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被誉为东方建筑的精华,然而西方建筑文化则是欧洲建筑文化的灵魂所在。下面我们就把中西方的传统建筑风格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找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创新建筑观念和丰富设计观念的建筑,从而给中国的建筑积累更多优秀的经验,促进中国建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建筑;建筑艺术;比较
建筑风格能够十分直白的表现出建筑艺术。不同的建筑风格包含了不一样的物质和精神要素,也包含了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审美标准,因此建筑艺术更多的是对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的表现。一般情况而言,时代的不同,所产生的风格也不相同,但是因为影响民族风格的民族文化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个过程是比较稳定的,所以使得民族风格也具有传统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建筑艺术是和时代风格紧紧相连的,建筑艺术对于民族风格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 木料和石材
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其中对人们思想影响最深的就是儒家文化,在儒家思想中崇尚的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规律。这种思想也渐渐的深入到了建筑艺术中。因为受到儒学的影响,渐渐的形成了一种和社会等级制度有关的建筑形式。中国的建筑形式主要以木材结构为主,就连建造一些砖筑的地下墓室和佛塔也是如此,虽然表面使用的是砖石结构,但是还是仿造木材的结构形式来建造的,这就足以证明木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出现了“墙倒屋不塌”、“拆东墙补西墙”的俗语。然而在西方的古代建筑有很多代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建筑,主要是采用石材为建筑材料,注重强调的是建筑数据的严格和准确。而且,在西方建筑中主要是以承重墙为主,使用砖和石头所筑成的墙体可以达到很高的高度,房屋的顶部是采用的半拱型构造,这就是西方建筑的典型标志。
2 强调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
在西方人们一般把建筑比喻成音乐,但是在中国,建筑具有更多的诗情画意。中国自古都把自然神人化,对自然的态度也是神秘和恐惧并存,对自然的态度也是比较顺从。中国建筑不太注重建筑中的体量、类型、风格和透视的效果,主要关注于对空间规模的扩大,以及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群体性建筑,主要关注建筑的和谐性和包容性。西方主要看重实践方面,重视实际和人生的精神理念。西方建筑主要是用石头建成,初期时比较黑暗,后来就有阳光照射进来,都属于控制人的精神,注重对神秘感的设计。西方建筑看重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布局,局部和局部之间的透视、规律和比例等造型准则,注重对立和争斗,注重人们对建筑空间的理性把握。
3 注重模仿和意象
在西方很多人认为曲线是世界上最美的线条,古希腊建筑中不同的柱式就是对人们美的充分展现,大家都知道,多立克式是对男性雄伟和高大的表现,爱奥尼柱则是对女性柔美身形的展现。在欧洲大多数人都比较注重理性思考,善于进行几何分析,西方建筑比较注重对数学模型的比例分配,使得建筑的整体布局呈现出较强的模拟集合图案。比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其中正面高宽比例1:1.618,遵循“黄金分割”原理。中国人就比较注重人们的内心感受和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思考和领悟,具有很强的意象性。英国的佛莱彻说过:“西方人心中的美术,只有绘画为中国人所承认。雕塑、建筑以致工艺品为视为一种匠人的工作,艺术是诗意的(情感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中国人比较注重逼真的东西,并且要能够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1]
4 封闭和开放
中国的古代建筑,比如故宫、园林、庙宇和住房都是呈现出封闭的状态。中国保存到现在的古代建筑——故宫,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像是北京的四合院、云南人们居住的“一颗印”和广东潮汕等等,也就是封闭模式的体现。这些建筑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外墙不开口,是通过通风来采光,这是中国建筑的鲜明特征。这种封闭的居住环境和当时封闭的国家环境和政策有着极大的联系。和中国建筑的封闭相比较,西方的古代建筑更加注重的是开放、张扬、大气,主要以外部空间为主,中心广场被叫做“城市的客厅”,就有明显的要把室内转化成室外的意思。像是在1756年简称的法国凡尔赛宫,中间是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也就是把立面转化成纵、横、斜三段,左右是对称的,建筑的轮廓造型严正、伟大雄健,具有明显的理性美。凡尔赛宫的集合形
花园主要是依照大厅为主线渐渐展开的。
5 内向和外向
中国在进行建筑的时候,主要的表现是外部空间简单牢固,但是内部却清新脱俗,具有不同的情趣在内。注重空间的封闭性,主要倾向于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的防范,这就和儒家所宣扬的“外求自保,内得心安”的思想有些类似。但是在西方的建筑中,在布局、构造和意象等方面都给人一种阔达、宏伟雄壮以及结构复杂的感受。尤其是几何的造型更是给人一种和自然对立、人定胜天的感受,这就是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的体现,具有鲜明的侵略和探求的意味。就是这种否定和叛逆,就充分的体现出西方建筑的多样性,出现了一个个不同的流派特色,络绎不绝,这和我国长时间以来单调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2]
6 大众和特殊
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注重的是中庸和制衡。中国建筑更加注重群体间的组合,部分服从整体,达到协调的美。西方哲学理性思想中强调的是对立和自我,注重对个性的解放,像是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给人们一种激动、雄健的艺术感受。而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采用中轴线的形式,从宫廷到、府衙、住房、寺庙,都是采取坐北朝南的中轴线,成对称的形式,呈现序列化的空间状态。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北京故宫的布局模式。西方建筑不注重这方面,建筑并不是追求对称的效果,主要是呈现出放射性的状态,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不同和不规律性。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城镇布局就是以教堂为主,然后围绕教堂进行宫殿、住房和修道院等建筑的布局,其中各自都是独立的存在的。
7 静态和动态
中国古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是范围较小,但是却又让人觉得有种以小见大的感觉,一棵树木、一片花草、一块石头,都能使观赏人员从中联想到一片山林。其中的布局也十分注重虚实相融合,注重其中的动静配合,但是一般都是静多于动,这种建筑思维和布局有利于建造更加明朗和精致的环境,从而有效的表现出自然的美感和相互协调的气质。但是在西方的园林中,主要是以瀑布和喷泉为主,整体感觉比较宏伟和壮大,具有强烈的动态感,从而有效的表现出热情奔放的感觉。[3] 8 内涵和外露
因为儒家思想对于人们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也逐渐向和谐和含蓄的方向发展。在建筑内部是以封闭的空间为主,建筑和装饰都比较自然,让人觉得十分的亲切和安逸,给人一种家的温馨。在西方的古典建筑中更加注重人和自然的抗衡,在石头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上面显得生硬和冷酷,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在建筑的外形构造方面,西方古典建筑是使用比较夸张的造型来表现出建筑的伟大和永远,让人瞠目结舌,具有激情。西方古典建筑中的空间位置是直挺向上的,使用的是高空垂直的发展模式,而且,西方古典建筑注重突出建筑的单个特点,其中的每个建筑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9 主体和客体
中国建筑和人一样,是有鲜明的前后差别的。在中国的建筑中,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方向是坐北朝南。一个中国的住房,实际上体现了主人宇宙的观念,也就是对主人的身体构建的反映。中国人和中国的建筑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建筑的方向也是人的朝向,也就是南方在前面。和中国的宇宙观念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风格,西方的建筑主要从观察面开始建立的,因此北方是前方。一座简单的三合院,从上向下看就好比一个张开手臂的人形,房屋是正面,两厢是手臂,把自己紧紧的包围起来,就像一个井字的形状。而且这个井就是房屋主人的心脏。中国的住房都是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只是建筑的范围大小不同罢了。[4]
10 不变与万变
中西方在革新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以体现在建筑发展的不同上。就建筑发展历程而言,中国建筑倾向于保守型。根据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建筑形式及材料亘古不变,起码在过去3000年基本维持原样。不同于中国,西方建筑追求推陈出新,材料和结构也是不断演变的。希腊雅典卫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批神庙,距今约2500年,在这期间欧洲古代建筑的外形及建筑材料历经了剧烈的发展演变过程。欧洲建筑在装饰、空间布局、比例、形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向古罗马穹窿顶技术以及拱券技术的发展,还包括从飞扶壁技术、十字拱技术向文艺复兴时期圣彼得堡大教堂的演变等。
11 总结
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
显的看出,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逐渐呈现出内敛、封闭的状态,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设计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传统成为中国人思想上的束缚,但是新的事物没有经过时间的堆积也不能广泛使用,所以有的地方还是需要去继承的。在建筑风格上面,中国人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不然就不会出现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但是封闭的思想还是让我们固步自封,很难发展,建筑的形状也大致相同。
传统的建筑不但有四合院、大屋顶斗拱等形状,还有对内在设计思想和艺术内涵的表现。对传统进行学习,不是要全部吸收,而是要符合实际,主要是给人们一种启发和灵感。建筑渐渐的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建筑形式使得现代建筑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和现代有冲突的地方,也有相互融合的地方,传统的风格要能够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构造、材料和技术的影响,如果不能融入现代化的因素,传统的建筑就会失去原有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树京,贾铮.谈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别[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2]杨洁,黄金凤.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比较与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29-32.
[3]黄春华,郭思云.中西方传统建筑比较[j].艺海,2013,(6):229-230.
[4]李伟.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