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蓝色世纪的起点,以海洋大学为依托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蓝色境界、蓝色理念、蓝色理想、蓝色精神,建成、健全蓝色科技文化等五个以蓝色文化为核心的大学生校园文化体系,培养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的精神和利万物而不争的水的秉性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蓝色海洋校园文化大学生
蓝色是天空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蓝色象征着青春、理想、笃定和未来。在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受海洋的影响而积累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蓝色文化[1],蓝色文化传承和延续了海洋文化,是对海洋文化的创新与扩展[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战略,这对以海洋学科为特色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学校在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的意见[3],而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里的一种氛围,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品质与修养,在蓝色背景下,高校尤其是海洋大学应该建设五个蓝色校园文化,来提升高校的软实力水平,提高学生的情商和智商,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力。
一、蓝色科技文化建设
科学技术永远是高校的核心,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充实国家的科研力量。建设蓝色科技文化,首先可以以科技比赛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尤其是海洋科技创新;鼓励大学生文化创意,充分利用海洋元素,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意作品。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海洋、探索海洋,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对海洋的理解。再次要举办以海洋科技为主题的科技展览,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海洋科技的前沿。最后还要开设蓝色学科,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知识水平。
二、蓝色论坛文化建设
论坛是交流学术和思想的平台,可以增添和渲染校园的学术氛围[4]。营造一种蓝色色调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可以从四个层面着手。每年海洋日,开展校长一课活动,由校长作主题报告,科普当下海洋文化与国家关于海洋发展的方向、政策;每学期开展一次蓝色宣讲活动,由优秀团干部和青年教师组成校园蓝色宣讲团,对各级学生干部进行蓝色宣讲和蓝色文化讨论,进而感染全体学生共同感受蓝色魅力;每月开展一期蓝色讲坛,聘请国内外知名人物为主讲人,畅谈蓝色文化;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心得体会。四个层面交叉进行,奠定大学生蓝色校园文化底蕴。
三、蓝色文体文化建设
校园文体活动一直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部分,将蓝色元素融入到校园文艺、体育活动,以文体活动的形式建设蓝色海洋文化,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形式,也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之一。通过校园舞蹈、歌唱、摄影、演讲比赛及各种体育比赛来体现蓝色基调,使学生在快乐中陶冶蓝色情感。蓝色文体文化建设不仅贴近学生第二课堂生活,符合校园文化特点,更能将蓝色理念、蓝色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大学生校园活动之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蓝色公益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校园公益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设蓝色公益文化,不仅要定期开展宣传日活动,通过大力宣传海洋文化、蓝色内涵以及水的精神来感染学生的品性。还要鼓励学生走进基层,了解社会,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海上实习,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海洋;动员学生向困难地区和群众奉献爱心,动员学生“三支一扶”、支援大西北、支援辽西北。更要教育学生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组织学生开展清洁海滩活动。让学生懂海、爱海,以海洋般的情怀看待社会,提升蓝色文化素养和蓝色文明境界。
五、蓝色起航文化建设
大学是通往社会的桥梁,针对高年级学生,要及时引导其端正的就业、择业态度,为海洋骄子的未来规划把关。要开设健康心理课程,负责专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时帮助毕业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学生深造,尽可能的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便利。要加大同企业合作的力度,开辟实习基地,及时举办专场招聘、大型招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条件和选择。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创业前期应安排专职教师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寒窗苦读十余载,正是杨帆起航时,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为国建功之时,要把握机会,把蓝色的精髓授予学生,引领学生在未来的路上收获蓝色文化的启迪。
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工作者的长久课题,能否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建设校园文化,关乎祖国圆梦大业。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即是一种蓝色文化的建设。建好蓝色大学生校园文化,意义重大;实现从浅蓝到深蓝的质的跨越,任重道远;总而言之,蓝色背景下的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更多的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探索。
参考文献:
[1]潘娜娜,杜成君,吕云飞.青岛的海洋文化遗产与蓝色文化建设[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50.
[2]王苧萱,王萍.蓝色经济背景下的蓝色文化与蓝色文化产业[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81-85.
[3]王涛,赵希波.蓝色大学视角下二级学院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情商:高教研究,2013(1):3-4.
[4]“蓝色之路”上的青春梦想.文化月刊:文化月刊社:2009(6):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