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高中生出现的“停滞现象”,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注重对学生个体性向的教育,即“适性教育”,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关键词:“停滞现象”;心理危机;适性教育
作者简介:赵丽娟,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学。
高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在中考时数学成绩十分优异,而升入高中后,出现了暂时停顿的现象,即“停滞现象”。它的突然而至,往往使许多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始终解不开一个结,那就是为什么花费了比初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没有丝毫进步。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我,悲观、烦恼、焦虑接踵而来,如果家长和教师不及时开导教育,轻则导致神经衰弱,影响正常的学习,重则患上抑郁症。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学生某某,高一入学时成绩优异,一个月后,数学成绩有所下降,教师恨铁不成钢,家长望子不成龙,无休止的训斥和批评,使该同学感觉到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己,感到末日来临,从此一蹶不振,只能依靠别人来完成作业,最后因神经衰弱而休学。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危机”。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易发生心理危机呢?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易使孩子产生心理危机。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要求每次考试都是优良成绩,一旦达不到目标,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打骂,甚至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于是,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对学习产生恐惧、抵制、畏缩等消极的举动,除此以外,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也易发生心理危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往往较内向、自卑,总认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很大,不敢不耻下问,结果总是弄得心烦意乱。学习习惯差的孩子往往不能自控,别人的帮助又听不进,自己又不能独立完成学业,同样会产生固执、逃避等心理危机。
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教师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教师不能歧视出现了“心理危机”的学生,要给他们施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主动道出心中的秘密。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才能真正找到这种现象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问题的良药;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要用加法累计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再次,发挥多渠道的教育机制,密切家校联系,与班主任齐心协力做好学生的疏导工作。最后,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但熟悉专业知识,也要重视学习教育心理学,真正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古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我们能否在“危机”引发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学科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的“适性教育”。坚持“四重、三到、六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学好。
“四重”,即重基础、重实际、重过程、重方法。重基础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其各自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实际主要指教师一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二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三要加强实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重过程即揭示数学过程,它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重方法也即要重视教法研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过程,掌握解题方法。总之,要以启发诱导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揭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倘若能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三到”,即教师要做到心到、情到、人到。
“能够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肝胆相照。
“六引导”,即学科价值引导、爱心引导、兴趣引导、目标引导、竞赛引导、环境引导、榜样引导、方法引导。
1.学科价值引导。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科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的悠久历史;二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三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要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数学学习与自己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能力增长的关系,使其增强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自觉性,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2.爱心引导。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
3.兴趣引导。一是问题激趣。“问题具有相当难度,但并非高不可攀,经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但并非轻而易举;可以创造条件寻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并非一蹴而就”;二是情景激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典型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有语言激趣、变式激趣、新异激趣、迁移激趣、活动激趣等等。?
4.目标引导。数学教师要有一个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班级目标、小组目标、优等生目标和后进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前进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目标要既有长期性的又有短期性的,既有总体性的又有阶段性的,既有现实性的又有超前性的。对于学生个体,特别是后进生和尖子生,要努力通过“暗示”和“个别交谈”使他们明确目标,给他们加油鼓劲。
5.环境引导。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优化学习环境;开展“一帮一”、“互助互学”活动;加强家访,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征求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关心互助、理解、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6.榜样引导。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心中的榜样,一是要在教学中适度地介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要引导学生向班级中刻苦学习的同学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近体效应”;三是教师以身示范,以人育人。?
总之,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停滞现象”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与此相应,引导中学生克服此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适性教育”,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中由“停滞现象”引起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鼓励他们在“停滞现象”产生时,学会分析自我,不服输,敢于竞争,在“摔打”中不断完善自我,相信“乌云是挡不住太阳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并让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中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勇.数学学习中的“停滞现象”及对策[j].考试周刊,2008(8).
[2]代玉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