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
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见风就是雨”,是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媒体不少新闻舆论监督的题材是受众打电话进来的,也有部分是来人到媒体反映的,记者亲自去寻找的并不多。当然,绝大多数受众来反映的是真实情况。
有的“混混”到饭店去骗吃骗喝,故意弄一些苍蝇、毛发、碎玻璃、铁钉什么的放进剩菜,向饭店高额索赔,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向媒体报料。这时,如果记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去报道,媒体实际上就成了这些人的帮凶。对于这些情况记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辨别真伪,也可以请有关部门的人员出来鉴定。
有的人与别人闹纠纷后向媒体反映,记者只听一面之辞就予以报道。前几年,某地有一男一女两个小贩因争生意吵架,后来打了起来。在打架过程中,双方都有伤,但女的衣服被男的撕破了。于是女小贩就与家人和朋友来到当地一家电视媒体投诉,说男小贩对她非礼。有两个记者接到投诉后不分青红皂白地分别操起摄像机和话筒就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到事发现场补拍了几个空镜头。当天晚上播出的新闻是“某农贸市场发生一起恶性流氓事件”。新闻播出后,女小贩及其家人就到派出所去闹,说电视里都放了,你们警方为什么还不抓?警方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对那个男小贩暂时实施刑事拘留。这样,一起很普通的治安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就成了刑事案件。
现在,某些电视记者年轻气盛,虽然他们工作热情很高但受知识面、社会历练等因素制约,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鉴别能力。一有电话打进来,操起摄像机就走。到了现场后又往往喜欢充当仲裁者、执法者角色,或者做纠纷某一方的代言人,分析问题时则失之辩证。“见了风就是雨”,被人牵着鼻子走,还以为是抓到了什么吸引眼球的“猛料”。这样做,报道肯定出事儿。
二、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的后果
新闻舆论监督由于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披露深刻等特点,能迅速聚焦人们的眼球,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终促进矛盾的化解和问题的解决。但假如新闻舆论监督中“见风就是雨”的现象一多,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受到影响,媒体和记者自身也会陷入很被动的境地。
(一)社会成本太高
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舆论监督的社会成本,就是当新闻媒体将舆论监督作为一种天然使命来行使时,必然要面对这些话题:媒体的监督将付出多大的代价?
据了解,有的企业中出现了一些个别的负面现象,记者发现后,不作深入调查,甚至连还没搞清楚事件的真相和前因后果,就为了抢时效予以披露。经媒体一报道,这些企业的个别现象就成了企业的普遍现象,企业由此而倒闭的事例非常多。
(二)纠错得不偿失
“见风就是雨”的新闻舆论监督,一是给有关部门处理问题增加了压力,二是新闻媒体事后不更正、纠错,得不偿失。
当然,新闻更正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克服错误、回归真实的理性之举。媒体因新闻发布量大,报道速度快而使新闻真实性受到伤害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亡羊补牢”还不如“未雨绸缪”。
(三)会吃新闻官司
目前,随着法律的完善和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官司已逐渐呈上升趋势,记者或媒体成为被告的事屡见不鲜。据了解,全国的新闻官司近10年间已达5000多起,媒体败诉率达30%以上。新闻媒体因刊播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
而“见风就是雨”的舆论监督报道,吃官司的概率就非常高。因为这类报道一是采访作风不深入,重要细节未经核实就出笼;二是仅凭一家之言写新闻,有意偏袒一方
,中伤另一方,对事情任意定性;三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把垃圾当宝贝。
三、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记者在从事新闻舆论监督时要看事物的内在因素,透过外在表象,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本来面目。
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不但要客观公正全面,不偏听偏信,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找到新闻事件的主流。对任何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报道,事先不妨预测一下,我们的报道发出去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能以一种猎奇的心理去搞舆论监督。这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对于新闻事件,我们不能人云亦云,捕风捉影,被假象所迷惑。
如今传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少数记者为了一味追求所谓的刺激性和轰动效应,在实施舆论监督报道时缺乏全局性把握,“见风就是雨”,从而导致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作为拥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我们绝不能忘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被动地去迎合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趣味,而是要牢牢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
四、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为了促使问题解决,不是为了记者和媒体自身出风头。因此,我们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具体操作中要力求避免“见风就是雨”的做法。在实施舆论监督时不能只报道一面之辞,应该让被批评者也有说话的机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应该是善意的、建设性的,而不应该是破坏性的。
新闻工作者掌握着媒介权力,左右着社会舆论的形成,在进行报道时应该特别慎重,尤其是批评报道,必须是出于公心,以督促被批评者端正思想、纠正错误言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帮助矛盾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而不是利用舆论监督来使问题更加复杂,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