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外语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胜任力五层次模型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作为财务会计类一个主要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是否符合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着胜任力角度分析适合现阶段会计人才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胜任力素质模型 会计 人才培养 高职高专
  一、会计人才需求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分析
  胜任力素质是指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个体特征分为五个层次:知识(个体所拥有的特定领域的信息、发现信息的能力、能否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技能(完成特定生理或心理任务的能力);自我概念(个体的态度、价值观或自我形象);特质(个体的生理特征和对情景或信息的一致性反应);动机/需要(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高职高专的会计类毕业的学生有综合职业能力,对其他三项:大专以上学历、诚信敬业、吃苦耐劳的要求大致比例相差不大,由此看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会计类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来源是多途径的,除了学校教育外,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不断的学习,接受社会再培训。此外,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小型企业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专科层次的会计人员。
  行为特征——人会做什么。可以看作是在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胜任力关联的行为特征即指在相似情景下能实现绩优的关键行为。
  中小型企业不看中的不仅是学历更是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这就为一批有能力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调查显示企业所希望会计及税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最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即掌握会计核算知识。此外,还必须拥有理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很好的社交能力。另外,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样重要,要想成为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外,还应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情景条件——胜任力是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体现出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特征模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将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位——组织三者相匹配的框架中。
  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最主要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从业人员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性,会计人员经常面临来着各种各样诱惑,会计从业人员要对整个社会环境和从业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
  二、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科结构单一,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预算会计”的框架,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人才培养过于程式化,缺乏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部分高校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措施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人才知识面窄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三)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对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也很少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几乎不去考虑其对现时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四)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组织上主要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案例教学较少。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把本来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才苗子,用单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压成了千人一面的所谓的“合格”人才,扼制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总的来说,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可以简单用“统一、单一、专一”来形容,即“全国统一无差异、培养单一无层次、专业专一无交叉”。这种模式很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胜任力模型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思考
  修订和重新定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会计改革以后,首先应突出去向,高职高专会计人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针对企业特点应特别重视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更新,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强调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性。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完善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更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发展有专业的了解。
  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从专业教学角度讲,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转变到既 “做事”又“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投资绩效越来越体现在专业适应对路上。会计专业教育的“产品”面对着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认同”和“接受”,已经不仅是供给方的单一行为和愿望。如何面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10).
  [2]陈今池.西方现代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外语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