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是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其课程结构是选择、组织及学习工作知识,其教学方案是项目计划、设计、检测,反馈构成的 “pdca”学习循环。其课程项目是涵盖整个职业能力的空间设计,也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教学项目;学习空间;体系构建;高职;课程体系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在于最大范围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能力、技能,而且要求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流程控制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结构,制定评价标准,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及时地进行完善和升级,以适应岗位群的变化和需求。对于学习者来讲,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导向的培养过程和多元化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必须重新构建适应学生素质和职业要求的专业结构,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建立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活动,建立基于职业内涵的教学内容,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的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和品牌。
一、课程体系构建思想
对于整合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根据实际的职业需求构建新的项目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电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围绕岗位群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提前进入职业氛围。
不同的能力不仅来自不同的知识,而且来自不同的知识结构。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就必须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工作结构是一个实践体系结构。这一结构不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的。不同的工作任务按照某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把目标指向工作目标的达成,这就是工作任务,即课程结构构建思想。从课程内容整合、过程项目设计、过程教学控制、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过程教材以及项目分析与检测等各方面构建全新的项目课程体系。从整个课程体系上分析,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实际上是基于工作体系的项目构建。
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出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即制作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尺寸、包含特定的材料、能发挥特定的功能、满足规定好的质量标准、包含产品制作过程中工艺文件建立和实施等。因此,职业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也是适应职业岗位群能力的需要,这是其本质所在。
二、课程体系构建关键要素
1.教学要求设计。教学要求主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熟悉产品的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相关工艺文件的建立。(1)职业素质。建立基于任务目标设定、个人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冲突和情绪处理、作业流程控制等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训练。针对性的加强基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信息、安全、速度和节约的8s管理模式所需能力的培养。 (2)职业能力。围绕典型岗位群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通过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演练,培养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相关工艺文件建立的能力,充实项目经验,积累岗位核心技能。(3)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训练、学习和讨论以及学习反馈环节掌握自学的有效方法和各种虚拟学习工具(软件),提高电路统调和故障分析能力,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改良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和处理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定向的思维模式,“学”中“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全面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1)工作场景。针对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景,结合开发课程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现在企业中项目开发工作的任务环境。可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室和虚拟工厂建构等措施。(2)角色模拟。学生在课程和项目实训过程中,使用开发课程项目,呈现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模拟项目岗位角色,协同完成项目和任务,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3)团队协作。根据课程内容和讲师的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学员将被划分为几个团队,建立流水作业线程,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和项目。(4)项目主导。所有知识点和技能都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项目来组织的,学生通过项目实施来逐步学习知识和技能;学员通过项目实践可具备完成一种任务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形成多个项目的有机整合,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5)任务分解。将课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子任务,结合岗位能力分析相关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建立作业指导文件。通过工作任务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流程。
3.教学媒介设计。传统的教育媒体已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电子技术的规模发展和信息反馈快,对应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也在不断的变化,构建职业特色的教学媒体势在必行。(1)教学氛围。职业教育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在项目驱动过程教学里,提供学生讨论的空间和酝造设计经验交流的氛围,促使学生融入到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保障项目驱动的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室布置,建立学习组,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组别之间不同思维的碰撞又有利于满足不同项目的独立性。(2)学习空间。职业院校的学习空间包含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以及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之间的有机整合设计。职业教育活动要建立和设计理论、实训、网络综合的学习空间,形成理论与实验、实训,校内对实际工作的模拟与校外真实环境的锻炼,合理运用和借鉴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各种学习形式,实现理论、实训课程结合的网络学习,同时提供多层面的相关课程材料,达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无缝”链接的工学结合的学习环境和管理网络。有利于加强培养学生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创造力以及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4.教学资源设计。职业教育的改革是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基点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教材应结合岗位工作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把知识、技能、工艺、情感与态度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地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5.教学评价设计。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论证、体系安排、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学习空间转换能力、市场评价等指标,侧重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提供合理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1)考核方式。根据项目过程教学的特点,提倡以项目过程控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双模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在项目推进过程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无须组织理论考试。(2)量化指标。考核的量化指标区别与传统的理论与技能考核,侧重于岗位素质与能力点,基于项目任务,可以通过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项目电路过程实施、创新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产品工艺包装与产品销售和项目答辩等方面形成学生综合评定成绩。
6.教学反馈设计。教学反馈是检测和评价项目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是否满足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的方式促进项目体系的完善。在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中形成有效的pdca循环。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必须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必须围绕基于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建设,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特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项目过程教学是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必需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z].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3]蒋庆兵,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探索[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5]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6]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