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10年来,川北医学院病病原中心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值得交流和推广。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学形势,体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探索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中心(以下简称病原中心)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免疫学实验和人体寄生虫学实验重组成“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课程[1]。近10年来,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此,对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进行交流和探讨。
1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
为了配合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规范教学内容,病原学中心组织学科教师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及本科医学生培养目的,编写了一本新的《病原生物与免疫试验学》教材[2],约30万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该教材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3部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三个实验专题模块。
基本实验,对临床医本各专业学生都开设。主要由常见病原生物形态学观察、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与病原学基本技能训练组成。该部分重在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为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奠定理论和实验技能基础。
综合性实验,主要对各临床专业、检验专业学生开设。由病案讨论与实验设计、临床标本病原学检测组成。以临床病案为线索,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基本技能为手段,学生自己实验设计,进行系统的临床标本的检测,依据实验结果进行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创新思维,有利于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
开放性实验,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对有条件的学生和相关专业选择性开设。由病原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组成。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学或寄生虫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实验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检测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系统的、综合的检测出病原体。如学生选择饮用水、食堂餐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等课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3],还加强了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通过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将前沿性知识与技能结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另外还配套编写了实验报告册,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客观评价。
2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能力,能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知识内容,产生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效果[4],从而在各教学领域广泛采用。近年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也积极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了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库,教学主控室采用自制的以基本技能录像、动画、图片为主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各学生实验室配备与主控室相连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教学中大量的信息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地传授给学生。比如,通过带有不同颜色的flash动画进行模拟演示双抗体夹心法,栩栩如生地将复杂抽象的免疫机制展现成直观的活动视觉影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电子显微镜及数码照片直观地展示病原生物形态及机体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普通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但由于它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太多信息,学生难以消化,不易接受,所以要合理的运用。
3 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lbl(lecture based learing),即传统的讲授法,该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全面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故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们对基础性较强的基本技
仍采用这种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基本技能后,再选择性地在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引入tbl(team based learning)、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逐渐地将课堂交给学生。通过综合运用lbl、pbl、tbl和cbl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5]。
综合性实验由病案讨论课、实验设计课与相关病案临床标本的系列病原学检测实践构成,共15学时。由主讲教师课前一周提供临床病案,lbl法简要讲授相关临床知识与检测指标的意义。根据pbl、tbl和cbl法,将学生分组,学生课前根据提供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资料查阅,运用已知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知识,结合临床知识和检测指标,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与初步实验设计,小组分析、讨论。然后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在小组总结性发言后由带习教师对各病案进行总结性发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组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条件和临床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病案的病原学检测,做出该病案的病原学诊断及依据,如有必要还应提出下一步的检测设计。近10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lbl、pbl、tbl和cbl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综合性实验是认可的,满意的。但由于我校的教学经费、设备等的不足,学生独立操作全套实验的机会较少。今后应争取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
4 完善考核方式,客观评价考核成绩
该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考核成绩总分100分,由平时成绩(30分)、期末操作考试成绩(30分)与期末笔试成绩[6](4分)三部分组成,在第一次实验课就公布详细的各评分原则。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完成来评定。
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将无菌技能、接种技能、染色技能、镜检技能、免疫学基本技能、常用设备使用与病原生物基本形态等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进行组合,建立考室。学生随机进入考室,教师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操作考试和评定。
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内容有实验原理、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期末进行考核评定。
另外每届还进行实验技能大赛。这种综合考核制度,不仅体现了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学生在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操作技能、现象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的综合能力,可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成绩。该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门课程,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三门课程的兼职老师尽快胜任这门实验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病原中心坚持统一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深入探讨教学内容,进行预实验,主控室多媒体集中教学和各实验室规范示教。带课教师相互听课,学习教学经验、教学技术和实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承担新内容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合格后才准上课。青年教师,由教研室指定教师负责培养指导,考核合格后方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各任课教师认真听取教学督导组专家和带教老师的听课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我们一直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可贵的教学经验,值得交流和探讨。但由于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着理论课与实验课各自独立,各自开课,出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寄生虫形态观察先于相关理论课上课的现象,这大大降低了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待于教务部门进一步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宗琪,朱红,任碧清,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4:152.
[2] 杨宗琪.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1-203.
[3] 苏曼玲,张凯,高锦章.病原生物学
与免疫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153-154.
[4] 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21.
[5] 刘利群,毛定安,何平,等.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法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8(12):1329-1331.
[6] 杨宗琪,杨继文,夏建平,等.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3(5):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