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论文摘要:从情感教育的涵义、大学生情感教育缺乏的表现以及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等方面综合阐述,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引导教师发挥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为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情感教育;途径

  随着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今天,一些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日益滋长,在理想追求、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个体行为上偏离了真、善、美的轨道,酿造了不思学习、不思进取、不思良善、不思尊严的苦果。甚至出现了如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黎力抢银行事件、药家鑫开车撞人后用刀连砍受害者致死事件等一系列极端违法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对这些事件,大众、专家、学者从社会层面、个性心理层面、学校教育层面、家庭生长环境和教育等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研究,对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不过,却忽视了这些事件中大学生情感偏差这一重要因素。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一些大学生观看教育影片中日本兵拿中国老百姓试练新兵而将刺刀插入中国百姓胸膛时,竟然可以议论刺刀技术的准确与否;当一些大学生追求的恋情遇到所谓的“第三者”插足而恼羞成怒,竟然可以自私地处之而无悔;当一些大学生的学业因散漫懒惰而可能挂科时,竟然可以用短信威胁老师不给高分就让他全家“好看”。类似这样的事件接连发生,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他们的情感怎么了?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成熟期,明事理,有自控能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大学生频繁发生这些匪夷所思的违法事件呢?其实,我们仔细观察,总会发现大学生身上情感教育的缺乏。古人云:知耻而不为。可是当大学生被情绪感染到连何谓是非、何谓荣辱、何谓美丑、何为善恶都不分时,又怎能控制情绪规范自己的行为呢?所以,大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更要帮助学生提升修养、品质、智慧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因而,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稳定的情感机制是当前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遏制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有效途径。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谈到情感,我们常会以为它就是感情,其实,情感和情绪的总和才是感情。而本文中的情感教育则是从感情的作用来谈的,也就是发挥情感和情绪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既是感情,但又必须是稳定的、积极的感情。
  康德曾说过:“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郁达夫也讲过:“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可见感情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人的生存与感情密切相关,没有感情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悲哀而涕泣,因成功而微笑,因被阻而愤怒,因被威胁而受惊,因热爱而有柔情—这些都是理智替代不了的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所以,我们赞颂自然的伟大,同情别人的不幸,鄙视卑劣的行径,积极勤奋地工作,这不仅是健康心理的反映,也是道德正义的表现。然而,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情感,在如今的大学生们的眼中却成了笑话,成为被瞧不起的特征。因而有了因家贫而自卑,因诚实而受人嘲笑,因勤问而遭人非议,因助人而接收讥讽的不良情绪反应。所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情感的需求,建立科学的情感评价机制,从而完善学生的自我。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呢?这先要从情感和情绪说起。简单地说,一个人在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认识了周围的事物,另一方面也体会了自己的行为,即对于事物的直接的态度和体验,就叫做情感或者情绪。只不过情感较稳定持久,情绪较短暂易变。但这种情感和情绪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情感和情绪会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而消极的情感和情绪则会使学生意志消沉、态度偏激。所以,我们所要对大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应该是稳定的持久的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让他们具有与大学生相符合的情感表现,特别是道德正义的表现。因此,我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者以自己良好的情绪和稳定持久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教会大学生调节情绪、表达正义和展示道德力量的一种教育模式。
  为什么要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这一方面是由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也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情感良性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缺乏的表现

  情感教育是一种积极情绪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过程,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情感现状,方可“对症下药”。而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想追求功利化
  在校园里,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逐渐模糊。一般无远大的理想目标追求,对毕业后的想法现实而又功利。大学新生一入校,所遇社团招新,“目的性”很强,认老乡、挑朋友对象层出不穷;入党申请遍地开花,动机直截了当为找好工作;各级评优手段此起彼伏,互相勾兑,以利诱票,找关系,走“上层”路线等等。难道大学生没有公平竞争意识?有,只是独木难支、害怕吃亏的情感使然。发生这些现象,教师也是“推动者”,没有及时纠正不良风气,还夸奖他们更能适应社会,这就使不良情感认识滋生蔓延,学生更加功利化。
 (二)道德修养意识冷漠化
  今天,经过几十年的道德建设,国民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有了显著提高。如此,被誉为社会良心的大学校园更应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沿阵地,而大学生更应是社会青年的榜样。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学校园里的各处角落,都遗留下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冷漠化的痕迹,出现了吃饭插队、乱涂乱画、缺乏手机文明、晚上吵闹、不文明恋爱、拾金有昧、抄袭作业、图书馆偷扯资料、简历造假、借钱不还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我们以前总是从思想道德素质上去引导,殊不知大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明辨是非。明知不可为,却为何偏为之呢?这何尝不是人云我亦云、人为我亦为的跟风情感在作怪呢?说到底,一些大学生内心缺乏正确的情感评价机制和自制力。
  (三)法制意识淡薄化
  回想发生过的一系列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而是明知违法却任由当时的不良情绪来主导,以致悲剧的发生。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为什么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躁动、羞恼、偏执、放纵、报复及毁灭情绪呢?追其原因,就是法制意识的淡薄、法的精神的缺失。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社会上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和报道,滋生了侥幸心理和放纵心理,并且任其蔓延,在关键时刻就自然会冲冠一怒、不计后果了。这更说明调节情绪、正确表现情感的重要性。这也是对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一种需求。

  (四)个体行为私利化
  在高校里,我们常常发现大学生们显而易见的私利化:大学生们会看人说话、不会一视同仁;会互相勾兑、破环规则;会以利诱票、蔑视公平;会假公济私、倡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会拉帮结派、营造“潜”势力;会将情感利益化、认同“宁在宝马车里哭,不愿自行车后笑”……当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因他们为学校或班级带来荣誉而称赞他们有能力;会因为他们的圆滑世故而夸奖他们灵醒懂事;会因为他们看似游刃有余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夸奖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许多教育工作者总是想给每一位大学生多一些鼓励,也认为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应该为己寻求更大利益才更有出息,而轻视那些诚实固执老实的“傻瓜”。这种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情感表现和情感评价成为恶性循环,让本就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深远的大学生们更是趋之若鹜,必然影响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树立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巴尔扎克说:“心灵反映生活,面貌反映心灵”。在高校这片相对纯净的天空下,为什么少了一颗有别于复杂社会的纯净心灵?在这里,我们的大学生应该有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也应该有与他们生活氛围相符合的多彩与快乐。他们应该是诚实而勤奋的、真诚而友爱的、善良而纯真的、健康而富有爱心的、理解而富有正义的、青春而富有活力的。他们应该是朝阳,红红火火地向世界散发光和热。

  三、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20世纪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高校的作用时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的确,高校发挥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又时刻体现着学术精神、求真精神、道德精神和时代精神,那么从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应是德才兼备、情理皆具的和谐的人。和谐就意味着要有积极、健康的情绪反应,要有道德与正义的体现。这就需要情感教育的引导和熏陶。那么,高校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与学科相联系的情感教育,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人良好的情绪情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氛围,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德博士在谈到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时,说了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要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学生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这一段话让我久久思考: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如此明显,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学生影响更是在教育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积极情绪去感化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也有许多油、盐、酱、醋、茶的生活烦恼,不会只有愉快的情绪,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迁怒、冲动、甚至怒骂,但正是这种“难免”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如果大学生在教学中看到教师心情不好,会引发自身情绪的低沉,容易导致注意力的涣散,唤起内心深处对消极事件的回忆,产生不愉快情绪;那么,一堂课下来,不要说知识滴粒未进,很可能影响一整天的心境。如果这样的教师越多,心理郁闷并外显的次数越多,大学生会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气压,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的产生。这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力。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身情绪情感的稳定性,即使有负面情绪产生,也要用师德修养加以控制,并利用学科知识转换消极心境,使自身情绪阳光化。这样,走上讲台,才能以热情、生动、细致、清楚唤醒大学生沉睡的心灵,使教学双边活动轻松愉快,从而形成师生双方的健康心理,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采取激励机制,发挥辅导员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将情感教育纳入辅导员的日常教育中,采取激励机制,教会大学生公平竞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荣誉感。
  在辅导员的教育活动中,由于班级外部要进行各项评比,班级内部也会展开大学生的量化评比,大学生的荣誉感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但问题在于获取荣誉的方法。辅导员常常只注意结果,未了解到过程就开始表扬,殊不知学生之所以取得了成绩,不一定是努力的结果,也可能是私下勾兑的结果。而辅导员未经调查就公开激励,会引起其他大学生的效仿,形成大学生不公平竞争心理,树立起功利性的荣誉感,引发不良情绪反应,并表现在其他方面。所以,辅导员在高校的各类活动或竞赛评比中,应立场鲜明地批评投机取巧的做法,积极倡导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模式,让大学生形成积极进取、诚信竞争的情感品质。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发挥高校教育的主流引导作用。在高校的各项竞赛与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应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正视大学生各方面的积极与消极情绪反应,引导大学生对真善美的情感追求,将情感教育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贯彻下去,让大学生对周围事物、对社会百态、对国家兴亡、对民族复兴、对国际交往的态度得到情感的升华,这既是情感教育个性化的要求,也是情感教育社会道德规范化的要求。
  高校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因而在高校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主题教育,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风尚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等等。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征文、唱红歌、志愿者服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及改革开放成就展、献血、评选校园文明先锋、旁听法院审理案件等一系列形式,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面看来这些活动都进行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尴尬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如征文中千篇一律的虚假故事情节,为获得实践学分去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点卯就撤了,为倡导校园文明秩序而设立“红袖章”把关等等现象。如此阳奉阴违让大学生受到了什么教育呢?这深深值得我们去思考。因此,我们所要开展的活动一定要采用严谨的态度、周密的计划、积极情感的强力引导以及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来实现预期目标。在活动开始前宣传、摸底、教育和动员;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公正、赞扬正义、批评弄虚作假、打击报复及酸葡萄心理;在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展开讨论、以正压邪、取得共识,发扬正义、道德和公理。从而将活动展开得有声有色、有始有终,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侵蚀,以助于形成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然,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领域还有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在工学交替中也可以,在住校生活中同样可以。而且,不仅仅在高校实施,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也需要进行情感熏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基本需要。
  综上所述,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人生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中,人们的一切皆与情感不可分离,因而情感教育是终生的,甚至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人格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心理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高校的教育对象正是情感发育黄金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教会他们懂得情感并善于调节情感的不良反应是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所以,让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去挖掘情感教育的立足点,更新情感追求,实现情感升华,从而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去教育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奋斗。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岗位教育功能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高校景观规划设计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的…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网络模式研究
    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理念的创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