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困境
[论文摘要]本文从国家要求与学生需求,教材一统与高职多维,学院定位与全面发展,教学要求与条件短缺,社会巨变与学生未熟这五对对立关系,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遭遇到的困境,这些分析为高职院校更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现实出发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胡锦涛主席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宏观要求与微观需求所致困境
本点论述主要定格于教育领域。高职院校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二重性,我们可以寻找到国家赋予高职院校教育“二重性”的一些明确要求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条就规定:“高等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如此等等,从中可以看到,国家不但为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政治上的空间和方向,而且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宏观上作出了总体要求。高职院校的使命不仅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人才,而且要为社会现实需要和职业岗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观之,在教育领域,党和国家的要求与高职院校学生本人的需求表现为不能相衔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这种非协调情况下进行,势必遭遇到困境。
二、教材一统与高职多维所致困境
一方面,从2仪拓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两课”教育统一实行“05”方案,全国普通高校(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屯门必修课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前两门全国统一教材。这些必修课的内容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纲领。而另一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情况下,高职呈现出多维新特征:(1)院校类型多,偏理工(2)院校启步晚,发展快,但速度不一,实力多层次;(3)学生来源广,文化素质低且思想素质复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目前这种教材全国一统与高职多维下进行,难免生发出困难。
各高职院校其类型有别,思想政治教育实力有异,又面对纷繁复杂的高职生,在教材一统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难题是:如何以一本教材的内涵和精神为思想、行为、能力、文化水平都呈多维度的高职生的成长成才引好路,导好航;在自身发展方向有异、思政实力有别的情况下,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进行与创新把好关、定好向。
三、学院定位与全面要求所致困境
在市场经济与教育产业化条件下,物质利益至上原则自然延伸到高职院校。在这一原则牵引下,高职院校都把自身定位于理工类的思维更加强化,因而在实际运作中,特别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时该方面能力至少要符合社会岗位的要求;二是注重学院的实验、实践、实训的设施建设和基地拓展。在这种办学理念驱使下,高职院校往往片面强调“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往往被推置学院诸多事项的外缘,“缺硬少软”乃司空见惯,有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院人文环境建设滞后,人文氛围薄弱。学院的这种培养模式,片面地发展了学生“才”的一面,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德”的提高,学生毕业时是一个.‘能工巧匠”式的学生,在技能上能与社会基本适应,但日后在与社会的融合中,会遇到“做人”的障碍,而“做人”不好,就会影响“做事”。社会、用人单位青睐高职生不仅在于其强势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于其爱岗敬业的风格、吃苦奉献的风尚、合作沟通的风范,努力进取的风貌。所以从社会的需求,从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项根本性任务,起着“今天的教育,明天的做人”的作用,这种作用与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认识与作为是错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欲有效进行,迎合社会需要,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个人,不能不受到来自高职院校自身的限制与制约,其困境之一由此而生。
四、教学要求与条件短缺所致困境
此点可以说部分是由于上述高职院校定位的思维定势这种主观原因所致,部分是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客观原因所致,在此把二方面结合起来略作论述。高职院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殿堂;教育教学是造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在学生的培养中,起着定方向、定要求的根本指导作用。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关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以下两个方面,难胜使命。
其一,物质基础薄弱。第一,师资水平。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偏低,思政教师培训机会少,思政教师进修少;其他专业教师转为思政教师多,思政教师转为其他专业教师多;思政教师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涉及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人文社会学科群知识不全面;教师科研能力不高、兴趣不浓、教学创新能力低等;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讲座几乎空白。第二,物质设备。高职院校的技术性和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添置物质设备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能享有“优后性”。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影视资料、课件、多媒体等设备常常难以购置,教师大部分只能以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第三,教学基地。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辟有专业课实践、实训基地,而学院几乎不与革命圣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联系与交流以便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就是在专业课实践、实训基地,仅仅就为专为课的实践、实ail而进行实践、实训,而不强调或者没有意识到在专业的实践、实训过程中同时贯之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实践、实训。
其二,思想意识滞后。第一,部门配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学院社科部或基础课部独家之事,一家之责。学院应树立起全院多层次、多部门育人观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部门都应意识到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现实中,高职院校各部门都把重心落在“技”与“能”上,在这两个方面可谓尽职尽责;在“德”上,却认识不清、分工不明、出力不够,配合不协调。第二,教学理念。要扭转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转变当前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贯彻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具体细化后,实际上就是教学要求,这种要求与上述条件短缺形成鲜明的反差,它引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困境之四。
上述初步进行的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遭遇到的困境的诊断,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寻找一揽子措施,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