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ople’s language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taboo can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appropriate. taboo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 every corner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life, so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can be of great help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community and the otherness of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e thesis summar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using the taboos and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angles of literature, animal idioms and the addressing words,trying to have a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pragmatic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key word: taboo;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comparison
二、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同性 语用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制约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话语,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并且语用主要是遵循言语行为理论规则:如称呼就要遵守各种语言特有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在英语和汉语中,人们相见时一般用姓名称呼对方;问候语就要遵守相互性的原则。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则,甲向乙问候,乙也必须向甲问候。这主要是从语用的礼貌性来阐述的。汉英禁忌语的语用原则有如下的共同性: (一)﹑禁用亵渎性词语 在西方国家,有些基督教徒,对上帝非常的虔诚,他们认为滥用上帝或上帝的名字是不敬的,所以与这类相关的词语一般是要避免的.宗教和宗教信仰是禁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上帝的名字jehovah便是最大的禁忌语。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说,不滥用上帝的名字。据说上帝在西奈山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盟约,规定了以色列人必须遵守的十戒(the ten commandments),其中第三戒为“thou shalt not speak my nanme in vain”(尔等不可妄用我的名字),所以有的人往往避而不用god(上帝)﹑ hell(地狱) ﹑devil( 魔鬼)、christ(基督)、damn(该死)等词语,而代之以 gosh, golly﹑for goodness sake or for crying out loud (看在上帝的份上)等;不用jesus一词,而用gee, jeepers, jiminy 等。就像中国人一样,要尽量避免对“神”的不敬,并且,人们还经常避免提到魔鬼的名字。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同样存在着禁忌的。这通常是因为人们的畏惧心理,怕它给自己带来噩运。于是用the deuce, the dickens, old nick等语来代替the devil一语。不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对神和鬼都有一种敬畏之心。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很多,与宗教相关的禁忌语是很多的。首先中国忌亵渎神灵,对自己信奉和崇拜的神仙不能在言语上有任何的轻慢和不敬。在中国信仰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忌妄言。所谓“妄言”就是胡说、乱说、说假话。中国人受孔子思想影响较深。孔孟之道崇尚礼仪,要求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言语适度,不可妄言或者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中国人主要是汉族,为了保护一家老少生活幸福平安,还信仰家庭门神。“门神”, “财神”, “水神”等,他们能保佑一家人生活平安喜乐。因此人们买来贴于门户或供于堂中。但“买”字是很忌讳的,于是换成“请”,以免亵渎神灵。在中国也有敬动物为神的习俗,这在一些评剧中得到了体现,在当时戏班子的人忌说五种动物的名字,它们分别是老鼠、刺猬、黄鼠狼、狐狸、蛇。如果有谁不慎说了这些动物的名字,就要受到处分,有时还是很严重的处分。他们分别称这五种动物为“灰八爷”、“白五爷”、“黄大爷”、“大仙爷”、“柳七爷”。在东北长白山一带,自古有“祠虎以为神”的习俗。当地的老百姓认为虎是林中之王,能保护人们免受其他野兽之害,给人们带来幸福。所以当地山民忌说虎名而把它称之为“山君”、或“山神爷”。因此,中西文化中,对神的崇拜使人们对上帝、鬼神等宗教信仰融入了日常生活,宗教上禁用亵渎性词语成为一种共识,在中西文化中,人们言语上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带有亵渎神灵的词语。
(二)﹑禁用辱骂性词语 从原始社会到人类跨入文明的新世纪,一些辱骂性的词语,一般是被大众所禁忌的。因为这类词语通常会冒犯他人,令人不愉快,愤怒,或者引起双方的冲突,此类词语常常利用动物的名称来表示,比如bitch, cow, swine, pig等。英国议会曾公布一份不适合于议会内使用的词语表,表上所列词语多属辱骂性词语,如cheeky, liar, prevaricating ,fascist等。象shit(胡扯);hell(混蛋); damn(该死);fuck(他妈的)等,人们对这类词十分的敏感。中文中的:他妈的,该死的,砍头的,挨炮的等都是要禁用的。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单词都是禁忌的。但是目前在一些中西方电影中常常出现这些辱骂性的词语,这是商家为了宣扬一种暴力效果以增加电影的生动性所采取的手段。在英语中,这类词语多由四个英文字母组成,称为四字母词(4-letter words )。这类四字母曾被禁止电台或电视台的播音员在播音时使用这类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对这些词语开禁了。但人们对这类词汇仍然十分敏感,一旦听到它仍然会感到十分惊讶,所以绝对不能滥用这些词汇。汉语中的咒骂语和猥亵语也有很多的,我们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使用的。在中国北方人,骂不明事理的人为“混蛋” ;勤快的人为“懒蛋” ;骂愚蠢的人为“笨蛋” ;骂那些无事生非,无理取闹的人为“捣蛋”或“捣蛋鬼” ;骂品行极差的人为“王八蛋”等等。所以这些带有辱骂性词语在汉英中一般是不用的,被人们所禁忌的。在现代文明社会,禁止使用辱骂性词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人们都提倡文明而有礼貌的交流方式,这也放映出在各种不同文化中,人类都在追求文明,提升道德品质修养的一种共性。为了顺利地进行交际,人们都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带有辱骂性的词语,以免引起交际过程中的尴尬。 (三)﹑禁用关于病和死方面的词语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人们对于生老病死的恐惧,导致了人们对这一话题的禁忌。中西方都有这些禁忌,不愿或者不敢提及这类词,主要是一种心理因素,因为人们都感到恐惧。比如人们忌说癌症,说话人一方面担心自己会染上这种病,另一方面也顾及到听者的感受,所以英语一般用“the big c” “long illness”来避免使用“cancer”这个词。英语中就用“go to heaven ;be gone to a better world; to go to another world ; troubles be over now ;to depart ;to be gone ;to pay one’s dabt to nature ; to breathe one’s last ,等等。而死在汉语中也是更加避讳的。人们害怕死亡,很不愿意提到死亡有关的名物。现代汉语口语就有“过去了”﹑“不在了”﹑“去世了”﹑“离开了”等说法。但是,汉语对不同阶层,身份,和年龄的人的死有着不同的委婉语说。在古代皇帝死了,一般称为驾崩,年轻人死就叫做夭折,战争中死的称为光荣牺牲坏人的死用断气等。死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当代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依靠的是马克思的理论,追求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一些革命者把死说成是见马克思去或向马克思报到。这一比喻表达了共产党人忠于理想、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由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害怕死亡,所以在实际的交际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有关病死的词语。寄托了一种良好的愿望以及怀着对死者不舍的特殊感情。 汉英禁忌语语用有它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这是由于受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的影响。我们在阅读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际中的称谓,还有从一些人们广为流传的习惯用语中,不难看出汉英禁忌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通过这些汉英禁忌语的差异性的理解和分析,有利避免不同文化冲突,让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二)、从动物习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与人打交道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来自然方面的习语禁忌。主要是有关动物种类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寄托动物寓意的词汇表达不同,因此对动物习语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以下就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产生的习语寓意的不同,对“鸡”、“蝙蝠”、“狗”等动物习语进行了分析。 1、鸡 在中国,有的地方为了表示吉利的口彩,我们就通过同音的语用方式来表示吉利。中国人一般喜欢说与“吉”有关的话题或者字眼。因为“鸡”与“吉”同音,所以“鸡”就用来作为吉祥的动物用于各种喜事上,像济南出产的大红包装的“大鸡”(“大吉”)牌香烟成为当地人婚礼,婚宴上专用的香烟。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俗语,象“chicken” 是胆小的意思;“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是过分自信的意思,含有贬义。chicken out 、play chicken、chicken-feed 等都是贬义。比如我们如果送给外国人一只“鸡”或者有“鸡”有关的东西,并且说与“鸡”同音的“吉”等祝福的话,外国人在脑海里,可能会误会成我们在说他是“chicken”,好象我们在向他们传达他们是“胆小”的意思。所以,在某种情况下,就是一种禁忌语。我们尽量不要在外国人面前用“鸡”来表达我们的祝福。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国人们对与“鸡”是没有什么禁忌的,认为“它”是吉祥之物,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用“鸡”称呼女性的话,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强烈的反感,因为,“鸡”与“妓”同音。有些西方的农民有了新的看法和禁忌,他们一般都是喜欢白公鸡,因为他们认为白公鸡回保护农长、鸡舍,并可以让他们交上好运。如果把公鸡杀掉了,他们就认为是不吉利的。不想要的时候,他们宁愿送人也不愿意杀掉。 2、蝙蝠 “由于‘蝠—福’同音,蝙蝠这种丑陋的动物成为老寿星画幅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人把富、寿、康、宁、德命称为五‘福’,于是有人在‘福’字斗方的四角贴上四只纸剪的蝙蝠,组成‘五福’。把‘五福’贴在门上,就是‘五福临门’。 ”[3](p142)要是对于中国的习俗不熟悉的外国人,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把蝙蝠作为吉祥物,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崇拜凶猛的“龙”一样。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动物的看法都不一样。实际上这是语用方面的差异。因为在西方把“龙”和“蝙蝠”看成是很不好的东西。在英语的习惯用语中,比如:“have bats in the belfry ;as blind as bat ;be bats/batty ”等等都是用来形容负面的人或者事。所以对于动物习惯用语方面的了解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是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把印有蝙蝠的祝福送给外国人,那么就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冲突。这对于中国而言是由于语用方面的“音代”艺术,而对于讲英语的国家来说,这是他们借用蝙蝠的形体特征,而产生的语用艺术中的“形代”艺术。所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了解中西方的禁忌语语用差异。 3.狗 在西方,人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此西方人对于吃狗肉十分反感。dog在英语中有时含有贬义,但总的来说属中性或含褒义的情况居多。在成语treat someone like a dog 中,dog含有贬义。但在象 “you are a lucky dog , every dog has its day , he works like a dog , you can 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等习语都表现出它褒义的一面。”[4] (p63)a dog’s life , love me , love my dog ,a dog in the manager 就比较中性。在西方人们对狗还有特别的看法,比如,他们认为如果有条陌生的狗,突然进入你的家里,这家的主人就认为他们要交一个新朋友了。如果他们看到三条白狗在一起,他们一定很开心,他们认为他们将走好运。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这一点可以从汉语中的成语看出,例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血喷人等。 通过对三种动物的习语的简单分析,可以体会到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动物习语的必要性,合理使用汉英语言中动物习语中的禁忌才能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三)从称谓语语用透析汉英禁忌语差异 语言的交际,首先体现在称呼上。我们在与人交际的时候要考虑用什么方式去称呼别人,如果称呼不当会直接导致别人的不愉快,甚至引起冲突。特别是现代经济的全球化,这些基本的交际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称谓是人类社会中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作为一种社交礼仪,这种称呼总是能够体现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人与人的关系,它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中西文化迥异,因此,作为人际关系符号的姓名与称谓的习俗与禁忌就有着巨大的差异。像外国人对长辈和老师的称呼是直呼姓名的,但是在中国人们对长辈却有敬称。如果外国人在中国,直呼中国长辈和老师的姓名,那么我们中国人就会认为是对长辈的不敬。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的交际会产生反感,而影响了交际,所以这对于外国人来说,也是一种禁忌想象,所以我们需要多加注意这方面的表达。 称谓的语用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称呼家庭成员和亲属方面:汉族人弟妹习惯上直呼兄姐之名,但这不能套用到英语上。“在西方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由于社会文化价值念大力提倡平等自由,‘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这一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文化心理当中,于是对于关系较为亲近的人,即使是长幼辈与上下级之间也是直呼其名。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抛开等级观念,地位尊卑,辈分的高低以及年龄的长幼,而以姓名相称,以示平等与亲切。因此,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子女对父母直呼其名,而这种在中国被视为不敬与不礼貌的做法却为美国的父母们欣然接受。”[5] (p93) 虽然,英美人对长辈称之为 dad , mum, grandpa grandma, aunt,或 uncle jim,但现在也倾向于用名字作称呼,甚至对父母或祖父母也直呼其名。并且要避免使用汉族人当作他称、尊称的称谓:叔叔、阿姨,如把解放军叔叔译称 p.l. a. uncle,把警察叔叔称为uncle policeman,叫护士阿姨为aunt nurse,这都是不妥的,会使英美国家人士感到莫名其妙。英语国家的姓名禁忌是不多的。据说,古代英国有一种习俗,为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崇敬,人们忌说死去人的名字。 2.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姓名称谓的禁忌就有着悠久独特的历史以及丰富的内容。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礼仪之邦,从孔老夫子起,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对于人们的称谓就有了明确的规定。李中生在《中国语言避讳习俗》一书中说,古时中国人认为名字具有超人的力量,人们的灵魂就附在人的名字上。于是人们对于名字的种种禁忌就带有了迷信观念以及政治礼教的色彩,对于帝王、圣人、尊亲、师长、管理等等的名字做出了种种避讳的规定。如皇上及其父祖的名、字号、生肖、国号等等包括同音字都要避讳,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如秦始皇名政,一名正,所以秦代称“正月”为“端月”。宋太祖的祖父名( 赵) 敬, 于是宋代人的书中就把所有该用“敬”字的地方改称“恭”或“严”, 同音的“镜”改用为“鉴”。于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随之产生,那就是每一个新皇帝登基,就总要有一大批人不得不改名字。 “非亲属关系方面一般是社会称谓,社会称谓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不同的称谓来确立或确认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角色和地位,如老师与学生,厂长与工人等,随着角色和语言环境的改变,称谓也会相应调整。”[6](p143)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 mrs, miss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英语很少以职务、职业用于称呼,只有少数例外:doctor, judge, governor和mayor和professor,对军官,则用姓加军衔,而不用姓加职务,如:captain johnson。
四、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交际中的禁忌语 为了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出现,我们可以通过语用艺术中的语义讳饰与语形讳饰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一种符号的替代行为。“语用,即语言实用,是符号的实用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哲学范畴的实用学是一种研究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理论。”[7](p1)然而,语用功能即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别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中国人习惯的问候方式有:“吃了没?”或者到“哪儿去?”按字面意义翻成英文就“have you eaten yet ?”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 ?”对那些初来乍到,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可能会想:对方是不是有意邀请我吃饭,结果空欢喜了一场;有些外国人认为:“吃了吗”是有辱他们的身份,显得他们好像没钱一样,因此很不愉快。至于“where are you going ?”得到的回答有可能是很生气的“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因此我们对于禁忌语语用的掌握是相当重要的。人们在实际过程中掌握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保证顺畅的交际,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需要应用语用规则,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讲话规则。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接受拒绝、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讲话量谁多谁少。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 在这边主要是介绍一种叫语义讳饰的语用方式。 语义讳饰也可以叫做“义代”。义代就是用其他意义去代替禁忌语。它包含以下两方面: 1、泛义法 泛义法是用宽泛模糊的词语去代替意义具体明确的禁忌语。比如,我们可以把“涨价”说成“调价”;把失业说成“下岗”;用“个人问题”来代替“婚姻”等等。像以下这句话就是对“婚姻 ”进行了一个很好举例。“…照部队规定,当战士是不许谈‘个人问题’的。这一点历来很明确,没任何含糊的余地。干部常在队前讲话说:‘有空余时间,你宁可去看蚂蚁搬家,也别往那方面去动心思。动也别动。’”句中的“个人问题”“那方面”都是指“婚姻问题”,前者的意义比后者的意义要宽泛模糊得多。外国人在讲到婚姻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害羞,不用像中国人一样遮遮掩掩的。“怀孕本来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直接说出,人们说‘她肚子大了’,于是我们可以说 ‘她有喜了’‘她快当妈妈了’。在英语中可以用gestating ;to be in the family way ; to be expecting ; to be excepting a baby; to be mother –to –be ; to be an expectant mother ;fruitful 、with child 等方式来对怀孕进行委婉的说法。”[8](p154) 古时称皇帝死为“山陵崩”、“驾崩“、“秋之后”。现代称为革命事业或正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为“英勇就义”、”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光荣了”等等。对于一些大人物的死,如毛主席,则说“主席百年之后”。我们在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关于厕所的泛义的说法。比如在英语中有:powder room(化妆室)、convenience(方便去处)、cloakroom(存衣室)、gentlemen(男士)、gent’s(男士房间)、ladies(女士)、ladies’(女士房间)等。以上词语英国人用得多一些,而bathroom(浴室)、restroom(休息室)、men或men’s(男士或男士房间)、women 或women’s(女士或女士房间)、comfort station (休息处)等说法又多为美国人使用。这样在实际的交际中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尴尬。 2. 近义法 近义法是用一些与禁忌语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语,去替代禁忌语。比如,把胖说成丰满发福富态;把瘦说成苗条清秀;把死说成流尽最后一滴血停止呼吸。说亏损对人产生的刺激太大,人们就采用近义法,把亏损说成负增长。在英语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这样表示比如:“fat ,obese ,corpulent , (胖)---- heavy plump ,chubby ( 重的、胖乎乎的、丰满的) ;old man(老人) ------ senior citizen ,experienced citizen ( 已退休的公民、有经验的公民) crazy ,insane (疯的) — dysfunctional(机能障碍、机能失调) 。就象我们前面所说的,汉英中都很忌讳说“死”这个词语,在英语中谈到去世的人并不完全避讳用die这个词,但常见的一些委婉语象expire 、pass way 、depart 、perish 等等。比如: “以前用‘残废人’,现在用‘残疾人’;‘残废军人’;现在叫‘伤残军人’,这是对‘废’字的忌讳。”[9](p50)1976年周总理逝世,举国哀悼,并出现了怀念他的一首诗词是:“星陨光犹在,花落香更农。”显然,作者是用星陨、花落来比喻周总理的逝世,寄托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和惋惜之清。在这首诗词里巧妙地避免了“死”这个禁忌词。在英语国家,某些社会职业,如shoemaker(补鞋匠)、garbagman(垃圾工人)、undertaker(承办丧事的人)、dishwasher(洗盘子子的)、wwashman(洗衣女工)、dog catchers(专门捕捉野狗的人)、bus boys (餐厅打杂工)等,地位低下,挣钱不多,容易被人看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也有了变化。人们为了避免尴尬,人们就用一些比较近义的说法来表达这写词语,比如,我们可以用shoe rebuilder(重整鞋者)代替shoemaker;用sanitation engineer(清洁工程师)代替garbageman;用utensil maintenance man (餐具维护者)代替dishwasher ;用clothing refresher (清理衣服者)代替washwoman; 用animal control warden(动物控制人员)代替dog catchers 等等。这些词语在汉语中我们同样也会涉及到的 ,人们忌说扫大街的,而说环卫工人;人们把补鞋的说成修鞋工;把洗衣服的,说成家庭计时工;把看孩子的说成家庭保姆;把剃头的说成理发师等等都是把一些禁忌语言通过语用的一些艺术把它委婉化,这样避免了是实际交际中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