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健词:英语口语 教师角色 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认为通过教师各种有意识的教学组织而非单纯的教,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中文的细徽差异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进免、至少是减少某些中介语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口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更多的重视;毕竟,教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因此必须设计适于学生彼此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员。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获得自主权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有的英语讨论成了汉语交流;即使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他们的中介语中也有很多的母语负迁移和其他错误。
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本化的教学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干预,以保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浮于形式、浪费时间。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学者(corder 1973,杨文秀2000,范烨2000等)对学生的中介语错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我们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也难逃其咎。特别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主要定位于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殊不知,很多问题却出现了:(l)由于对“以学生为中心”定位的错误理解,教师忽略了为学生提供一个地道的语音环境;(2)学生没有足够的l2(第二语言)知识,尤其缺乏l1(第一语言)和l2的对比知识,经常会产生母语的负迁移。(3)对l2的文化了解不够,经常发生语用错误。这就告诉我们,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师生,特别是教师必须真正理解这种教学理念的真谛,不能浮于表面,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让学生自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大,其任务也变得更重。同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授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没有矛盾。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对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l、英语口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音环境
由于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错误理解,一些老师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彼此互相交流,就算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尽量让学生开口讲英语,自己尽量不说或少说。至于学生的语音错误,他们也很少关注。这样,学生的中介语错误一次一次重复,长此以往这些中介语错误形成石化(fossilization),最终难以改变。笔者认为,良好的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使用英语顺利进行沟通的保障。因此,教师有必要花时间和气力来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来帮助学生正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适当增加教师的讲话时间,同时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英语浸润的时间(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师增加自己的讲解时间,并不意味着取消学生的练习时间。英语口语课终归是学生练习提高自己口语的课堂。因此,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对于学生的语音错误,教师不能姑息迁就;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归纳,并给予纠正。关于是否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错误这个课题,很多研究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很多研究者从口语的交际目的出发,认为不应纠正;因为纠正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削减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但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在定期集中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之前,教师应把这种做法的利害关系讲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相反,他们会努力模仿教师的标准发音,并享受进步带来的欢乐。
2、英语口语教师应增加ll和砚两种语言的对比,使学生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
正如杨文秀(2000)所发现的,一些学生在特定情况下表达自己时所使用的句子只是一些单词词组的拼凑而已,不符合英语语法和表达习惯。这种石化现象的产生有着多种原因(杨文秀,2000。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英语学习者按照中文的语法习惯和中文的逻辑方式来组织英语的句子。他们讲出的句子,中国老师很容易理解,而外国人能不能理解很难讲。这是一种典型的母语负迁移。这里英语教师的作用应再次受到关注。除了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输人以外,教师还必
须经常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差别。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获得肤浅的了解,而且这些知识很难内化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而语感是内化的语言能力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在刚开始打羽毛球时,尽管对各项规则了然于心,但真正打起比赛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而在我们经过训练之后,球感会慢慢增强,这样打起来也不那么不协调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表现也会非常惊讶:因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自己居然能够将一个很高难度的球打回去—这就是球感在发挥作用。随着学生对于两种语言差异了解的深人以及语感的增强,其口语中介语中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3、英语口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避免中介语中的语用错误。
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另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只是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一些片面的了解;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是扭曲变形了的西方文化形式。而即使是对于这些知识,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因此,口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对于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有深人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至于因为文化的无知而发生语用错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问题已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具体实施文化导人的探讨还不多见。针对口语中出现的与文化差异有关的中介语问题,除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在这里,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视听媒体来实现:教师可以准备彼此有差异的中外两种语言的节目或短片,让学生自己观看后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以点拨。这是一个非常缓慢、但却很有效的过程。但是,教师必须起到过滤的作用,对于那些片面的描述西方文化的影片必须指出来,使学生不致于形成文化偏见(stereotype)。此外,王守仁和刘振前(2003)提出的通过隐喻的文化教学方式也可以借鉴。同时,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外,还要对词语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譬如,中国人认为走狗是不好的意思,但如果翻译成running dog则会让外国人产生完全相反的感觉;因为running dog给外国人的印象是一只非常可爱的狗,没有任何的贬义。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关于dragon的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却会给外国人一种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感觉,因此如果直接翻译过去,势必造成一些误解。因此,词汇的文化语义教学至关重要。
4、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口语错误,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局限于口语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学习者口语中介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单词或词组的使用不当。除了口误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某些作法所导致的。学习者习惯于参考英汉单解(即使是双解字典,查阅时也仅看中文注释);同时,在阅读各种英语课本及读物中也习惯于以汉语注释的方式给出词义。这种作法一方面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另一方面却为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带来很多问题。
外语学习者接触的可能是片面的、抑或不准确的词义注释。同时,关于语法的讲解(尤其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是以条条框框来给出。这些人为的、硬性的规定使语言丧失了活力,同时也是学习者某些中介语错误产生的原因。以词汇为例,学习者在开始阶段习惯于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识记单词的意思,如master和machine分别记为掌握和机器的意思。当遇到掌握机器这一中文词组时,他们往往翻译称materthe machine(而不是。operate the machine)。当然,这里有母语负迁移(中英习惯表达和搭配的不同)的原因,但是机械的、缺乏语境的词汇教学方法也难逃其咎。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学习英语知识(leam a knowledge of english),请医生(please/invite a doctor),价钱太贵(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王寅,2001:249一250)。针对这种现象,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使用英语教学,尽量在情景中学习词语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法的学习,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框框方法,让学生通过句型的强化和长期的浸润来摸索;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要突出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尽量在学生没有作出母语迁移之前,就已经了解这种差异;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负迁移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本文在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偏差。“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corder p.error analain 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 univernity prean;1984
[2]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2002.(2).
[3]王宜.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守仁,刘振前.位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l).
[5]杨文秀.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