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礼貌得体的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本文运用礼貌原则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在不同情境中(如拒绝、抱怨和请求)的礼貌策略以及实现这些礼貌得体效果的语言手段,如模糊语言、答非所问和过去时的距离感而产生的间接性等,为礼貌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礼貌策略;语用分析
一、引言
礼貌是文化和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言语交际赖以顺利进行的协调因素。维护双方平等的地位和友好关系,是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努力。它同时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不同的话语内容,不同的参与者以及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礼貌或礼貌程度。
(一)礼貌原则
根据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含义(impli—cature)可以给语言事实提供一些其他理论所没有的功能性解释。格莱斯认为,正常的语言交际一般遵循合作原则或准则。里奇]进一步提出了若干相关的“礼貌原则”,来支持和补充格莱斯的会话准则。里奇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的。里奇的六类礼貌原则的基本规律就是:说话人在说话时要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重,进而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人们在会话中,常用一些表达意愿和心情的动词的过去时来表达与日寸‘间毫无关联的意义,可以说这是说话人有礼貌地以育行事,恪守礼貌原则的一种手段。对于同一种语言功能(如请求),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反映礼貌的程度。而对于同一种语言形式f如祈使语气),根据不同的语言功能(请求、提供),可以判断说话人是否有礼貌。礼貌主要是针对他人(听话人)而不是自身(说话人)而言的。同时,从根本上讲,礼貌行为是不对称体,某一对听话人或第三者有礼貌的行为,对说话人却不礼貌,给受话人留面子的行为,却会使发话人丢面子。反过来也是这样。
礼貌的选择程度指的是说话人发出的话语的间接性程度或留给听话人接受话语的自由程度,可以理解为说话人对他人或事物的热情程度。lakoff认为,礼貌程度其实是以下条规律为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估的,这二三条规律是:不要强加于人(don’timpose);给人以选择的机会(giveoptions);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这里有两种情形:如果命题内容对听话人有益,那么话语越是直接,就越是能让听话人接受,因为话语暗含较高程度的热情与好客,如usemycar!如果话语内容对说话人有益,那么话语越间接,留给听话人的选择性就越大,话语也因此显得比较礼貌和得体。如do you think you could possibly do some shoppingforme?就比canyoudosomeshoppingofrme?听起来更礼貌得体。为了使话语的强加语力更遥远、更间接、更委婉,甚至可以增加一些定倾向的词语,如couldyoupossibly take me home?或者w ouldyoum indtakingm ehome?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面子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塞尔日丰富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沦: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行为动词时,他会采取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塞尔认为“礼貌是间接语言产生的主要动机”。“语言的间接性是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的话语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餐桌上,canyoupassmethesalt?是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祈使语气,从字面意义上看是询问听话者的能力,而其话语含义则是表请求。
布朗和莱文森认为礼貌是语言运用的普遍特征,社会各群体都拥有表达礼貌的方式,只不过语言实现模式不同而已。布朗和莱文森的理论同绕“面子(face)”展开。面子是“人们在交际行为中相互认可的一种协商产生的公共形象”。面子概念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它包括相互依存但又相互矛盾的两方面—~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前者指人们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同,后者指人们希望自己的自由不受侵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各方必须在面子上下工夫,使言语恰当得体,既要维护积极面子又照顾消极面子,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现实生活里,有些行为无法顾及到交际事件中所有人的面子,布朗和莱文森把这样的行为称作威胁面子行为(face—threateningact),如拒绝和抱怨行为。
二、不同情境下的礼貌策略及语用分析
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交际意图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策略和交际策略来实现礼貌得体的交际效果。
(一)拒绝时的礼貌策略
言语行为要表达发话人的否定意愿,通常借助于间接手段,以另一种言语行事的方式来实施,因此它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引发拒绝的言语行为可以是请求、邀请、建议等等。拒绝某人的邀请、请求、建议,本质是不礼貌的,它威胁到了发话人、受话人双方的积极面子,即参与、协同的一面,因此,在拒绝另一方时,发话人需顾及受话人的感受,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换言之,成功的拒绝言语行为和礼貌密不可分。
首先,无论拒绝双方的社会地位高低,“解释原因”是普遍采用的间接策略。解释原因可以减弱拒绝的不适当性,维护说话者的积极面子,达到积极的交际效果。直接否定陈述对交际者的面子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比较恰当的策略是:在未陈述结论之前说明原因,或者只给出理由而由受话人自己下结论。有时提供的理由未必真实可信,但不致损害交际双方的面子。
(1)a:areyou com ingto my party?
b:no,i’vegotan exam tomorrow.fexplana—tion)
(2)i’m sorry(apology)//thatican’thelpyou(directrefusa1)//becasueihavesomethingurgentathometodo.(explanation)
根据leech的礼貌原则,对他人合适的邀请做出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往往被看做是不当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因此,在回绝他人的邀请时,更为合适的回答是在否定之后说明一下回绝的理由。由此看来单单从认知角度有时很难解释话语的含义,要正确解释旅话语的含义还要结合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种常用的策略是表达遗憾或道歉。布朗和莱文森认为“在请求言语行为中,发话人运用道歉表明不愿意侵犯受话人的消极面子,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请求这种冒犯之举的危害”。拒绝语中的道歉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因为它所传达的信息是发话人对冒犯受话人的积极面子的不情愿性。
(二)抱怨时的礼貌策略及语用分析
说话者可以在实施抱怨的同时选择进行或不进行补偿(redress)。如果他决定不补偿,那么抱怨就是一种直接的申明或要求,因为它明确提及冒犯行为或听话者(冒犯者)。如果说话者把补偿作为抱怨的一部分,他便可以选择积极礼貌策略(posi—tirepolitenessstrateyg)或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politenessstrategy)。选用积极礼貌策略时,说话者很可能明确提及听话者或社交上不能接受的行为本身,但同时也表示自己的关照和理解,进而削弱抱怨的语力。这种做法的益处是说话者公开表明了自己的不满,同时又表示了个人对听话者的关心和谅解。这种抱怨对双方的关系不会带来太大的伤害。而选用消极礼貌时,抱怨的实施常采用缓和的方式。这种缓和的策略体现为要求对方进行弥补或提及冒犯性的行为,但不直接提及听话者。如遇到有人插队时便可以说:“对不起,先生,大家都在排队呢。”因此笔者认为,采用消极礼貌策略时,即使明确表示不满,缓和的方式似乎也降低了风险,减少了对说话者受益的影响。
(三)请求时的礼貌策略
言语功能范畴是由语气系统体现的。言语功能主要包括陈述、疑问、命令和提供。在通常情况下,语气系统中用于体现陈述的是陈述语气,体现疑问的是疑问语气,体现命令的是祈使语气。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转移的现象称为语气隐喻。语气隐喻表现为语法范畴(句法形式)和语义特征(语言功能)非一对一的关系,一种语气同时体现了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如用疑问句表示“提供或要求服务”,用陈述句式表请求功能等。英语中的委婉请求属于规约性间接性语用策略,该策略是指语言结构本身具有的间接性,可以用做间接语用策略。问接请求按照句式结构可粗略地分为三种类型。从语义上看,例句(3)至(9)的请求方式由直接到间接,语气由一般礼貌到非常礼貌;从形式上看它们分属不同的句型,由上至下依次为祈使句,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在这里祈使句不表命令,疑问句不表疑问,陈述句不表陈述信息。不同形式请求语的交际功能相同,即表示请求类型一:由please开头的祈使句
(3)please help me!
(4)pleasehelp m e.willyou?
类型二:由情态动词will,can,could,would构成的疑问句
(5)can/couldyoupleasehelp m e?
(6)m artin.couldyouhelp me?
(7)w ouldyoubeiw llingto help me?
类型三:由“1wonderif…”、“wouldyoumindif…”等结构开始的从属句
(8)1wishyouwouldhelp me.
(9)1wonderifyoucan help me.
通过语言来表达的礼貌自然就跟句型紧密相关,而且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反映了礼貌级别的差异。某些语言的问接使用方式有其习语性的一面。英语中有些特定句子形式常被用来表达某种并非其字面含义的特定意义,如canyou+v7,wouldyouplease+、,?,w ould you mind ving?,may iaskyou+、,?等常常被用来表示请求。虽然这些句子形式并不总被刚来表示请求,但它们表示请求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使用,久而久之便使它们在句型和功能上建立了某种惯用的联系,使它们具有了习语的色彩。
三、礼貌得体效果的实现手段
(一)模糊语言的缓和话语功能
模糊语言可用来表达对交谈对方的尊重或礼貌,以便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气氛。比如,l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会上的祝酒辞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总理在这段话中成功地运用了模糊语言,言隐而意显,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礼仪,语言和谐得体,把策略上的灵活性和原则上的坚定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有些行为和言语可能或多或少地侵犯对方的权利和自由,威胁到对方的面子。为了有效地进行交际,减少摩擦,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就要恰当、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能削弱对他人批评的锋芒,缓和紧张气氛,达到缓冲话语的功能。如yourattitudeisalittlebitrude。说话者在批评对方态度不好时,用了“alit—tiebit”这个模糊限制语,就大大削弱和缓和了原有的批评语气,从而达到了使批评更易被接受,不至于伤害对方感情的目的。英语中的一些词语,如m ay,possibly,asfarasiknow,as…isconcerned,iam afraid,seem,probably,accordingto,proba—bly等等都能起到缓冲话语不快的作用。
(11)iam afraidican’tagreewith youthere.
(12)小李,你要是不忙的话,来帮我搬一下这张桌子。
句(11)违反了合作原则,但模糊语iam a—fraid既可以清楚地表达“不赞同”的会话含义,又不至于过分伤害对方感情,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一致准则。对于一些不便表达或直接表达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的语言,加上模糊限制语,使之模糊起来,便使表达语言显得适宜得体,也推开了说话者的责任。如:句(13)、(14)
(13)iguessthisansweristrue.
(14)according to the doctor,there is some—thingwrongiw th hislungs.
(15)can iborrow it?
(16)can iborrow itforawhile?
(17)m ay iknow ifyouaremarried?
显然,句(16)加上模糊限制语后,就比句(15)显得礼貌得体得多。句(17)中使用了试探性的模糊词may,以设法得到听话者的合作,建立起合作的交际关系。因为英语中询问别人的婚姻状况被视为对别人隐私权的冒犯。may表明说话者不应该向受话者提出这个问题,回答与否由对方选择决定,这样就很好地维持了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这需要我们更广泛地了解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应用模糊限制语,否则,尽管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却因缺乏必要的模糊词语导致听者不快,形成言语失误。
(二)答非所问通常是礼貌得体的交际方式
答非所问属于非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策略,和语境关系密切。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征求一个领导的意见:“我做得怎么样?”实际情况是做得不好,这个领导回答说:“新手嘛,有问题是难免的,我刚参加工作时也这样,要多学。”说“干得不错”,不符事实,说“干得不好”,又打击年轻人干工作的积极性,这个领导采用这种答非所问的方法,使对方不过于难堪,又委婉指出问题所在。生活中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很常见,充分体现了礼貌原则。
(18)a:thehostessisan awfulbore.don’tyouthink?
b:therosesarelovely,aren’tthey?
b虽违反了关联准则,但含蓄成功到传达了会话含义:此时此刻我们不要谈女主人。这样既避免了正面指责对方的尴尬,也使自己摆脱了背后说人坏话的处境。
(三)表态性过去时的距离隐喻与礼貌
表态性过去时采用的是动词的过去时形式,表示的却是现在时间。而这种时间上的距离所反映出来的,则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leech的解释是,过去时使提出的要求显得间接而有礼貌,避免了一种个人意愿的直接对抗。
(19)didyouwantto seemenow?
(20)1wonderedifyoucoludhelp m e.
上述两句听起来更客气,更得体,因为这里的过去时具有试探性的功能,减弱了对方面子所遭受的潜在伤害,更能帮助说话人保留自己的面子,同时对方万一拒绝也不会伤害双方的面子。
(21)m rs.stone:do youlikeit?
(22)youngman:ilookedforabiggerroom.
年轻人想租房,但对斯通太太提供的房间不满意。当斯通太太问到他此时此刻的意见时,年轻人没有直接表明态度“no”,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说他过去的想法是要一个大一点的房间。“陈述”是年轻人实施的次要行为,而“拒绝”则是他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年轻人达到“拒绝”的目的所采用的方式很委婉,他把听话人引到一个过去的似乎与现在无关的时间里,从形式上让听话者觉得他似乎在谈论一件过去的事。过去时可以在很多情况下用来表示礼貌,其根本原因是过去时的距离性实质使得话语变得间接,给受话者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给人们留有面子,从而使话语显得得体礼貌。在社会交往中,人人都有面子需求,要留面子,就要使用礼貌的语言。一般过去时表示礼貌的语用机制可大致解释如下:时间上的距离一心理上的距离一间接性一留余地(对自己或他人)。
四、结语
礼貌得体的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表现。礼貌原则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了解英语礼貌语言提供了支持。不同情境需要不同的礼貌语言策略,而这些策略的选择又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礼貌行为总是要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如本文提到的模糊词语的运用、答非所问的对话技巧以及选择动词的过去时所隐含的间接性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距离,从而达到礼貌的目的。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为提升礼貌的程度等级,人们会同时选择几种语言策略,如wouldyoumindwaitingalittlelonger?该句就包含了过去时的距离隐喻、疑问句的请求功能、模糊词语的缓冲作用以及否定词的委婉效果。当然,选择什么样的礼貌程度依赖于交际双方关系的远近程度以及事情的可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