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幼专生职业能力的生物教学要结合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淡化概念和理论,突出技能和实践,特别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将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有机整合,使学生掌握从事婴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采用这些策略,才能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 幼专生 职业 能力 生物 教学 策略
幼儿认识自然通常是从认识周围常见的动物、植物开始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要正确地赋予幼儿生物基础知识,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解答幼儿对生物现象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具备初步设计自然角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师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教学策略涉及一种合作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和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相互交流,以应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逐步将学生培养成未来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有所愿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教学中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首先,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生物学课程,必须上好绪论课。绪论课是课本的开篇和全课程内容的导言,也是动员课。通过绪论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对绪论课的教学要有充分准备,除了介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外,还要讲清生物的基本特征、幼师专业学生学好生物课的重要性。此外还应介绍当今世界上出现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生物工程的发展前景,以及仿生学方面的新兴技术,能源、粮食、环境、优生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的广阔天地。
其次,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幼儿园常识教学大部分是生物学知识,而且语言、计算、美术、手工以及幼儿园绿化美化都涉及生物学知识。因此各章节的教学都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进化、生态的基础知识,以及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的技能技巧,具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答幼儿对生物现象提出的问题,设计自然角的能力等等。当然学习生物课,并不单纯为了幼儿园教学工作需要,它对于充实自己、拓展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学习其他课程均有很大的影响。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现学有所知
幼儿的生物课程内容应满足他们学习周围世界的需要。作为教师,已经知道儿童是通过做来学习的。因此,学习生物最好的方法是做科学。课程可以是主要以儿童为中心的以及儿童发起的,因为知识最好是通过第一手调查和实验来获得。应该让儿童参与到观点和解释的建构中来体验生物科学,这些观点和解释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以调研的方法教授生物科学将为教师提供机会来发展儿童的能力并丰富儿童对科学的理解。儿童应该用他们现有发展能力之内的方法来了解科学。调研包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成一项调查,回答问题,并向他人展示结果。
生物教学的核心首先是观察。从观察开始,儿童通过对比、分类、测量、沟通、推断以及预测来继续他们的调查。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少教而让儿童多体验,观察儿童怎样热切地用他们的感官去发现,去思考他们的经历,以及讨论他们所看到的和所做的。当你加强他们的好奇心和天然的兴趣时,你会和儿童一起学习。儿童学习科学处于过去经验和现在环境的背景下,从而达到对大自然的更多认知和了解。
课堂教育与社会大自然相互结合。在“植物形态和分类”课程包教学环节,把学生们带出教室,带往校园及野外,让他们看多姿多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是什么植物?叶子为什么变黄?在进行“昆虫”的主题教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学生都像侦探柯南一样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生机盎然的教学环境、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自主科学探索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三、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实现学有所成
就幼师专业学生而言,实践
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是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幼师专业的生物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生学有所成,提高教学效果。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的能力,是幼儿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能力。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促进幼师专业学生的观察自然界习惯的养成,使其具备指导幼儿正确观察动植物、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教学中,重点从两个环节强化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结合课堂教学观察动植物标本、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例如,学习完种子的结构后,组织学生剖开膨胀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区别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不同。同时鉴定教师提供的十几种种子,辨别它们分别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或单子叶植物种子。教师在这个时候再讲解拟态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观察力恰到好处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要布置课外观察作业,写观察日记,并选出优秀观察日记,促进观察习惯养成。课外观察可以是课前预习,也可以是课后复习,以及日常观察。如讲授“叶的形态”之前,布置课外观察,采集各种形态的叶,以备上课使用;在学习完“昆虫的分类”之后,进行课后复习观察,认识了昆虫的多样性。另外,对某一生物现象或某种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进行日常观察,写成观察日记。
根据幼儿园常识教学中幼儿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动手技能的要求,幼教专业生物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每一个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如种植植物、制作盆景、养花、饲养小动物、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做各种动物头饰、设计校园绿化美化方案等等。另外要求每位学生在教室里都有自己养植的花卉或种植的小盆景,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美化了教室。
四、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实现学有所用
幼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是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在教学中她们要把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就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恰当的语气和准确的语序能让幼儿喜欢听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
为此,在幼师生物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需要进行学科渗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经常性地请学生朗读课文,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组织答案并口述答案,然后进行小结评比。
尽量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上讲台的机会,使每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另外,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编写生物小故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金鱼的故事”、“春天到了”等等。学生上台讲述小故事并进行评比。要求讲述及表达要符合科学事实,注意语气的恰当和语序的准确。同时,还经常性地举行生物知识演讲比赛。这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活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幼师专业的生物学教学应脱离普通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模式,突出幼师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将来在幼儿园能够顺利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所具备的态度、情感、知识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与体验,在要求学生掌握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愿、学有所能、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生物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晓红. 对生物教学的思考[j]. 宁夏教育 2006年08期
[2] 王素菊. 我国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综述[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年06期
[3] 张丽波,王红伟.促进生物科学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