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中,流通日益表现出其联结供给与需求的中介作用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流通环节的冗繁与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不完善,我国相关行业的流通成本过高,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行业,更加表现出流通成本过高这一现状。本文从流通成本的特征和概念展开,论述了我国流通现状,并论述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总体发展水平及其制约因素,分析了农产品价格过高与流通的关系,最后从流通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流通成本 流通 农产品 现代流通体系
一、现代流通的主要特征及流通成本的概念
(一)现代流通的主要特征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格局和国际流通秩序进行了多次重组与排列,我国的流通业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纵观国内外流通业的变革,本文认为现代流通主要具有下述十大特征:1.具有完善良好的流通环境;2.大型流通企业占主导地位;3.大量的中小商业企业存在;4.流通业对gdp的贡献度日益增大;5.连锁经营与特许经营的普及;6.信息系统的普及与应用;7.具有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8.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流通模式;9.无国界的全球流通活动;10.多种业态共存互补。
(二)现代流通成本的概念
流通产业在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中产生、发展,直到现在成为支撑生产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提供了使流通过程可以顺畅进行的服务。以流通产业的“买卖”作为流通过程的实现,以流通产业的服务作为商品价值的增加,现代流通成本的概念即由此而来。
流通成本包括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流通费用分为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三个方面。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总体发展水平及其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总体发展状况
1.农产品流通市场已初步形成多元化主体竞争的基本格局;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3.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4.农产品物流方式呈多样性;5.个体农户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
(二)制约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流通渠道不畅;2.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3.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4.信息体系薄弱,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滞后,明显落后于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
三、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
1.农产品物流环节多,价格形成链条长。由于流通环节中的层层加价,农产品从农民手中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上涨了两三倍。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上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仅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交易成本。
3.运输过路费负担重,运输成本明显增加。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调查,从山西蔬菜主产县寿阳到上海约1000公里左右,一辆载35吨蔬菜的运输车要交纳过路费达4700元之多。
4.服务收费较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不足。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交易数量庞大、买卖双方人数众多,产生的价格能够基本反映市场供求平衡的真实状态。这种比较真实的价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作用。但是,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批发市场法规,使得许多批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收费秩序较乱。
5.物流技术落后,运输损失率较高。由于农产品的特殊属性,例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由此对运输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6.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资源未能有效配置。运输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瓶颈。也正是因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得我国农产品资源未能实现有效配置,导致了局部粮荒和粮食主产区运粮难共存局面的出现。
7.税制设计存在不足,农产品企业税负较高。除农业产品、粮食、食用植物油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加工环节按17%的税率征税,按13%的税率抵扣进项税额,增加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的对策建议
(一)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
1.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价格形成链。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可以有效地节约流通成本,减
少流通费用,从而达到降低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的目的。
2.加快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合理价格的形成。
3.完善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损失率。改进农产品流通中的硬件设施、技术、信息化建设等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运输损失率。
4.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
5.建立高效“绿色通道”,降低运输成本,发展现代物流。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
1.完善农产品进货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培育大中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成为有效连接农产品主产地和超市的采购桥梁,缩减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2.组建农村中介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组织程度和生产专业化程度,可以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提高农户谈判能力,使产品销售价格得到保障,最终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
3.实施超市与农户直接对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将城市近郊农户生产有效整合起来,按照超市指定的标准和工艺组织生产并由超市直接收购。
4.鼓励超市在适宜地区建立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这样会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和缩短流通时间,改变产品成本构成,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三)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流通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力度。
2.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现代流通。提高流通的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方面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3.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强化农村信息市场管理。
4.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创新流通方式。
(四)政府的宏观调控
1.发改委、交通等部门应竭力抑制燃油价格上涨,继续推进燃油税费改革;针对成品油价格过快上涨,政府给予必要补贴。增强财政对“三农”和农村流通的支持能力与力度。
2.降低甚至取消过桥过路费;加强监管,铲除公路乱收费;针对特定商品可设“绿色通道”。
3.按成本差价纳税而不是继续按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购进原价后的差价10%征收。避免把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由交通运输部门按运价纳了税的进货费用,又包含在商品进销差价之中,使物资经营企业重复纳税;免征流通环节增值税。
参考文献:
[1]李颋,徐从才.论现代流通成本[j].商品经济与管理,2006,(12).
[2]孙前进.中国现代流通体系框架构成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1,(10).
[3]王冬芳.降低流通成本是微利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j].生产力研究,2007,(11).
[4]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
[5]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
[6]上海标五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依托物流平台降低流通成本[m].21世纪经济报道,2007.
[7] 李春迎.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
[8]赵尔烈.加快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拉动内需持续增长[n].中国批发市场,2010,(2).
[9]张晓山.“新网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j].中国合作经济,2011,(16) .
[10]文晓巍.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与相关主体利益匹配:广州证据[j].改革,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