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总结并探讨出蜂蜇伤的急救方法与护理要点。方法 归纳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6例蜂蜇伤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 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蜂蜇伤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及护理措施,情况严重者应尽快进行血液透析。
【关键词】 蜂蜇伤;急救方法;护理方式
蜂蜇伤即蜂将腹部末端的毒螯和毒刺刺入人的皮肤,将分泌的毒液注入人体而引发的人体局部反应和相关症状[1]。蜂蜇伤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与毒液、注入量、作用靶细胞及人体敏感性相关。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均进行了及时的抢救与治疗,效果较好,由此总结并形成如下报告。
敏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几率降低,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 相关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由16岁至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岁;3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与肝功能衰竭、高钾血症;12例患者出现心肌酶检验异常与肝功能异常;4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未完成治疗,在病情略微好转后出院,其余患者均得到良好治疗后康复出院。
1.2 临床表现 我院收治的46例患者蜇伤部位多为头部、面部、颈部、后背及上下肢,蜇伤部位出现红肿、疼痛与瘙痒等症状。3例患者在入院10小时以内出现尿液不正常,呈暗红色。10例蜇伤处包括头部的患者出现头痛与头晕。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7例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2 急救措施
2.1 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吸氧,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医护人员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进行各项必须检查确定病情,如血常规、肾功能检查、心肌酶检查、心电图等。
2.2 入院后应尽早进行尿常规的检查,尿液若呈现洗肉水样、浓茶色样或酱油色样则患者已发生溶血症状,医护人员应立即做好准备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与血液透析。尽早进行血液透析可大大的帮助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进行血液透析可较彻底地清除人体内的蜂毒残留及其代谢产物,从而使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
2.3 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伤口局部的处理,将伤口处残留的尾刺取出,取出尾刺时应用小刀轻轻割开表层皮肤并仔细取出,以免残留毒液的扩散。医护人员应事先询问病人的病史与过敏史,确定可用的药物,同时尽快确定患者被何种蜂类蜇伤,根据不同的蜂类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2]。如黄蜂蜇伤可用弱酸性溶液中和碱性毒素,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用药物进行局部封闭止痛,再用可得松外敷减轻症状,但应注意小儿的药量,应在正常药量下酌情减少。
2.4 相关静脉用药 抗过敏药物:100毫升0.9%生理盐水与20毫克的地塞米松;中和尿液:5克碳酸氢钠;保护胃部:0.6克西咪替丁;增强肝功能:2克还原型谷肽。同时还应进行抗感染、营养心肌、预防并发症等的相关药物治疗。
3 护理方法
3.1 护理人员应及时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当病人出现异常时,积极对相关症状进行正确的处理。护理人员还应每日测量患者的体重以确定浮肿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尿量,通过尿液的颜色与透明度等情况确定患者的病情[3]。头部与颈部被蜇伤的患者应更加谨慎的进行看护,因为此类患者极易出现休克、眼部损伤、肺水肿等症状。
3.2 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应受到极大重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确定全身有无出血情况。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时间应保持在10到15分钟,静脉穿刺点可在6小时后松开弹力绷带,动脉穿刺点可在12小时后松开弹力绷。
3.3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自身的清洁工作,如更换衣物、修建指甲与洗漱。保留尿管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尿袋的更换,每隔5-6天进行温水擦洗。
3.4 中心静脉导管应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护理人员应监测并记录导管的长度变化,每日测量患者体温,应认真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状况,如出现红肿、伤口处渗血与渗液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
4 讨 论
蜂蜇伤的多发人群为山区农民,这些患者一般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发生蜂蜇伤严重时才会送到正规医院内进行治疗,因此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消极的情绪,不利于治疗与康复。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尽量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也应在山区、农村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告知患者及
属尽量避免触碰蜂巢,不要再蜂巢附近频繁活动,当被蜂群围攻时应护住头部及面部,蜇伤后不可挤压伤口,一面造成伤口感染及毒液扩散。
总而言之,蜂蜇伤的急救与护理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并发症,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进行血液透析是治愈蜂蜇伤的关键。应在社会上进一步普及蜂蜇伤的相关知识,尽量减少这一疾病的发生,降低其危害。
参考文献
[1] 赛微.蜂蛰伤18例的急救与护理.医药世界,2009(10):30.
[2] 董美媛,范力明,应红芳,王舟波,蒋伟亚.48例重症蜂蛰伤的急救护理.护理与康复,2006(06):32
[3] 卓亮辉.8例毒蜂蛰伤的急救护理.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