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纷繁复杂的生长环境,以及没有任何公式可循,在“文无定法”的语文作文,如何扣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灵之弦,让他们都能发出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之音,文章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 情感
经常听同行们玩笑:“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当老师瞎了一只眼,当语文老师又瞎了另一只眼”玩笑之中,透着辛酸;牢骚之中,露出无奈。作文教学的“难”,并不在于它多难写,而在于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纷繁复杂的生长环境,以及没有任何公式可循,“文无定法”的语文作文,如何扣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心灵之弦,让他们都能发出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之音。
一、石掠碧波漾涟漪
每届总有那么一批学生,他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章串金缀玉、字字珠玑,很多时候看问题细致入微、娴熟老道。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常常扪心自问:他们的才华到底多少是“教”出来的?老师的“教”对这些学生而言,到底有无意义?面对这类学生,我采用的方法是“石掠碧波漾涟漪”,即像小石子轻轻掠过水面一样,对他们的心灵之弦只作宏观点拨。在同龄人之中,这些学生文采明显高人一筹,立意深刻。但毕竟只是十五岁左右的孩子,为使他们更趋于理解复杂多变的情感,明白对立统一的玄妙,避免立意的简单化,我为此类的学生编了如下口诀,和同仁共享:(探讨如何深化文章主题)
从残缺中看到美丽
从美好中看到遗憾
从苍凉中体味丰富
从繁华中品味沧桑
从失败中孕育希望
从成功中品读失落
从亲情中体味无奈
从矛盾中寻找统一
……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感伤学生作文立意的肤浅,但怎样做到立意深刻?语文老师很少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有的同行真诚地说:“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们只要求学生卷面整洁就可以了。”我不否认,作文与一个人的灵性确实有关,但面对作文分数占了语文试卷几近半壁江山的事实,难道我们只能做一些肤浅的表层工作,以“有无灵性”为由,在作文教学方面束手无策?也许我们真应该变一味指责孩子为思考真正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班中有些学生悟性较高,没有必要对选材一一指导,只要在立意方面点拨即可。
二、情感独探一对一
每届也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病爹死娘情不燃,观山看海尽枉然”。从事一线教学的同仁大多会有同感并理解这种无奈。这样的学生写作文“假大空”,“蓝天编玉帝,大海造神龙”。记得班中有个学生作文每次考试几乎都写三行字,当得知他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我及时建议他写一篇纪念妈妈的文章,想来即使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也一定能言之有物,没想到这位学生想了半天说:“我妈就知道打麻将,没啥好写的。”冷静下来后,我决定摸索一条路,寻找这类学生的情感突破口,和一位名叫拾天骄的学生谈话,给我带来了灵感。拾天骄理科成绩不错,语文的基础知识部分还可以,但只要写作文,他就开始编造。有一天我找他谈话:“你家都有什么人?”我好像很随意的样子问。“爸妈和我呗。”他耸耸肩。“你们中间一定有故事,讲一件听听。”我启发他。“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没啥好讲的。”他露出尴尬的笑。“那就讲鸡毛蒜皮的事吧。”我暗劝自己要耐住性子。“那就讲一件发生在爷爷身上的事吧,也没啥意义。”他似乎在给我打预防针:别对此事抱什么写作的奢望。“我爸爸是个大孝子,省钱给爷爷买了台彩电,当时在农村这是稀罕物,村里好多人都羡慕爷爷,说拾老爷子有福气,爷爷激动得满面红光,爸爸也很自豪。后来爸爸提了干,忙成一团糟,没功夫回老家,一连几年没回去,当然,逢年过节爸爸都不忘给爷爷寄东西。有一年放假,爸爸安排我看望一次爷爷。”他认真地讲着,“可到爷爷家,爷爷居然站在二楼楼顶看路上的行人发呆,楼下的电视音量开到最大,奶奶说电视几乎让爷爷弄坏了,因为声音天天都如此,他不让人关小音量,否则就发脾气。”他咽口唾沫,看我听得饶有兴趣,又接着说,“我很生气,没想到爷爷那么不近人情,故意破坏……”他两手一摊,“没了。”“爷爷是不是听力有问题?”我提出自己的疑问。“肯定没有,要不奶奶也不会生气。”他很有把握。“按常理说,老年人都很节俭,从少用电费的角度,爷爷也不该如此,你认为他反常的原因是什么?”我边问他自己边思索。“老糊涂了呗。”他随口答一句。“除奶奶外,爷爷还与谁生活一起?”我继续问。“没了,爸妈在城市,两个姑姑都结了婚,各过自己的日子。”他显得有些无奈沮丧。“爷爷也许太寂寞了,他要靠声音来排解孤寂,给曾经热闹的院子带些活力。作为晚辈,爸爸做得已难能可贵,但有时仅从物质上帮助老人还不够,他们还需要精神上的安抚,正如人活着要吃饭,但吃饭并不仅仅为了活着,你说对吗?”我边谈自己的看法边启发他。他睁大了眼睛:“作文可以这样写吗?”“作文应该这样写。”我肯定地点点头。作文课上,他写了一篇《爷爷的寂寞》,当我讲评作文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他却哭得一塌糊涂。
与拾天骄的谈话给了我启发,我逐一走进写作困难的几个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从烦琐的生活原形中提炼材料,当然,这个生活原形必须是这个学生自己的。记得一位叫周非凡的学生告诉我:自己一直渴望有辆男孩子都喜欢的自行车,那种引来男生嫉妒、女生羡慕的感觉真好。好不容易让老妈买了一辆,终于让自己那辆除了铃不响全身乱响的破自行车退休,结果好景不常,新自行车被人偷走了。当时我是在语文课上发现这孩子神情沮丧后在课下问起的,他平时写作文也很困难,我及时建议他写篇文章,把自己的苦恼抒发出来。“破车常骑,破帽常戴,有时我们要为虚荣付出些代价。”我及时谈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这孩子就以《破车常骑,破帽常戴》为题,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当我在讲台朗读时,他为自己的作文得到认可激动得满面通红。
我渐渐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故事中明白: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没有现实基础会流于虚假,完全等同于生活会流于琐碎和平庸;对生活的想象让我们变得灵活,对生活的思索让我们变得深刻。这类写作文困难的同学,他们看到的往往是烦琐的生活,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拨云见日。启发一个学生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它会耗去老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它考验的是老师的耐性、付出的精神和及时抓住写作契机的能力。好在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民族,与其笼统地讲解不见效果,还不如一一走进他们的心灵。这样一路走来,老师成了他们的朋友,而他们的故事有时也能温暖启迪老师的心灵。语文课堂没有公式,人的情感没有定律,文章的分析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试想,哪门学科能让人如此心情激荡?哪门学科能让人如此思考深刻?哪门学科能如此走进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