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实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标
新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程推到了前沿阵地,如何真正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应对严峻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作文信息技术的教师具有各方面的专长,从而从根本上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把信息技术结合到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程中,从而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最重要推动力。
1.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
中学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它与以往开设的计算机课有本质的区别。以往的计算机课侧重于对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科学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计算机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学科囊括的范围要广博得多,它直接面对的是大千世界的各种信息,诸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它是在对计算机认识、使用的基础上,力求培养学生主动利用信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在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形成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明确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必须认真研究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标准,才能找准本课程的目标定位,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主,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①信息处理能力; ②问题解决能力; ③判断思维能力; ④学习能力,⑤与他人合作探究能力。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目前人们主要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些新的教学目标和这些新的教学内容中的大多数提供了非常自然的工具,为学校步入新轨道提供了途径。如,文字处理和画图程序,能帮助学生组织和建构复杂的任务;其他方面的工具软件能允许学生模拟复杂的科学、经济和历史事件及现象,从而探讨构成这些现象的变量与关系。许多的新兴的教育教学手段得到运用,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教育形式和方法改革
我们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教学,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注入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目前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验,把这些单一、落后的手段改成多样化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其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新的教学方法是如何使学生学会变学,掌握更多的学习方
法,会使用计算机,使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被无限扩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多个渠道、用不同的方式获得同样的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在整个学习期间,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不再把传授书本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计算机而其他学习方式和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渠道被无限的扩大,教师从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唯一载体。计算机与课堂授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能运用计算机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学习,为学生创建了更加宽松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搭建起了更加高层次的学习方式。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在计划尝试新的结构、日程表和空间,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在这项计划里,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学生,将从多个方面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文本、音频、图象、音乐和地图来交流他们的工作。学生每周有相应的时间花在这一项目上,学生和教师对这个计划热情很高,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这类技术成分丰富的、以活动为方向的学习计划,将在学校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特有的教育方式,将越来越适应现代教学的步伐,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会通过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更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各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这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并合理而科学将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措施系统地结合起来,从而最终实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课程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出能够追赶信息技术更新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