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称号。本文即将就昆曲艺术如今的传承与发展为主旨进行讨论,旨在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问题。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序言
昆剧,亦被称为昆山腔,昆曲,昆调,南音,南曲等。自明清以来,则多称“昆山腔”或“昆曲”。而昆山腔的名称出现的最早,大致出现在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自此,昆曲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繁荣,直至清代康乾盛世之后,昆曲开始逐渐走向衰微,到了当代,昆曲的生存状态更是令人颇为担忧。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称号,让我们甚为振奋。被誉为“百戏之祖”,以“水墨之音”著称的中国昆曲在当代终于再次迎来机遇。面对如此机遇,在兴奋之余,我们当然应该考虑到其传承与发展问题。本文即对此问题展开讨论。
二、昆曲及其艺术魅力
昆曲,一种拥有独特戏剧艺术的古老剧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完整独特的的表演体系和声腔系统。其抒情性强、剧目丰富、曲调婉转、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巧妙和谐的融在一起。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各个方面展现了其柔丽妩媚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首先,昆曲拥有相当完善的综合特点,戏曲艺术通常是“载歌载舞”的,到了昆曲鼎盛之时,已达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境界。并为其它剧种奠定了“唱、念、做、打”综合性表演的一种基本模式。其次,中国戏曲走向成熟期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昆曲的成熟发展,它把音腔与文字完美结合,达到了这种艺术结合形式的顶峰。至于声乐艺术方面,昆曲很是凸显了汉语咬字方面的特殊美感,让我们从戏曲文化再一次感受到本土文化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再次,数量繁多的昆曲剧目,包含了许多流传于世的民间传奇与故事,使得其它各剧往往借鉴昆剧中的故事,并以此中故事为蓝本进行再创作。
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昆曲的时代处境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属于其一,另外两个则是声名赫赫的古希腊戏剧以及印度的梵剧。最早可追溯至明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年一1566年)的昆剧则是至今惟一完整保留舞台演出形式的戏剧艺术。昆曲的可贵在于其古老。其文词典雅,意境生动,兼之恰到好处的心理气氛的渲染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的不少唱词与一些段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不逊于历代著名诗词。只那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已让众多人对这美轮美奂的昆曲艺术产生了无限向往之情。在唱腔上,因之伴奏乐器的完整,昆曲唱腔在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上,达到了前人未曾取得的高度。在表演上,将各种角色行当进行适当细致的分工,舞姿或写意或抒情,与之伴随的念白则极尽生动与幽默。
四、昆曲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不遗余力的做出自己的努力,首先,对于优秀的传统剧目,应采取抢救和继承的态度,并以此为重点,在继承时努力创新,通过创新,以获得进一步发展,使昆曲能够再获辉煌;其次,应努力培养新一代的优秀昆曲人才,使昆曲在后续发展上获得强劲的生命力,并以此促进昆曲艺术不断更新发展适应时代潮流;另外,昆曲虽然是一门戏剧艺术,但其在学术研究上亦不可忽视,应该加强昆曲艺术的学术发展,引起社会的注意,并逐渐架构其昆曲的发展史,以此推进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得昆曲艺术获得新的生命力。
具体来说即是:一、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昆曲的内涵。昆曲被称为“活化石”,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存在方式不是固定的实物存在,而是通过昆曲艺术家的舞台表演来传承与发展。因此,对昆曲而言,其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都需要我们在对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的基础上审慎对待。
二、 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昆曲发展。“中国昆曲文化热”自2001年中国昆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面对昆曲如此发展势头,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冷静,引导推动昆曲的发展,将我们在昆曲保护方面所注入的精力付出的努力以及得到的成果充分展示在世界面前,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昆曲,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三、抢救,整理优秀昆曲剧目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珍贵的昆曲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和图片进行搜集整理,加大抢救优秀昆曲剧目的
度,并将其整理,加之创新,融合现代舞台技术,使其在当代再现。上海昆剧团近两年排演的《牡丹亭》,配以现代化的舞台处理,既保持原作特色,又符合当今审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 在继承的同时努力创新。面对古老的昆曲艺术,我以为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保证昆曲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保存保护好流传至今的昆曲艺术瑰宝,其次对这些昆曲剧目进行整理,并在保证不失掉其核心价值的同时努力创新,适应如今的舞台形式。
五、培养年轻观众群。当今社会,互联网以及各路电视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生活异常丰富,选择也日益增多。面对这些丰富的新生娱乐项目,古老的昆曲艺术无疑处在弱势地位。然而我们应当看到昆曲艺术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吸引一定数量的观众群,无疑是重要的。因此,走向校园,与青年学生接触,使得学生们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昆曲的魅力,培养新一代的年轻观众群,对于昆曲的发展无疑是必要和有用的。
五、结语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古老的昆曲,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在喧嚣的生活之中,带给我们一份清冷与淡然,它的典雅与宁静让我们流连忘返。而今它的存在与发展,面对着重重挑战,但是如此美轮美奂的古典艺术是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晶.中国戏曲中的美—昆曲的艺术魅力及昆曲的传承与革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月,第25卷第6期。
作者简介:王星,女(1991.9-),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本科生,考古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