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现状,分析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地质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其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护及开发力度欠缺、生态旅游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提出了优化管理、加强保护、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公园;环境保护;生态旅游;龙虎山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68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伴随着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等,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对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如何把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龙虎山以独特的地学价值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闻名于世,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是一座“科学名山”、“生态名山”,科学有效地保护龙虎山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于进一步打造龙虎山生态旅游品牌,扩大其国际知名度,特别是促进龙虎山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域概况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江西省东北部的鹰潭市和弋阳县境内,信江盆地的中西部,南靠武夷山隆起带,北邻信江河谷。公园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东经116°53′00″-117°29′00″,北纬27°59′30″-28°26′00″,北东方向长64.5 km,南东方向宽9.0~34.5 km。地质公园由龙虎山、龟峰和象山3个园区以及其间过渡地带环境控制区组成,总面积996.63 km2。核心保护区(带)面积90.05 km2,占9.04%。
龙虎山地质公园是集地质、地貌、人文与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地貌景观主要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是国内发育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地貌类型丰富多彩,造型独具特色,地貌景观集“多、奇、特”于一身[1]。同时,丹霞景观与道教文化、崖墓葬文化、佛教文化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具有很高的地质、地貌科学价值和自然、人文科学价值。
龙虎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其独特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自然、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龙虎山的艺术作品、摩崖石刻等层出不穷,其自然风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赞颂。悬崖洞窟中众多的古代悬棺群,中国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观等各种景观有机组合、高度和谐,动静得体,疏密相宜,形成统一而连续的构图格局,构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水画卷,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意义和保护价值。2010年8月,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江西龙虎山等地的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的“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
2 龙虎山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 有利于保护景区的地质遗迹资源
地质遗迹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直观、可解读的天然记录,是研究地球各圈层地壳演化、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的天然资讯库,具有科学、教育、旅游等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自然资源[3]。
龙虎山兼有丹霞地貌和火山岩地貌,以丹霞地貌最为典型。由于龙虎山丹霞地貌演化已步入老年期,红层在长期的内、外动力作用以及受红层岩性组合的控制作用下,形成造型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如景区内的仙女岩、象鼻山等地貌景观造型精美珍稀,属于丹霞地貌之珍品。其地质学特征与其他地区的丹霞地貌地质学特征可对比性较强,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对于研究不同地质时期的丹霞地貌景观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对比意义[4]。
江西省通过建立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对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合,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揭示了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在“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方针的指导下,使重要的地质遗迹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2.2 有利于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地质公园属于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式。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无法挽回和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
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旅游活动、工程活动等各种人为因素对珍贵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地质公园的建立将缓解这一矛盾。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已逐步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不允许任何人乱采滥伐,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已经蔚然成风。这些积极的因素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2.3 有利于扩大景点的国际知名度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开展的“地质公园计划”,与unesco密切合作进行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2002年unesco副干事长在了解到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的情况时说,中国对地质公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家普遍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5]。社会各界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提高了龙虎山在世界的美誉度,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优化地质环境,推进科学普及,提高旅游科学知识含量,同时也有益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实现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2.4 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旅游产品。有了地质遗迹作载体和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自1983年龙虎山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龙虎山旅游人数持续增长,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龙虎山旅游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2007 年龙虎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通过2008年的宣传与推广,从2009年开始,境内、境外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都超过30%,鹰潭市旅游收入迅速增长,从2009年的34.8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0.10亿元(表1),有效地促进了鹰潭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6]。 3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
3.1 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不够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及人文景观、地质遗迹资源极为丰富,类型相对齐全,但景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各景区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对旅游资源的调查及开发等还不够,已开发的部分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旅游需要。同时,随着旅游开发与旅游活动的扩大,资源的有限性与旅游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则凸显出来。景区接待缺乏对游客在景区内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或旅游高峰期,部分游客在景区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3.2 生态旅游人才匮乏
当前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地学人才严重不足,相关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这都直接影响游客对地质遗迹保护意识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龙虎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龙虎山地质公园的各项建设、旅游活动、环境保护及其他日常事务均独立组织实施。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理顺龙虎山景区的管理体制,对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使开发建设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同时,建立龙虎山地质公园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责、权、利关系。
地质公园旅游的开发建设与保护管理需要大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因此,必须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强化旅游业的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可通过和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兄弟景区联系,邀请知名专家作为旅游发展顾问,为龙虎山旅游出谋划策,提高龙虎山的旅游品位及档次。同时对旅游区现有从业人员分期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和服务技能,从而不断提高龙虎山旅游业的管理水平[7]。
4.2 科学规划,加强地质遗迹保护
作为旅游资源的地质公园,只有保护好地质遗迹才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基础和前提,地质遗迹一旦遭到破坏就失去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条件,也就无开发价值可言。龙虎山地质遗迹是世界级的,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因此,为了保持景区的自然风貌,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
利用,制定了龙虎山风景旅游资源专项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等不同保护级别区域,划出了核心保护区图与分级保护区图。在目前情况下,龙虎山地质公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尚待开发或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对此应优先予以保护而后再逐步研究如何合理开发。
4.3 加强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龙虎山各级政府及管理机构已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护宝贵的地质遗迹和自然资源,比如遏制各种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按修旧如旧原则恢复古镇风貌;防止自然灾害,特别是防范火灾;提高泸溪河水质,有计划地将核心景区村庄及居民外迁;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和古树名木等。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居民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而让当地居民自觉参与到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形成“保护—开发—保护”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保护地质遗迹等自然资源的目的。这些保护性开发措施将为龙虎山遗产地与自然、文化及人类生存环境融为一体提供保证,只有平衡了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勇彪,郭福生,胡中华,等.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8(1):23-28.
[2] 龙虎山申遗成功,成我省唯一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双冠”景区[eb/ol].http://www.longhushan.com.cn/ index.asp.2010-08-06.
[3] 孙亚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4] 陈 宇,严力蛟,蒋海燕,等.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2-21874.
[5] 花国红,田明中,李明路.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9-32.
[6] 黄国华,涂海丽.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开发研究,2012(5):127-129.
[7] 邱卫林,郑小平.关于龙虎山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老区建设,20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