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辩证处理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关系
【论文关键词】辩证处理;职业教育;城乡统筹;若干关系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良性互动,这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大课题。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之间的良性互动,关键在于政府必须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尤其要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中诸多矛盾关系,如城市职教与农村职教、扩展规模与提高质量、正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等。唯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扫清发展道路上的思想障碍,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真正肩负起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使命。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政府为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统筹发展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作出全面努力,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城乡统筹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因此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特别强调要大力办好农村职业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大量事实表明,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职业教育在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内在优势。它既可通过职业院校培养面向农村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又可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农业技能素质,从而培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新型农民和农民工。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现阶段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而又长效的对策选择;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发展又能为职业教育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职业教育强大动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内含于城乡统筹,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职业教育将越来越受益于城乡统筹的发展成果;同时,城乡统筹为我们描绘的清晰蓝图将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摆脱长期混沌、盲目的历史现状,进而重塑明确的办学思想和清晰的改革发展思路。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如何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既涉及对诸种主客体及其关系的充分认识,又涉及城乡之间、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人、财、物的合理统筹和调配,涉及范围广、牵扯问题多,需要由政府立足全局,通盘考虑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互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辩证地处理好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1.正确处理城市职教与农村职教的关系,注意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农村职教上。从地域上分,职业教育可分为城市职教和农村职教两大块,县、乡村举办的职业教育一般称为农村职业教育。根据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包括城市职教又包括农村职教,两者不可或缺。而从当下城乡职教的运行现状看,要使职业教育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又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职教上。因为,要胜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三农”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瓶颈”,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强调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把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这是统筹城乡发展,彻底化解“三农”难题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还要看到的是,相对于城市职教,农村职教明显滞后,农村职教资源不足、经费困难、师资素质低、涉农专业的生源不断减少。对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农民为主的职业培训还刚起步,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相差甚远,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需要。因此在处理城市职教和农村职教的关系上,着力点理应放在农村职教上。国务院《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要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加大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力度,可以说这是新时期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动员令。落实这个动员令,一方面,政府应强化责任意识,对农村职教发展必须实行扶持和倾斜政策,在各项资源配置上更多地照顾和支持农村职教。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支持县职教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加快形成县职教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其他职教机构共同组成的县域职教培训网络。另一方面,在我国已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大城市支持农村职教的力度。应把城市和乡村看作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整体,通盘考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城乡合作、良性互动问题。如可考虑,城市职教与农村职教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城市职教对口支持农村职教,无偿提供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帮助对口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选派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对口学校任教,帮助提高受援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农村职教的教师定期到城市职教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和工作,接受农村职教的学生到城市职教实训基地进行技术训练。城市职教也可考虑在农村设立分校或办学点,把优质教育送到农民家门口。这种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农村职教发展的做法,当然应与一定的经济手段及其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配套来实现。城乡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其中积极做好促进和协调工作。
  2.正确处理扩展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注意把优先提高质量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核心。近年来,与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同步,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张。到2008年,中、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已分别和普通高中、本科院校大体相当。每年还有上亿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创造了历史,这是一个跨越,是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落到实处的一个创举。在发展职业教育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处理好发展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关系,这事关职业教育未来能否健康发展的大局。笔者认为,从总体上分析,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的规模问题已基本解决了,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展的必要,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处于滞后状态,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适度扩展中西部地区农村职教规模,也是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强烈呼唤。我们要因地制宜,针对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良性互动的要求,通过调整存量资源等办法支持中西部农村职教的加快发展。但必须注意的是,从总体上分析,我们不能再注力于职业教育量的扩张,下一步的重点,应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质量优先于规模发展。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固然是党和政府历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的。近年来的职业教育,规模喜人但质量令人担忧,以职业院校为例,专业设置不合理、学生特色不明显、市场就业率不理想,这些都反映了职业教育办学中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题,把能适应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重点,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和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更加重视课程和专业设置,把适应农村需要作为衡量职教质量的根本标准。使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成为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使我们的农民能受到更多的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各种技能培训,成为新农村建设合格的劳动者,使我们的各类职业院校扬长避短,各展其长,成为农村欢迎、农业需要、农民满意的培训基地。

  3.正确处理正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系,注意抓紧抓实对农民的非正规职业培训。通过高、中职业院校,培养大批具有高中院校学历的毕业生,直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这种学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还需加大力度,继续努力。但必须看到,从国际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看,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决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发展职业教育既要重视抓好学历教育,又不能忽略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再从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看,职业教育应更多地面向农民,提供非学历的农民所需要的培训服务。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城变市民,从事非农产业:也需要有数以亿计的传统农民变现代农民,继续留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非学历的技能培训。这种繁重艰巨的培训任务,除社会培训机构承担外,显然主要应由各类职业院校来承担。这就必须努力拓展和提升职业院校的服务功能,各类职业院校不能局限于单向思维,仅仅考虑和谋划正式的学历教育,还必须要有战略思维,考虑和谋划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技术培训以及各类专项培训,如文化知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目前这类培训,由于受客观的和主观的多种因素影响,有些院校对此重视不够、关注不够,甚至把这类培训当作可有可无、于己无关的事,致使职业院校在承担非学历培训上的资源优势和潜力远未充分体现出来。农民培训是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方面,按照职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各类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对广大职业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承担主要任务”的要求,把自己作为这类培训的主阵地之一,切实抓好以下几个层次的培训:一是对进城农民工的培训,按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尽快提高其在城市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对就地转移进入农村非农产业人员的培训,使这类人员能尽快适应农村新型工业化和农村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强农村二、三产业的竞争能力。三是对务农人员即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新型农民应该是集知识、技术、管理能力于一体的农业从业人员,这与传统农民有很大的区别,这类培训面广量大,要重点抓好青年农民、种植大户、农民专业组织领办人、农村经纪人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技术能力、经营和管理能力。各级党和政府已为我们开展非学历的农民培训工作,为我们的职教事业提供了广阔天地,职业院校只有切实把对农民培训放在位置上、抓在手上,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职业院校才能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大有作为,同时也能为自己的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正确处理校企合作关系,注意把解决矛盾的着眼点放在企业上。职业教育一个最大的特色,它是一种贴近实践、贴近职业的教育,是学做相统一的教育,这种特色决定职业教育不能关起门来搞,单凭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是培养不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世界各国共同的经验和办法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体现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也不乏对校企合作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赢或多赢的典型案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校企合作的探索仅仅是初步的,校企合作关系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校企结合不紧、两张皮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校企合作水平不高,仅仅局限于学生实习阶段;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剃头挑子一头热”,院校热、企业冷。不少院校对校企合作意识性不强、自觉性不高、缺少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造成了校企合作不普及、不深入,无疑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究其原因,这里既有校企双方合作理念和经验、能力因素,也有校企合作政策和体制问题;既有学校急功近利追求形式主义因素,也有企业合理回报得不到有效保证问题。就当前而言,要正确处理校企关系,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延伸校企合作的深度,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校企双向努力,着力点在企业,在于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一要改革办学模式,设计和建立开放性的组织机构。可考虑实行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相互聘请和兼职制度,有条件的院校,可单独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为企业参与合作提供平台。二是要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主动为企业开展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要创造条件,让企业参与院校的改革创新,校企共同制定院校的管理和教学制度,重视“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合作企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让企业在参与办学中得到相应的回报,激励企业着眼于长期愿景下的合作主动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有基础、才有动力、也才能持久。

  5.正确处理涉农专业与涉农专业的关系,注意加大对新型涉农专业的设置力度。专业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直接体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从大类分,无非有涉农专业和非涉农专业两大类,这两类专业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都是重要的,必需的。两类专业应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互并举、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现在的问题,由于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社会上出现了重非涉农专业轻涉农专业,致使许多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门庭冷落车马稀”,生源日益减少,涉农专业大幅度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这种“离农”偏差必须引起我们关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科技发展到现在还没有哪个产业可以替代农业给人类提供比较稳定的食品,人类对农业的依赖是100%的。涉农专业包括农经管理专业、设施农业专业、植保技术专业、畜牧技术专业、林业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更为有效。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发展趋势需要有更多的通过涉农专业培养的技术性人才投身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寄希望于何有赖于职业教育。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在大胆地调整那些教学内容过时,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传统农业类专业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围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经济体系,建立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富有时代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专业。针对目前涉农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职业院校的涉农专业,政府应予以重点支持,加强这些专业的基础能力建设;对选择涉农专业的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培养;毕业后回农村就业的,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涉及专业的吸引力才能保持长远和持久。

  6.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在职教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良性互动,必须充分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包括资金支持、社会力量组织、重大矛盾的调节处理等等,确保职业教育与城乡运行有序、高效。离开了政府的调控,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城乡发展有机统一,那是不可能的事。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已是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市场机制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互动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是人们势所必然的理性选择。在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诸多环节上,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能使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得更好,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会更大,这已为许多事实所证明。至于怎样发挥市场的作用,关键是明确市场的职责、确定市场调节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同时注意用好市场调节的手段和方法,确保各种手段和方法的协调性、配套性。基于此,笔者认为,一是在职业教育的布局问题上,既要搞好政府规划,又可通过市场手段,用市场化方法冲破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职业教育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办学格局,促进教育资源在各地区、部门流动,在流动中优化组合,形成合理的教育布局。二是在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结构上,在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决定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层次和类别。因此关注和研究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趋势,应作为进行职业教育发展决策重要依据。三是在办学体制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从经济利益上引导民间资本兴办职业教育,发展民办职业院校。对现有的职业院校,也应明晰产权、合理解决职业院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盈利性问题,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四是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因为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必须面向市场,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要转。鉴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专业设置也应是动态的,适时予以调整,包括短期的非学历的职业培训,也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贴得越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越强,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就越实。
  7.正确处理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注意在职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在着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创业教育。1998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的“世界教育高等会议”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世界行动宣言》,明确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仅要成为求职者,而且要逐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社会上对创业教育的宣传口号就是一句话“人人都来当老板”。从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关系看,创业教育一般是在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职业教育为学生所提供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规范等是进一步进行创业教育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背景,创业教育可以结合和渗透在职业教育领域中逐步实施,没有所谓单独的,或凭空的创业教育。归根结底,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所倡导的就业观念的差别以及由此衍生的价值观的差异:职业教育是教人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在创造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而创业教育恰恰相反,它倡导积极创业,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创业教育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二:其一,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创业型人才,其价值在于通过创造岗位而不是寻求岗位,能更高效、更有力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而推动伴随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其二,创业教育能够全面提升人的能力和素质,尤其体现在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主体精神的培养上。它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引导性训练促使农民变身公民和市民,以逐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对新型农民和农民工提出的时代要求,这也是创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可见,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合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势,应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创业教育无需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它和职业教育也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更应该提倡在职业教育中灌输创业教育的理念。同时,必须认识到构建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机制也是一个从起步到发展再提升的进阶过程。其中,创业教育就是一块不可或缺的跳板。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重视技能培训外,还须通过设置与创业相关的诸多课程。如管理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需求、驾驭市场以及与客户谈判协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其走上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8.正确处理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的关系,注意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政府办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规章制度完整,学校能够凭借政府的公权力更高效、更便捷地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尤其从办学经费的筹措和保障角度看,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比,优势明显。但问题在于,与政府提供的其他社会公共产品类似,公办职业教育由于缺少竞争,显得活力不足。直接的后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致最好的资源投入没能生产出最好的教育产品。因此,在不触及职业教育产业化这条高压线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市场机制,在允许获取合理回报的政策引导下,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引进民资的目的在于引入竞争。职业教育资源宝贵,必须依靠竞争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导向单位产出效益高的办学机构。这里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既要看总体效益,也要看单位效益。尤其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如果不以单位效益为衡量指标,而只看总效益的话,两者的竞争就是不公平的。当然,在强调竞争的同时,更要强调合作。一方面,政府办学的经验比社会办学多得多,其在教学模式、学生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很多做法都是社会办学的良好参照。尤其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深化了以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这为起步稍晚的民办学校搭建了较高的发展平台,为其尽早走上正轨、少走弯路提供了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社会办学因考虑成本产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因此,它能在很多方面为公办学校及时传达市场信息。为其调整老专业、开设新专业提供依据。当然,专业是和课程挂钩的。在课程改革的论证、教材的更新和选择等方面,民办学校又要向公办学校讨教。可见,两者的合作无处不在。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使其更好地为城乡统筹发展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当前,社会舆论偏向政府办学之所长,对社会力量办学及办学效果存在普遍质疑。其主要依据在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教育属于公益资源,应由政府统一掌控和调配。但笔者认为掌控的主要含义是宏观调控。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职责主要是宏观管理和引导。同时办好一些综合性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其他大量的职业学校还要依靠包括民办在内的社会力量来举办。尤其对于市场回报率不高的培训项目,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转移、税收减免等方式补贴办学机构,从而引入适当的竞争,以达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小学体育课说课
    浅谈贵州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长距离PE重力…
    浅谈青浦区水利水闸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浅谈静电危害防护管理
    浅谈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浅谈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