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人类的建筑活动对地球的伤害减小,世界各国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推出很多评价体系,并对达到评价标准的项目给予支持、表彰或奖励,越来越多的项目经营者为了达到某个认证体系而努力着。
关键词:场地 能源 环境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对于建筑的节能、可持续性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同的。
全球有许多国家正在执行的评价体系,2013年末我有幸参加夏威夷大学举办的题为“建设创新型未来: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认证课程,课程中介绍了一部正处于推广与实践阶段的认证体系《净零能源建筑认证》,在这里介绍仅作为国人参考借鉴,也许在其中可以得到些许启示。
篇首语:
“一座生态建筑应该像一朵花,扎根于土壤,收获的却是水和能量,能够适应气候和环境,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每一朵花都是一个完整的微系统,是如此美丽。”
site场地 目标:恢复与健康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01 开发限制
该项目只能建在一个已开发的场地、“灰色地带”或轻污染工业用地(“棕地”)。它们不属于以下任何一种:
1)敏感的生态栖息地,如湿地、原始沙丘、原始森林、原生草原。
2)基本农田。
3)100年以内的洪水平原
02 都市农业
该项目必须整合一定规模和密度的都市农业。可以容积率(f.a.r.)为基础计算。
03 栖息地转移
每开发一公顷土地,需要在其他地点开辟同等面积的土地作为永久栖息地。
04 无车生活
项目旨在创造一个舒适的步行社区。
water 供水 目标:创建拥有独立、分离式水循环系统的地块、建筑和社区
05 净零水
考虑到项目所在地下游的生态影响,项目的用水完全通过收集自然降水、打造封闭式的自然水循环系统以及污水的回收再利用获得。所有用水将通过选取恰当的天然方式净化,而不会有化学试剂的介入。
06 生态水系
所有的地表径流、雨水和污水将在项目地块中加以收集和管理,一部分回收再利用以满足地块内部的用水需求,另一部分则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水补给、农业灌溉排到相邻地块,或用来满足相邻地块的用水需求。
energy能源 目标:能源完全依赖于太阳能供给
07 净零能源
项目将完全依赖当地可再生能源满足其需求。
healh健康 目标:身心健康的最大化
08 现代化环境
项目内部任何一处人居环境都设置可对外开启的窗户,使居住者得以方便地接触室外新鲜空气和阳光。
09 健康空气
为提升室内空气质量,作为邻里社区的一部分,项目地块内的所有建筑的建造以及装修工程结束后,须在入住前和入住后九个月,接受空气质量检测。
10 生物本能
项目旨在引入一系列元素,以激发人类内在的亲近自然系统和自然过程的本能。环境特征:自然形态和形式、自然模式和过程、光线和空间、空间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演变。
materials材料选择 目标:坚持使用对所有物种都具备持久安全性的材料和生产工艺
该项目不应包含下列所有的材料或化学元素:致癌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累积性有毒物质,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石棉、镉、 聚氯乙烯与氯磺化聚乙烯、氟氯化碳、氯丁橡胶、蚁醛(额外增加)、卤化阻燃剂、含氯氟氢、铅(额外增加)、水银、石油化肥与农药、令苯二甲酸盐、聚氯乙烯、木材特殊护理剂(含木榴油、三氧化二砷或五氯苯酚)。
11 体现碳痕迹
该项目必须通过与项目边界关联的一次性碳偏移量,将建设中所有隐含碳(tc02e)的痕迹纳入考虑。
12 可靠的工业
该项目须提倡建立并且采用已经鉴定通过的第三代可持续性能源采集和公正对待劳工的标准。适用的原材料包括砾石、岩块、合金、矿材和原木。
13 合理取材
该项目须贯彻就地取材和用工的方案,通过可持续的手段、生产和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14 保护与再利用
项目必须致力于减少或消除项目设计、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垃圾和报废品,以保护当地宝贵的自然资源。
equity公平 目标:维持一个平等、公正的世界
15 宜人尺度与人性化
项目致力于创造宜人尺度的空间,而不是适合现代化机动城市的空间,从而使项目地块内部的体验更为人性化,文化与交流得以促进。
16 民主与社会公平
所有主要的交通,道路和非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外部的重点,必须尊重所有市民的不平等的自身条件,如年龄、社会经济阶层(包括采取措施使本项目确保所有的人都能适用,包括无家可归的人)。
对于那些身体残疾的访问必须保障通过设计符合美国残疾人法案。
17 自然体验的权力
本项目不会阻挡或削弱本社区或临近社区使用者可获得的新鲜空气、阳光和自然水系的权利和质量。
beauty美 目标:歌颂可以创造变革性改变的设计
18 美与灵
本项目须尽力保持能使人们感受愉悦、发扬当地文化、精神、和地域美的设计感。
19 激励与教育
须制作和向当地有关部门与群众发放与项目运作与实施有关的教育材料,分享解决方案,激励相关部门作出改进,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的非敏感区域应向公众至少开放一年,以促进他们与我们的交流并且使他们增强对“活建筑课题”的认识。
上述七部分、20个条款为《净零能源建筑认证》的评价要点,与我国正在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形式与侧重相去甚远,但是,为了保护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初衷是相同的。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净零能源建筑认证》未详述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性要求,而是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理念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场地、供水、能源、材料选择等方面。因此建筑的基本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安全等并未列入本认证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净零能源建筑认证》国际人居生活研究院 (2012).
[3]《可持续设计哲学》 麦克伦·南 (2004).
[4]《有生命力建筑挑战》 (2012).
[5]《生态设计》 范德 & 考文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