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活”教学就是要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而现代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强调优选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教学方式方法,强调主导服务于主体,教法以学法为归属,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双活”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双活”教学;启发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61-03
一、运用启发式可使教师教得活,教得轻松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不能吸引学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那么教师就会感到教得很累,而学生的收获还很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导而不包办代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精讲善导,抓住关键,抓住重点,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启发、诱导,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启发兴趣,让学生乐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为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我常常用故事引入,提问启发,操作导发,操作导入。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6根小棒,按要求动手摆一摆:①每堆1根;②每堆2根;③每堆3根;④每堆4根;⑤每堆5根。然后再把学生分的情况填入表格: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一种正好分完;一种分完后还有余下的数。这种分后还有余数的数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余下的数。学生对此节课便会有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教师能把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带入预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2.启发质疑,帮助学生会学。学生乐学是学好知识的基础,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还得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敢疑、敢问、敢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生疑、质疑、释疑的能力,就是在帮助学生会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生疑、质疑是学生探究真理的起点,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关键的问题巧妙地带进课堂,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去思考,逐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插入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教学就会变得波澜起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会好。
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中秋节到了,小明、小英、小华一起吃饼子,吃的个数如下:
小明吃了小英吃了
小华吃了 让 然后我根据题提问学生。学
生们提出“小明、小英、小华各吃了多少个”?“他们三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他们谁吃得多”?“他们吃得一样多吗”?我肯定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同时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谁问得最好?从而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引导到本课的重点上来,即小数末尾的0的多少与小数大小有关系吗?
课堂上,如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质疑、解疑,也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就有助于学生会学。
二、运用启发式可让学生学得活泼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善启发诱导,学生的思路会更活跃,学起来更活泼。
1.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让学生发展个性,学得活。学生在家做作业时,有的家长给学生讲解时采用的思路与老师的不一样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爸爸,你讲的是错误的,我们老师不是这样讲的”。这说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在教学时,教师唯我独尊、搞一言堂,就会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学中,如果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经常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有益。
2.灵活、恰当的启发手段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都是在变化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灵活、恰当地运用启发手段,就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起来就更轻松。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启发手段主要有:(1)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启发。例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可这样:我们以前学习了“平均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运用平均分合理吗?①有一块地,平均种上白菜、葱、姜。
②学校有一个搬砖的任务,把它平均分给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去完成。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发现,如果运用平均分肯定不合理,这时老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靠平均分不能妥善地解决,它需要按比例来分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比例分配’。”这样,学生对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进行思维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演示启发。即利用教具或模型、实物、投影让学生观察,找出某种属性,从中引出概念。如:讲授“平行线”这个概念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同时启发学生寻找出课本、课桌的两组对边让学生观察,作它们的延长线后再观察。从而得出“同一平面内,两条无限延长而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这个概念。(3)游戏启发。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上通过做游戏,让他们动手动脑,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当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后,我安排他们玩火柴游戏。先用实物投影仪反映出用火柴棍摆成的“7+14=3”,“2-2=41”等“算式”,学生观察后,发现等号两边不相等。我就告诉学生,如果移动一根或两根火柴,就能使等号两边相等。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人都用火柴棍照样摆出错误的“算式”,用脑想,动手移,边移边议,错了又重来,终于陆续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儿童的数学概念与计算技能在玩火柴游戏中得到巩固与提高。(4)悬念启发。教师上课时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用设问、提问等方式,布阵设疑,同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这样会迅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学习“圆柱体”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圆柱体的侧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又是什么形状?”这样一提问,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答案的需求,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机,随后学生探究学习就又能形成需求的满足。
除以上启发手段外,常用的还有前面提到的“激趣启发”和“小结启发”。
三、启发式教学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学习
因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当学生思路偏向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相补充,然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思路也容易打开,而且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锻炼。教师教课“活”,学生也才真正能学得“活”。
四、要启发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要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就得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就不能单纯地为知识而教学,而是要启发学生怎样学习,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一堂课将要结束时,启发学生归纳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在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启发学生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作纵向、横向的梳理,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数学的逻辑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海连.引导启发式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杜友爱.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z].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