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职业信仰缺乏。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心忡忡,缺乏职业信仰。
职业心理倦怠日趋激烈的竞争。过重的身心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无情、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得过且过。
职业行为异常。或是怨天尤人,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生素质太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人际关系紧张。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普高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日益突出,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生心理失衡。
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人说了算;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心里忐忑不安等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心理问题,致使有些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日益严重。
(二)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招生。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生责任制,一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学校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会儿搞全员聘任,一会儿搞学历达标,一会儿搞“双师型”教师,一会儿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气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无助、焦虑、自卑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大。由于学生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老师教渣滓学生”的说法,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生难教,纵使拼命努力也是徒劳,因而埋怨学生,责怪家长,工作中不求创新,只求无过,缺乏动力。
(三)个人因素
人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如生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支持、婚姻冲突、子女教育与就业、老人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心理的因素。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倡导良风。全社会要自上而下地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媒体与舆论应该多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做好表率;负责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的高校等机构应该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课程上得到直接的体现;教育科研工作者一方面应加紧学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中职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综合研究、创新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办法。
(二)学校实际支持。对老师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心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应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操作可以依托学校工会或者党委等部门通过各种活动开展实施,既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另外,学校要注意对老师们进行定期的心理状况调查。
(三)学生自觉尊重。借助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减压、减负,学生尊师观念的建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将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学生自我的行为举止也应自觉规范。
(四)个人乐观应对。老师们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健康、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全的人格。
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们提出了高要求,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对此,我们决不能忽视。然而,简单的关怀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学校、学生及教师个人都要从重视做起,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身心健康的师资队伍,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后顾无忧。
参考文献:
[1]贾建雯.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2):79-81.
[2]吴真,徐富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7).
[3]谷丰.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j].上海教育,2001,(7):39-40.
[4]黄希庭.健康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