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重构 整合 完善
【摘要】当前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诸多尴尬和困惑。本文就目前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作了分析,从如何进行课程重构和整合、完善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使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走出困境,真正让文化课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涯发展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课 专业课 基础 教学改革
  
  一、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2000年3月21日)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当前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从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功能定位的表述,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文化课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化课考核是评价人才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专业课学习。
  文化课是中等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文化课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课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面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是很难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文化学习是人生最基础的认知阶段,是形成学习基本能力的必要过程。
  2.文化课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毋庸置疑,中职学生始于初中阶段,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必然制约着专业课的学习,文化课的基础性、工具性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3.文化课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学生走上职业工作岗位,从事岗位工作、成为合格的职业人,需要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具备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4.文化课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学生走向社会,需要与人沟通、独立生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全社会科学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没有必要的文化基础,很难真正地融入和谐社会。
  总之,文化课对于职校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就业和生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学生必须夯实文化基础。学校应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课教学的基本宗旨,强调专业课程重要性的同时,必须保证文化课的学习质量,两者均不可偏废。
  二、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现状及归因分析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而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对文化课地位的认识偏差从而忽视了文化基础课教学
  长期以来,教育系统内部强调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的特征,片面强化职业教育的工具性,看不到文化课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但职业学校为抓住这根生命线,往往人为地使“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甚至任意删减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所谓的“就业导向”变成了“一次性就业目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导致学生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社会交往能力欠缺,转岗再就业能力低。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2.职业学校的功能定位单一导致教学评价的偏颇
  石伟平教授认为,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升学、就业和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因为,高职教育得到发展后,应该允许接受中职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片面地放大学校的就业功能,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就业率成为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的唯一指标,也是学校吸引生源,发展学校规模的重要砝码。
  这种办学功能的单一化,必然导致教学评价的偏颇。目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使得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分量上大打折扣。
  3.原有文化课基础薄弱使教学遭遇尴尬,目标定位模糊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自认为“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热情,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大酱碟”,需要了就“沾一口”,否则就弃之一旁。文化基础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基础课教学情景甚是尴尬,几乎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根本不听,他们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我来职业技术学校是学技术的不是学文化课的,否则就去读高中了”。
  文化课基础薄弱也造成了教学目标定位的模糊。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于把握教学深度。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教学迷失了方向。如何按职教特点定位文化基础课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而又乏力解决的难题。
  4.教师的普教思维制约着文化课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
  不同于专业学科教师的是,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一般都毕业于普通师范类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于用普通教育的思维来完成。
  多数文化课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任教课目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把自己所任教课目看作与专业课互不相干的“知识板块”、“教学模块”,在处理教材和选择教学内容上容易脱离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往往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远不如专业课教学的灵活多变,学生体验不到文化课学习的意义。结果是,学生既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又不能发挥文化课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总之,导致以上矛盾和困境的深层原因,是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定位、作用和关系的认识过于简单化,把二者对立起来,看作各司其职互不相干的“知识板块”、“教学模块”。文化课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或综合素质,专业课的作用则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种“知识与能力的对应定位论”观念,其依据是构造主义心理学,而构造主义的缺点已多被诟病,即它把人整体的意识活动予以肢解,忽略了心理活动的完整统一、相互渗透的“基本结构”或“完形”,导致学生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和技能,却不能在实践中组织整合,获得有效迁移。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整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高中职业技能类选…
    出走与重构——对余华90年代小说转型的思考
    优化整合“记叙文的形象与结构”的两种模式
    “国家干预”手段重构与环境法变革
    中国共产党整合执政资源有效战胜困难的经验…
    试论整合现代教育资源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重构母语教育的创新途径
    浅析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整合与重构: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观
    关于对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的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