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急需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势在必行。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取得了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信息;学生
一、高职教育学生就业信息调查情况
1.实地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确定调查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调查范围如下:从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承德旅游学院等已就业毕业生中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达到85%。涉及四所院校的旅游管理、财务会计、文秘、新闻传播、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资产评估、园林规划与设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外贸英语等专业,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主要内容:已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内容主要为毕业生就业观念、现从事何种工作、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工作满意度、职务、收入等内容,以及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学生对自己专业就业前景的评价趋平,没有大起大落。45.73%的学生选一般,不很乐观;31.24%的学生选较好;只有15.2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看好,很有潜力;7.92%的学生对前途没有信心选很糟糕;0.45%的学生放弃回答。(2)对于学生的职业兴趣,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经商)、从事本专业工作、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出国留学、专升本、其他等七个方面调查。在7个备选选项中,第一位置:94人选从事本专业工作,占了总人数的23.04%;第二位置:83人选自主创业(经商),占20.34%;第三位置:62人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占15.20%;第四位置:59人选专升本,占14.46%;第五位置:55人选出国留学,占13.48%;第六位置:35人选只要有钱赚,干什么无所谓,占8.58%;第七位置:20人选其他,占4.9%。(3)学生择业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薪水不再是首选条件,大学生们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其中65人选优厚的薪金条件,占总数的15.93%;120人选效益好,工作稳定,占29.41%;85人选能为个人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占20.83%;135人选重视能力,个人能发挥积极作用,自我价值能得到体现,占33.09%;3人未选,占0.74%。(4)就业率统计:80.04%的毕业生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毕业后半年尚未就业,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岗位,或是在跳槽观望,还有少数学生在继续接受专升本等各类教育。(5)学生对工作满意度统计:所有就业的学生中,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的只占一小部分,有24.9%;大部分的学生只是觉得一般,这种情况占了58.07%,10.4%的学生对目前的工作持否定态度;6.63%的学生不愿对此问题作明确的答复。
2.根据第二手资料调查显示:(1)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如下:计算机类20.6%;管理类15.6%;英语、文秘类13.5%;工程技术类13.4%;财经类12.1%;师范、体育和艺术类8.8%;制造业2.7%;政法类2.6%;医药类2.0%;其他8.7%。(2)专业就业率统计:旅游管理97%;财务会计84.25%;文秘91%;新闻传播89%;机械制造和自动化82%;资产评估85%;园林规划与设计89%;电子商务83%;计算机应用与维护86%;外贸英语89%。(3)企业需求情况如下:计算机类11.0%;管理类12.0%;英语、文秘类7.1%;工程技术类35.9%;财经类6.9%;师范、体育和艺术类4.4%;制造业18.7%;政法类0.8%;医药类3.2%。
二、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首先,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主动出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推销自己,同时注意学习就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注重“包装”自己。其次,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注重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而更侧重于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再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关注自己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由过去在就业中求稳的观念转为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最后,就业渠道多元化,毕业生不仅通过学校获得就业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而且也充分利用外校、及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来落实就业去向。部分人还借助于家长、校友、同学及老师的推荐,来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
总之,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其就业领域拓宽,就业渠道增多。许多毕业生在择业中仍存在极大的盲目性。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具有技术性强、能够充分发挥智力和权利的特点。如希望毕业后就能成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策划人员等,而这与眼下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显然是不符合的。企业所需要大学生具备勇于创新、踏实、合作、乐于参与竞争等的个性品质。大学生对于“自我定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对自身弱点的判断: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这说明,一方面大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就业观变得更理性是总体趋势。
三、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对高职教育的思考
1.部分院校培养目标不明确,所设专业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毕业出来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似乎什么都学过,什么岗位都适合,但事实上没有什么特长,因此在人才市场上不受欢迎。学生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不管对社会,对学校,还是对学生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浪费。这种情况务必引起学校及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教育教学不规范,投入严重不足。据调查,有些职业技术院校普遍存在着缺师资、缺设备的情况。有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别是二级学院、民办学院,合格全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课程需要外聘教师或请代课教师,这些外聘教师或代课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聘请,本身工作较忙,通常是上课才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短,学生有问题往往很难找到老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很难对这些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只能听之任之。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践基地缺乏,实验设备、仪器陈旧,图书资料又少又旧,办学条件差,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职业岗位技能低,动手能力差,适应性差,在人才竞争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大减少。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同时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这些学校如果不加大教学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教学上狠下工夫,使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一技之长,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其发展前景将是令人忧虑的。
(二)对高职教育的建议
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健康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责无旁贷。不能片面追求毛入学率,在努力扩大生源,扩大招生的情况下,还应当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宏观调控。定期检查,定期公布社会需求信息及目前的办学状态,对一些专业申请有所限制,一些专业申请有所放开。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社会需求,进行恰当的专业设置。还需加强对学校经费的监督管理,应规定学费的投入比例,不允许一些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偷工减料”。
2.规范课程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各专业分委员会,负责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的建设。同时,对申报这一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资格进行审核,防止一些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某些专业的趋利行为发生。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估制度,不仅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同时还应对任课教师的资格进行相应的评估。
3.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招生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型企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基地,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企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允许大型企业举办面向社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同时,也可与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4.构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大多数停留在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很少,研究生层次的还没有。职业教育还停留在过去一次教育定终生的观念中,这显然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应选择一批办得比较好的专业举办本科层次或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优秀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使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5.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自觉接受评估,与评估专家一起共同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进。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组织教学,使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较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深造。
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势在必行。所以,要改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即确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终身化和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突出职业特色的思想观念,并积极实践。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刘京,尹隽.丽水非师范类高职高专生就业调查报告[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3]苗德华,刘新钰,谭婷婷.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4]李鹏,孙迎辉.大学生就业需求与困难分析综述[j].网络财富,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