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
论文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构平民化、平等化、人本化和社会化的教育理念,构建从理论体系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教育内容体系;重新配置体现“民主化”方向与“组合化”原则的教学方法体系;完善在统一知识与价值、内在与外在、现实与潜在、个体与社会评价基础上的,侧重价值、外在、潜在和社会方面评价体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法律道德素质养成的理论教育活动。它包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理论学习、实训、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和要素。承担着在高职教育中对人才进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培养的教育任务,是高职教育及其发展中,对整体教育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富有实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时,需要依据时代特征、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新情况、新要求,做与时俱进的改革,它要求从理念、体系、方法和评价上进行革新。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2年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200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23%。全国的高等职业学校数和学生数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大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发展中两个重要的特征性要素。以马丁·特罗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作为揭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趋势的预警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发展目标之后的一种预警”)为起点和线索,可阐发为分析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视角。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得依靠高职”,所以,体现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新高职教育模式,不仅表现在数量、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即“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制度创新”带来高职教育整体的根本性变革,使得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至少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应对这一变革的新理念:
第一,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方面,形成了平民化的教育理念。相对于“精英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们不再把接受高等教育视为“有钱者或智力上具有卓越天赋者的特权”,接受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实现特权的途径,而是在知识化、信息化经济社会条件下,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途径,并且越来越被赋予公民社会义务的观念色彩。基于社会平民生活需要的技能成为接受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提升品质的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等教育目标被弱化。
第二,在教育角色的转变方面,形成了平等化的教育理念。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和对外开放带来的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众化以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的自主、平等、多样等基本观念,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角色由“理所应当的权威”向“社会思想多元竞争的优胜者”转变。使得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证明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并比较其他理论学说的先进性,才能发挥其主导性和实效性。
第三,在教育过程的转变方面,形成了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旨融合了当代社会消费市场、民主政治、人权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等时代文明成果。在教育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上,均发生了“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活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再视学生为必须改造的教育对象,而必须依照学生实际成长成才个人目标的需要,为其提供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满足学生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两方面的均衡、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在教育评价的转变方面,形成了社会化的教育理念。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功能的实现,已经不能在“象牙塔”内的自身循环中完成,而必须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实践需要的过程中完成。这使得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核心标准,由学生个人拥有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向社会认可的能力与素质转变,知识标准体系向行动标准体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是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是否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尺度。
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教育”发展阶段的质的区别,就是高等教育全面走向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和满足大众需求过程中形成的公平与平等理念。它不仅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高等教育根本性变革的基本原则,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诸方面、诸环节、诸活动内容创新与发展的灵魂。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体系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由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教育目标所决定的理论教育体系。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为高职大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才而展开的、旨在促进高职大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思想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理论课教学集中表现为“四个体系”之间的“三个转化”,即由理论体系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素质体系的转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实现“三个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在遵循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的前提下,体现高职教育的个性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般原理,转化成为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素质体系。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就是符合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教育性质与目标的要求,能够满足高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均衡、全面发展需要而设立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就是针对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通过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教材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等要素,而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职业变迁和生活变化的理论修养和认识能力。
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体系,就是针对高职大学生成为高级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生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体系。高级职业人才必须具有适应职业岗位劳动需要的职业能力,但是这种职业能力的大小、发展潜力、对职业变迁的适应能力等,都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只有拥有高素质,才会在复杂的职业劳动中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新理念,使得职业教育不仅要解决学生面向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问题,更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需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方法
教学方法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水平的高低,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也是重要的约束性因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大众化发展的变革中,教学方法必须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的变革同步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学界对教学方法有“方法说”、“方式说”、“活动说”、“手段说”等诸多观点,笔者认同把教学方法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整套操作策略”。其本质在于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相适应、相配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效组合,它表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伴随教学观念和目的变化而改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应对大众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变革。
首先,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平民化、平等化、人本化、社会化的新教育观念,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由对人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进行强制性的修正转向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合乎人性发展需求的引导。体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民主化”原则,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双边、多边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良性的双向交流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顺应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教学方法发展的方向。
其次,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思想素质的教学目的及其实现目的的教学体系,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由单一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最终目的转向实现遵循理论知识一方法能力一综合素质渐进、全面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由于新教学任务体系决定的教学活动内容、方式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企图制定经常使用、数目有限的几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依照实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等不同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总体过程中实现对这些方法的有效配置和组合运用,是顺应大众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把“民主化”的方向与“组合化”的原则相结合,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方法实践发展的基本导向。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不仅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于新的教育实践而产生导向作用,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方向、内容形式和质量水平等诸方面的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于应对大众化发展,而在教育观念、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产生深刻变革,客观地要求评价标准、方式也进行相应的变革。
首先,在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价值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担负着对高职大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任务。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经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向学生素质体系转化的过程。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介和载体,自然也是评价理论教育的内容。但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停留在对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状况的评价,而是着重于理论教育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评价。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的科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成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行动指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性才得以实现。
其次,在内在评价与外在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外在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等内化为高职大学生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过程。对其评价中就必然要包括对内化的内容、方法,特别是结果,即对学生形成的内在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进行评价。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评价不是体现自身性质和目标的终极性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成果,在于所培养的高职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更重要在于将其内在素质“外化”,表现为职业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基于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价值准则所展现的行为表现与行为习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良好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习惯,成为提升个人品质、规范公共行为的思想与方法基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才得以实现。
第三,在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潜在评价。同任何教育活动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对学生即时形成效果,能够使他们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能够在现实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改善思维和行为。但是在当代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教育的时代性特征。高职大学生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有的观点和方法,更需要培养自我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与能力,保证高职大学生作为职业人才,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现实与潜在的思想观念、科学方法、发展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才得以实现。
第四,在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统一中,更加侧重于社会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对教育过程主体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接受教育的学习主体方面。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的教育,会重新认识和定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相应地形成对个体思想觉悟、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的自我评价。但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于个人对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修养的需求,更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我们所培养的高职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否过硬,是否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职业劳动的检验和社会公众、用人单位的评价,才能得到最终的认定。所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高职大学生能够胜任的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认可度,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性才最终得以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的实质,就是从不同侧面反映教育的结果对社会、教育者、受教育者三方主体的价值关系。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培养的职业劳动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能否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所期望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等如期达到,能否保证对其适应社会、职业发展与竞争提供有力的思维能力和精神支持,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用与否的内涵,也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价的实体。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承担起高等职业教育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就必须在顺应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其在思想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诸方面的综合配套变革,形成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大众化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既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也是提高其水平与实效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