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进一步探讨胎儿窘迫诱发新生儿窒息的具体高危因素。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共计47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3.5%;随着胎儿窘迫时间的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介于37~41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09%;孕周大于41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5.57%,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诱发的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时间、孕周等因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孕妇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以上的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高的重视。
【关键词】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高危因素; 窘迫时间; 孕周
回顾以往的临床研究和相关报道结果[1],胎儿窘迫诱发的新生儿窒息存在一些高危因素。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胎儿窘迫诱发新生儿窒息的具体高危因素,本文选取了本院2006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年龄23~32岁,平均(26.13±4.11)岁。全部产妇为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162例,比例为81.00%,经产妇38例,比例为19.00%。从胎儿窘迫时间上分析,窘迫时间大于60 min,50例,
所占比例为25.00%;窘迫时间介于30~60 min,69例,所占比例为34.50%;窘迫时间小于30 min,81例,所占比例为40.50%。从孕周上分析,孕周介于37~41周,121例,所占比例为60.50%;孕周大于41周,79例,所占比例为39.50%。
1.2 诊断依据 新生儿窒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根据出生后1、5、10 min apgar进行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1.3 方法 分析胎儿窘迫透发的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性别、胎儿窘迫时间及孕周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窘迫诱发的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性别之间的关系 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发生新生儿窒息共计 47 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3.50%。47例胎儿窘迫诱发的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男23例,占48.94%,女24例,占51.06%。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时间之间的关系 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胎儿窘迫时间大于60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2.00%;胎儿窘迫时间介于30~60 min之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1.74%;胎儿窘迫时间小于30 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7.41%。随着胎儿窘迫时间的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新生儿窒息与孕周之间的关系 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孕周介于37~41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9.09%;孕周大于41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5.57%。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在临床上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原因,导致胎儿缺氧,从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 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从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报道统计上看,较为严重的新生儿窒息可以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出现伤残,甚至是死亡[2-5]。由此可见,针对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
回顾国内外以往的临床研究报道结果:胎儿窘迫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5-7]。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上看,笔者所选取的200例胎儿窘迫产妇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达23.5%,这结果也与国内类似报道结果保持了一致。
在窘迫时间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胎儿窘迫时间的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升高;在孕周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上,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孕周大于4
1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5.57%,显著高于孕周41周以下的孕妇。因此,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考虑胎儿窘迫时间以及孕周与新生儿窒息发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每个孕妇的实际情况,尽量在孕41周前终止妊娠,从而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8-11]。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阐释,结合本文的相关研究比较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胎儿窘迫诱发的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时间、孕周等因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孕妇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以上的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叶鸿瑁. 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14(3):129-131.
[2]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研究协作组. 脐动脉血气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 2010,48(9):668-673.
[3] duran r, gorker i, kucukugurluoglu y, et al. effect of neonatal resuscitation courses on long-term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newborn infants with perinatal asphyxia[j]. pediatr int, 2012,54(1):56-59.
[4] 武孟香, 曹艳华, 许燕丽. 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7(9):1316-1317.
[5] 徐韬, 王惠珊, 宫丽敏, 等. 12所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试点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14(3):151-155.
[6] 雷晓燕, 孙永红, 董皎, 等. 新生儿窒息后tei指数与血清心肌酶的关系[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0,13(3):209-212.
[7] 方渝, 徐志康, 刘艳丽, 等. 母血、脐血、羊水中激活素a水平对胎儿窘迫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25(6):560-561.
[8] 俞碧霞, 张柳燕, 盛明燕, 等. 胎儿窘迫及胎膜早破的胎盘病理与羊水病原学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20(17):2604-2605.
[9] 阳笑, 丁依玲.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脐带血管病变及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与胎儿窘迫发生的关系[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43(2):85-89.
[10] 贺晶, 张珂. 胎儿窘迫的真与假--产科永恒的话题[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2,15(4):198-202.
[11] 叶鸿瑁. 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14(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