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故都”——“孤独”。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借故都之秋景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本文从演绎生命的孤独、追寻艺术的孤独、叩问政治的孤独来一窥郁达夫之“孤独”的秋。
关键词: 散文《故都的秋》 郁达夫 “孤独”
再次品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一次次看到“孤独”二字。一直认为,郁达夫写故都的秋,实际是写“孤独”的秋,“孤独”与“故都”,这是一种谐音,历代文人都喜用此笔法,题目中所暗示的正是“孤独”二字,文章也处处写尽了孤独。
细观郁达夫的作品,孤独之感时时充盈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孤独”是郁达夫一生中感受最深的两个字,他童年丧父,孤儿寡母受尽困顿的折磨,这是他儿时的记忆,加上青年时异国求学,曾过了十年饱受欺凌歧视的留学日本生活,曾一度在家离群索居,后经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又两次遭丧子之痛,这些不完满的生活与其如影随形,再加上他生活在积贫积弱的旧
他辗转漂泊北平,面对“秋蝉残声”、“佳日秋果”,在散文中玩味这种“凄切的孤单”,倾心并享受着这种颓废的悲哀和感伤的甜蜜。它不是故作颓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刻意营造,而是源于真实体验的推动,源于其内在的心理诉求,在暮色秋雨中经营他无边的孤独。正如他在散文中所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在其他地方,作家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只有故都的秋——“孤独”的秋,才能让作家饮尽孤独。
三、叩问政治的孤独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郁达夫的文中,所感之物,所触之景,总是与他的孤独体验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让郁达夫的心灵如此孤独?在《故都的秋》里,作家浸泡在早晨的日光里,沐浴在槐树落蕊的花香中,喧闹在独有的孤独里。即使有开明的政治、包容的姿态,有时也容纳不下一个孤独高贵的灵魂,更何况在那样风雨飘摇的动乱年代?
193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