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情感功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激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运用情感的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维持学生写作文的激情;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内动力四个方面,对情感功能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作文教学 情感功能 运用
布鲁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一篇文章的写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而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作文学科特点出发,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写中求乐、写中求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可见,保持稳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至关重要。本文就教学心理学中情感功能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以下探讨。
一、运用情感的感染功能,激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施予影响的功能。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自身能感受到相应的主观体验,而且能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觉察,并引起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移情或情感移入。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的情绪引起另一个人完全一致且有相当强度的情绪时,我们称之为情感共鸣。其实,这就是最典型、最突出的移情现象。
1.以情育情,积极引导。
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功能,因此,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都会互相感染。教师的情绪对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作文课上,教师热情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都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会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难,诱发创作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
2.增强教师的感染力。
情感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感染性。这种感染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情感的共鸣和同情心。教育者的情感一旦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就会成为情感陶冶教育中的主要因素。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如能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往往会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力量。语文老师不仅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配以适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可以按预期目的去实现作文教学要求,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汲取作文知识,同时也能以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总之,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写作中。
二、运用情感的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这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迁移到与此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那么对他人所结交的朋友,所经常使用、穿戴的东西,也都会产生好感。这似乎是把对他人的情感“迁移”到他人所接触的人和物上去了。这便是情感的迁移现象。“爱屋及乌”即是指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中学教材所选课文,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文章不仅内容真实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人物传记,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了解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穿越时空,魅力无穷,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产生一种想写作的动力。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至于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也可写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乃至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情感世界是人类活动中的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作文是对生活的写照,同样讲究一个“情”字,不管写什么内容,都要求有真情实感、真实的体现。
三、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维持学生写作文的激情
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研究表明,情绪的性质影响着认知操作活动。一般而言,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操作活动,而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消极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操作活动。同时,情感对认知操作活动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还反映在情绪的强度上。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映在情绪上。一般来说,诸如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正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而诸如恐惧、愤怒、厌烦之类的负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能够饱尝写作成功的欢乐。
四、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内动力
这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不仅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的动力施加直接的影响。在同样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活动中,个体情绪的高涨与否会影响其活动积极性的高低:情绪高涨,个体会全力以赴,努力奋进,克服困难,力达预定目标;情绪低落,个体则缺乏冲动和拼劲,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所谓强化一般是指影响有机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前者以它的呈现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奖励、表扬相联系;后者则以其排除来增加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其强化物常与处罚、批评相联系。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挫伤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经努力成绩仍不好,老师需理解,不能乱加指责,而要给予鼓励、关心、帮助,这是人遭到失败挫折时的一种情感需要。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窒息他们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从事物发展的积极面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享受写作成功的喜悦。每次习作后,我都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得好的文章、片断或几句话读给学生听,组织大家评议好在哪,然后分别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次作文的积极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如,安排一些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南京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古城,现代科技的发展又丰富了她的内涵,我们可带学生参观钟山陵园林、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馆;调查秦淮人家的今昔,新区、园地的建设成就;访问阅历颇丰的同志、自主创业的青年典型,等等,眼观、耳听、分析、讨论、交流,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同时为写作提供广泛的题材。再有鼓励学生把作品拿出来发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参加征文,这样也能对学生的兴趣起到激发作用。
总之,运用教学心理学的原理,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的方法很多,情感功能的运用不能过于单一,而应综合运用。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作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