学习翻
译,也许最终是为了学习思索,思索如何把别人的想法忠实地
表达出来。翻译教学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因而,
翻译教学中应当有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教育面向世界,
创造现代的有创新思维的学习体系,拓宽思路,扩大视野,造
就一批实干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穆雷-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卢思源,吴启金- 展望!( 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 中国翻
译,
王立弟- 翻译培训的创新- 中国翻译.
庄绎传- 也谈中式英语- 中国翻译.
陈安定- 英汉比较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