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论文关键词]对话翻译;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语篇分析
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方法,选取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adreamofredmansions(以下简称杨译)和霍克斯(davidhawkes)所译的thestoryofthestone(以下简称霍译)中既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意义的例子,在比较宏观的视野范围内对人物对话的英译进行比较和分析。笔者从人物对话言语行为的语用力量人手,分析译文命题内容的语用效果。接着,分析命题内容的变异现象,比较译者的翻译策略。最后,结合语用力量和命题内容两方面,分析杨译和霍译翻译施事句中的行为动词显隐化处理的策略。
一、对话英译的语用力量分析
《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译和霍译),综合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构建的言语环境,分析了译者如何处理言语行为,体现原文对话的语用力量。
1.文化语境在言语行为翻译时的体现
“语境可以指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1inguisticcontext,co—text);它可以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可称之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它可以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属该言语社团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可称之为‘文化语境’(culturalcontext)”。按照语境的分类,译者在翻译言语行为时,既要着眼于大的文化语境,又需综合对话的情景语境,以便正确理解对话内容中的言语行为。基于这个基础,译者尽量在译文中重构一个与原文大致对应的言语环境,将原文的言语行为比较充分地加以翻译。
例如原文对话中“阿弥陀佛”一词,从文化语境角度看,它表现出汉文化历史环境中经过佛教信仰的潜移默化,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的影响。原文主人公在表达强烈情感时会发出“阿弥陀佛”的感叹。杨译和霍译因读者群取向和文化意识的差异,在翻译上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
杨译把“阿弥陀佛”多直译成amidabuddha,霍译采取归化处理,译文带有西方基督教文化色彩,如holyname,blesshisholyname等。霍译对“阿弥陀佛”的归化处理,按照对应的言语行为,取了西方人表达情感的口头语形式,但在某些语境造成了不易调和的矛盾。例如文中有两处主人公念了“阿弥陀佛”,都被听者拿来取笑做文章的情节。一处在第二十五回黛玉保佑宝玉康复,一处是第五十七回一向不信神佛的宝玉,为了林妹妹早日康健,也忍不住“病急乱投医”地“阿弥陀佛”。
例1: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薛宝钗便回头看了他半日,嗤的一声笑。众人都不会意,贾惜春道:“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第二十五回)
霍译:“1wasthinkinghowbusyheoftheholynamemustbe,”bao—chaisaid.“apartfromworkingforthesalvationofallsentientbeings,hehastoprotestthesick andhastentheirrecovery—nottomentionwatchingoverplightedcouplestomakesurethattheymarryandlivehappilyev—erafter.whatalothehastokeephim busyidontyouifndthethoughtratheramusing?’’
例2: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凿,便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可好了?”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第五十七回)
霍译:“thankthelordofrthat!”saidbao—yufervently.“ifonlyshecouldshakeitoffalto—gether!”nightingalelookedupathim withamusement:“it’snotoftenwehearyoucallingonthelord.”bao—yuretuned hersmile:“anydoctorwilldoin anemergency.”
以上两例,如来佛译成了主和上帝,霍译把原文的汉文化背景处理成西方基督教文化,置换了原文语用力量依存的文化语境。
针对霍译的“变佛祖为基督”的归化倾向,已有学者作过论述。如崔永禄认为不能对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征作再创造或改变,否则就会产生文化信息遗失。因为,改变原文的文化特征往往会揭示出两种文化的相对关系。这种改变也使译文读者失去了解原文文化、做出反应的机会。该文指出“基督教的上帝就取代了佛教的‘阿弥陀佛’和中国儒学传统的‘天’。急难时呼佛、做事情靠天,正说明了佛教和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支柱。翻译时不去传达这些东西,而统一地代之以西方人的信仰,要基督教的上帝来解决问题,那中国文化的位置又在哪里呢?”这些评论客观上反映了译者在处理文化内容时因读者群的不同产生的问题。霍克斯在论及译者的职责时说“译者的忠实是多角度的。他要对作者负责,要对读者负责,还要对文本负责。此三者不可能同一,通常很难协调。”
2.情景语境在言语行为翻译时的体现
译者考虑文化语境是一方面,同时综合对话的说话者、说话对象、事件缘由等因素考虑情景语境又是一方面。“阿弥陀佛”在上下文语境中表达了不同言语行为,译者要根据这些语境调整译文的表述。
据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直接出现在人物对话中的“阿弥陀佛”共有27次,发语人15位。译者根据不同说话对象、事由和“阿弥陀佛”表现的言语行为,调整表达形式。表1归纳了“阿弥陀佛”出现的章回、说话者与说话对象、发语事由、言语行为,结合杨译与霍译的对照,作直观比较说明。
表1统计表明,杨译有amidabuddha,buddhabepraised,graciousbuddha,mercifulbuddha四种表述;霍译有holyname,thankthelord,godblessmysoul,blessyou,blessusandsaveus,blesshisholyname,blessednameofthelord,blessmysoul八种表述。杨译处理感谢、称快、赞同等言语行为,多用buddhabepraised,一般人或信佛者的口头语多用amidabuddha,体现文化特征,也表现发语词传递的言语行为。比如王夫人对袭人和晴雯说的“阿弥陀佛”怀有完全不同的心情,对前者大加赞同,对后者言带讽刺,译者根据情景语境的差异变换命题内容形式,杨译分别译成graciousbuddha和amidabuddha,可以帮助读者分辨不同言语行为。
即便翻译简单的口头语,译者既要从文化接受角度考虑文化语境,也要在原文基础上分辨情景语境中不同的言语行为,在译文中构建相对完整的言语环境,调整命题内容来表达语用力量。
二、对话英译的命题内容变异现象分析
我们在实际翻译中因文化信息的缺失或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完全等值的对应,导致译本在内容上出现与原文的差异。对话英译的命题内容出现变异的现象,基本有三种情况:1)因字词理解差异造成译文变异;2)译者解释性增译使命题内容增加;3)不同补偿策略的运用造成命题内容变异。
1.因字词理解差异造成的译文变异
这种情况缘于译者对某些字词意义的理解出现了分歧,导致译文命题内容与原文不同。
特别是汉语的一字之差,不说严重时造成毫厘千里的差别,就是混淆了一个字的本义,连带引申义或比喻义都会出错。
例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有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林兴仁在其《(红楼梦)俗语概说和汇释》一书中对“死而不僵”的“僵”作了正名,他认为“过去的红注和一般读者常常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僵’,字解为‘僵尸’、‘冻僵’的‘僵’,误以为是僵硬、直挺挺、不灵活的意思。现在红学家们探求了它的原义或本义,就迎刃而解了。原来‘僵’作‘仆倒’解。《辞海》的解释:‘僵’字的第一义就是‘仆倒’。百足之虫,虽然死了,但不‘仆倒’,是因为有许多足扶持着它。原义或本义明白了,再联系到虽已衰败,但财产厚、联络有亲、依傍多、扶者众的贾府,比喻义就一目了然了。”这句俗语还出现在第七十四回,探春讥讽熙凤合着王善保家的来搜抄,引了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这样大族大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杨译正确理解了字义,把“僵”字用“仆倒”意思翻译出来,译为:
“a centipedediesbutneverfallsdown.astheold sayinggoes.’’
而霍译可能取了过去红注的解释,把“僵”字理解为僵死,故译为“thebeastwithahun—dredlegsisalongtimedying”。
此例说明译者在理解原文对话时,因某些字义理解差别而导致译文出现差异,也导致命题内容的语用力量发生变化。
2.译者解释性增译使命题内容增加
霍译的增译造成译文命题内容与原文在量上的差异,尤其形成了典型的解释性增译。他的增译一是考虑译文读者理解的需要,二是因为不同版本的差异迫使译者调整改动内容。大多数情况下霍克斯的增译以解释性的说明为主。
例如:刘姥姥在第六回中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被周瑞家的领着战战兢兢地见凤姐,
在刘姥姥准备说明“来意”时恰巧被闯进的贾蓉打断,凤姐一句“不必说了”掐了她的话头。等贾蓉走后刘姥姥再次鼓足勇气想陈明意图的时候,“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不必说了”的话语命题内容两处相同,说话人和听话人没变,只因为时间导致语境因素改变,从而语用力量也发生了变化。第一句因贾蓉前来,熙凤打断刘姥姥,第二句是熙凤早对刘姥姥的意图心领神会,所以让她不用说,其中自然掺杂了不同的情感信息。译者通过不同命题内容表现语用力量的变化。第一处杨译直接把语用力量翻了出来:“cuttinggrannyliushort,hsi—fengasked,‘whereismasterjung?’’h第二个“不必说了”译为:“don1sayanymore.iunde~tand.”|8霍译两处都译为“thereisnoneedtotellme.”为传递话语的情感细节,霍译增加了一些内容:“itwasabundantlycleartoxi—fengthattheoldladywastooembar—rassedtogoon,andsheputheroutofhermiserywithagracioussmile.”这句增译说明了刘姥姥的窘态和凤姐的心领神会。但是译文中的熙凤读起来似乎比原文的更善解人意,特别是霍译在thereisnoneedtotellme.之前添加了一句it’8quiteallright.读来觉得熙凤对刘姥姥态度很友好。或许是霍译的个人理解使然,这些增译改变了原文命题内容的语用力量轻重。
3.不同补偿策略的运用造成命题内容变异
newmark认为补偿主要用来弥补译文在语义、声音效果、修辞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缺损,而且译文可以在不同于原文的语句中再现这种效果。《红楼梦》对话中包含很多带有谐音或一语双关的词句,翻译时造成了形式与内容无法同时译出的问题。译者需要通过各种补偿策略,如加注的异化补偿和归化手段,尽可能地传递语用力量。
例如:第十九回里宝玉用“香芋”故事逗趣黛玉的例子里,因为“芋”与“玉”在原文中的音义结合无法在译文中得到完美融合。杨译采用了加注的补偿策略,注释中说明:thisisanuntranslatablepun.theyuintai—yu’snamehasthesamesoundasyumeaning“taro”.…霍译为“thedaughterofourrespectedsaltcommissionerlinisalsoasweetpotato.sheisthesweetestsweetpotatoofthemla1.”l霍克斯把“香芋”直译为sweetpotato,省略了谐音。
这种情况下,译者较难在英语中同时表现“芋”和“玉”,语用效果未能在译文中完整体现,不可避免。
可见,译文因字词含义的不同理解、解释性的增译和不同补偿策略的运用使对话命题内容与原文产生了差异的现象。译者须通过语境等各要素,敏锐地把握语用力量的轻重,采取增译和各种补偿策略,尽量还原原文对话的语用力量。在此基础上,有助于客观地评价不同译文的命题内容,同时,译者各自的处理办法也能为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三、施事行为动词的英译分析
译者在理解阶段首先要识别对话内容包含的不同施事行为,翻译时考虑到译文读者的理解需要,可通过不同方法将句子中的施事行为表现在英译中。原文施事句分两类情况,一类说话行为的语言表达式是显施事句时,施事行为或言语行为力量由具体施事动词表现。另一类句子中没有具体施事动词,施事行为不是“显明”,而是“隐化”的,构成了隐施事句。针对第二类施事句,译者需要把隐化的施事动词显明,帮助译文读者理解施事行为。奥斯汀认为,对于隐施事句的施事行为(一个或多个),总可以找到适当的施事动词和显施事句,把所做的施事行为明确地点出来。译者的困难在于如何翻译隐施事句,首先要正确理解隐含的施事行为,其次是如何在翻译中将施事行为显化,涉及到施事动词显化的种种策略。分析发现,将原文的隐施事句在英译中作显化处理,通过添加施事动词表明具体言语行为及施事力量,是《红楼梦》对话英译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英译中把表示说话动词的施事行为显化,杨译和霍译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笔者将选取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具体实例,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研究“说”、“笑”及相关表示说话动词的英译,分析杨译和霍译不同的翻译策略。
1.对话中“笑”类动词英译的归类与分析
《红楼梦》中表示“笑”的动词在原文对话中多数以隐施事形态出现,译者对待简单的“笑道”,可以简单直译也可以选择不同下义词具体描述。就言语行为分析,这些表示“笑”的动词含有丰富的“施事”成分,译者要根据不同的主人公以及表现动作的不同方式和程度,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比如一个笑的动作,可以细化为表示不同程度的下义动词。表2将杨译和霍译对不同人物的“笑”做了归类和比较。
表2说明,译者英译“笑”时,运用多种笑的下义词作显化处理,使动作具体化,表现出人物笑的不同程度、不同方式。
例l:出身卑微的刘姥姥,在众人围观说笑问表现得倒不拘束,她深知这样能取悦大家,也任凭凤姐一伙捉弄逗乐。对于她的出身和层次,即便同是“笑道”,自然和大观园各位主子的笑有高下之别。原文中凤姐见贾母有兴致让刘姥姥戴花,她便故意在她头上“打扮”起来,“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引得“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这时一连出现了三个“笑道”:
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
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
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霍译把三个“笑道”都译成了said,没有译出笑的意思,相对杨译来说比较单一。杨译将第一个“笑道”翻成了“cackledgrannyliu”。“cackle”本身指人是高声谈笑(ofaperson)talkorlaughnoisily,此处用于形容刘姥姥这个村妇很合适。第二个众人的“笑”译成“gasp”,带有急促呼吸之意,表现出众人笑得喘不过气的样子,使读者能想象出刘姥姥当时被“打扮”得如何怪诞可笑。第三个刘姥姥的“笑道”,杨译为“chuckle”,该词意义是轻声发笑,带有高兴和满足。杨译把原文笼统的“笑道”显化为不同的下义词,表现了不同情景中各个人物笑的程度和方式。
2.施事动词英译时由隐转显的表达法
杨译和霍译在施事动词由隐转显的策略上各有特色。统计说明杨译在“说”和“笑”选词上体现出一定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通常用一个词表现具体言语行为。霍译一般以短语形式作为伴随状态,对具体说和笑的词加以修饰。两种译文选择了两种表达法,即杨译偏向综合型表达法,霍译偏向分析型表达法。“对于同样一个在语义上较为复杂的概念,如果可用一个词来表述,这种表述法就叫综合型表达法;如果需用一个短语来表达,这种表达法就叫分析型表达法。综合型表达法是一种词化了的表达法。一种语言的词化程度与该语言的形态发达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杨译的综合型表达法特色鲜明,英译中说话词变化率之高也体现了英语在动词词化程度上所达到的水平。在“说”词英译上,霍译的词化表述在25个左右,在词化式“综合型表达法”上没有杨译丰富,但是霍译在非词化表达法或“分析型表达法”的运用上构成了一大特色。经归纳整理,在不直接用“说”的动词和引号的情况下,霍译运用了如下几种分析型表达法:
表达法1:用副词修饰动词,用添加的副词表现人物情感,比如smilingly;teasingly;scofn—fully;hurriedly;regretfully;laughing;approvingly;reassuringly等词。
例1: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竞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霍译:asthoughincredulous,grannieliustudieddai—yuattentivelyforsomemomentsinsi—lence.“itdoesntlookatalllikeayounglady~room.”shesaidifnally.“itlookstomelikeaveryhi一classyounggentleman’sstudy.”
例2:贾母笑道:“我才说来迟了的要罚他,不想姨太太就来迟了。”
霍译:“wewerejustdiscussingwhatsortofifnetoimposeonlatearrivals,”saidgrandmotherjiateasingly.“wedidnthaveyouinmind.ofcourse!”
例3: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霍译:butxi—fengknewimmediatelythatshewasreferringtogrannieliuandgleefullya—rgeeingthattheyshouldhavesomelaughsattheoldwoman’sexpense,...
表达法2:用动名词短语修饰“说”、“笑”,翻译成伴随状态。
例4: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
霍译:grannieliuwasparticularlyimpressed,utteringawholeseiresof“holynames”asshesubjectedittocloseandcarefulscrutiny.
例5: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
霍译:xi—feng,havingifrstpromisedthatshewoulddoallthesethings,toldtheservantwhohad broughtthesampletotakeitbacktothe storeroom.
表达法3:用叙述和描写来避免引号或说话动词。
例6:贾母听了,说“很是”。
霍译:grandmotherjiawasmuchtakenwiththisproposa1.
例7: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霍译:fly—whiskinhand,faithfultookupapositiononherownanddartedaquestioningglance athervictim.
表达法4:用turnto,pointto,turnbackto等姿势型用法表达语用含义。这些姿势型的指示词语被作者用来伴随语言特征一起使用,比如用手指、转身回头等动作。“要正确理解姿势型的词语就非得亲临其境,既闻其声,又见其人。因此,姿势型指示词语的理解完全依靠原来的真实交际情景。”
例8:(李纨)又回头向刘姥姥笑道:“……”
霍译:she(liwan)tunredtogrannie liu.(此处没有翻出“笑”)
例9:刘姥姥听了,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道:“……”
霍译:grannieliujumpedupandgoingovertoxi—chun,tookherimpulsivelybythehand.
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归纳和比较,分析了杨译和霍译说话动词英译的不同处理。在施事动词的显隐化处理上,译者需要准确识别不同语境中施事行为的变化,选取不同的表达法来翻译。
四、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帮助译者理解人物对话内容,也识别话语的言外之意。理解原文阶段,译者需要结合语境,正确识别对话内容中的言语行为。翻译时为确保语用力量的传递,译者要适当调整对话内容,采取不同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