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重温巴比松画派的经典之作,赞扬他们对艺术的执着精神,而他们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无疑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散发着永远灿烂的光芒。
关键词:重温;巴比松;进步画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80-01
近日,“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博物馆珍藏”展在上海美术馆向中外媒体和观众揭开了神秘面纱。今天让我们来重温过去在书本上、印刷品中对这个画派画家和作品的了解,并对巴比松画派和他们的形成特色及发展进行再次解读和概说。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的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一下子出了名。有个年青人在柯罗的协助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画派,即“巴比松画派”。成为第一个法兰西的进步画派,这位创始人就是卢梭。他把米勒、杜普雷、狄亚兹、多庇尼等一大群艺术家召集在那里作画。
为了避开这种巴黎画室之间的斗争和争吵,这批无限热爱大自然的画家,到这个偏僻区域里找一个避难所,过着简单而又紧张的艺术家生活。米勒有力地颂扬了这种对现实的特有热情:“我将自然的外貌给我的印象真实地传达出来,”还说:“我生于农民中,也将死于农民中。我只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描绘出来,我生活在我的土地上绝不离开它一步。”树,树的结构,土地的层次,空间,空气——这些无限的对象——以及光线都是卢梭和他的同伴们热情细致研究的对象。巴比松艺术的新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但这不是巴比松艺术的定义,大家长久以来称他们是“写实主义”。卢梭说:“以心灵的信仰来观察,才能听到广阔的声音。我们不是去画那些看到的精确细节,而是把我们感觉到的世界表现出来。”这些画家的作品有如一首首短诗。从视觉出发,探索表现生命奥秘的因素,在使他们融合一致。卢梭认为:“只有忠实的描绘才能达到感人的效果。”这就是巴比松画派的另一个特点。
巴比松集团的中心人物是泰奥多尔·卢梭(1812-1867),他把一切力量放在对森林的研究上,去探索树木的“语言”。他在散步中带回了大量的素描稿,在画室中来完成它。如《橡树》、《傍晚的山毛榉》这些作品都显示出分析精致、不遗细部,以及构图的协调性等特点。过高的要求迫使他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以致画面不够鲜艳不够生动。但在他的一部分杰出的作品中,仍然保持了他的丰富的感觉和森林的生气效果。卢梭也是最早留心去表现光色、季节、大气变化的一个风景画家,诸如他的作品《枫丹白露森林出口》、《冬日林中落日》。对于卢梭来说,太阳成了“奥尔弗的竖琴”,使之发出感情的宝石。这种感觉是巴比松画派给予印象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
让-弗朗赛阿·米勒(1814-1875),以其生活和作品的主要部分和最好部分,以及他和卢梭的深厚友谊都是属于巴比松的。米勒1849年来到枫丹白露,他带来的是其他画家探索以外的东西。那就是在自然景物中存在着人,他的艺术主题明确倾向于人民的、工人的和农民的。他凝视着广阔平原上出现的纪念碑式的、伫立的人像如《播种者》、《拿铁锹的人》、《洗衣妇》以及沉思的人群,如《拾穗者》和《收获者进餐》等。米勒和卢梭相反,他很少依据自然来作画,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观察和记忆。他的作品表现了生动的线条和杰出的纪念碑式的音节,如《一片垂柳》、《收获者》或《人和骡》。晚年,创作了《格雷维尔的兄妹村》、《春天》等作品,作为一个色彩画家,他是印象派的大胆的直接启示者。
朱利·杜普雷(1811-1889),他在整个四十年代期间,同卢梭紧密合作。在巴比松画家中,他倾向于写实主义和整体效果。如《暴风雨后的落日》、《晨曦中池塘》。
巴比松大师中最热心的同伴之一是原籍西班牙的纳西斯-维吉尔·狄亚兹·德·拉·贝纳(1808-1876),在他的风景画里具有浪漫主义的幻想,同时又不放弃精炼的技法和修饰。狄亚兹创造了一种“小块面技法”,描绘光的闪动,特别是树林中光的变动,如《森林中的小池沼》、《林中之路》、《若特巴里斯高地》。
在巴比松画家中,夏尔-弗朗索瓦·多庇尼(1817-1878),较之其他画家无疑担任了向印象派过度的一个重要角色。这位杰出的版画家和风景画家的作品之所以出名,由于他的内在的,宁静而机敏的心灵。他是最早一个到外光下作画的画家。事实是这样,在1875年,他自造了一只
名为“波丹”的工作船,在这条船上他周游了奥尔斯山谷。在他的油画上,他认为最不好的就是那种象习作似的自由和随意。有一个评论家曾经把多庇尼指定为“印象派的首领”。对于莫奈,多庇尼是第一个赞美他和保护他的人。
巴比松画家由于他们的大胆,曾受到同代人的诽谤,直到19世纪末才得到了荣誉。但不久,又被印象派的声望所湮没。只是到了1962年在美国波斯顿艺术博物馆展览会开幕时才又恢复了名誉。以后,1967年,在鲁佛尔收藏的卢梭作品展出后,更使巴比松派大师的杰作大放异彩,并被视为19世纪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谢尔顿·切尼著.近代美术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