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探究式教学 问题解决 学生主体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概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含义、目的任务与必要性,探析其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的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强调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现实中承担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教师主体究竟应该如何服务于承担学习任务的学生主体,促进探究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解决呢?
1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概述
客观必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对自身所需要的创新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政治课教学理应大力创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积极组织有效的探究学习。
简明含义: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为基本依据,创设研讨的情境与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活动过程。
目的任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演的“导”,即通过情境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质疑、探究与进行问题讨论的机会,借以调动其去猎取知识、发展能力。
2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现存问题
原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陈旧学习方式的残存直接导致学生的“三性”即主体性、独立性与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在探究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极大地制约着现阶段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少数教师放任探究,即教师在提出中心问题后,完全由学生制订方案、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检验结论,很少指导。另一方面,少数教师泛化探究,即对具体的教与学的形式安排计粗制滥造而勿精心设计。再者,少数教师驾驭多媒体技术辅助探究不力,即教师对影视材料不剪编,片面强调媒体、少数“精英”活动而忽视精彩的点评与板书,忽视师生互动。所有这些,都无不阻碍着探究问题过程中问题的顺利解决。
3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实施
3.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拓宽问题解决的思路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乐于探究和解决问题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注重学习心理理论,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或心理、知识、生活需求等;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心理距离;开展微笑教学服务,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和谐的教学理念,政治教师要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体验性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位差效应”,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中达到“五得”,即自读、自思、自疑、自练、自得。例如在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时,可共同唱唱宋祖英的《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好”,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与充分的讨论中自己感受新时代的新生活。
3.2采取务实的探究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一,自主探究。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质疑热情;可通过图片资料、影音资料等编制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教学课件,综合运用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与音乐、漫画、小品等其他表现形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劳动者择业的艰辛与学习技能技术的重要性;通过播放《建国大业》片断,激发学生自主探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下坚持多党合作制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探究结束,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简明扼要地归纳总结。
其二,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为此,教师务必突出生生、小组或大班的集体合作思考探究;务必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的问题,鼓励各层次学生思疑探究。例如,可播放有关“山东宿县网吧关门”的新闻资料,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口头发表见解,或通过“在线交流”发表“留言”。
其三,实践探究。根据班情和学情,教师可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3.3注意实在的教学细节有助于学生加速解决问题的进程
一方面,充分保障学习时间。探究中,教师要控制讲话时间,还学生自由遐想的空间;要控制媒体播放时间,尽可能让学生多对话、多辩论;积极倡导以“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为特征的自主学习。同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认真品味自主提问、自主解问的愉悦。
现阶段,与时俱进的国家基础教育已越来越需要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看来,我们的责任也在与时俱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