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发展性 教育评价 中学语文 考试改革
论文摘要: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课程评价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探索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新思路,是我们中学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发展性课程评价引入语文考试改革中,在发展性教育评价规范性评价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语文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力求发掘发展性教育评价对语文考试改革的启示。
发展性评价制度首先由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提倡,这一“发展性”教育理念已广泛渗透于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中,促进学生发展是当代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价值取向。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具体落实到学生评价上,便集中体现为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顾名思义,学生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
语文是以语文知识为中介,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考试要突出考试的最终目的,使考试成为一种发现教学问题,并有利于促进教学发展的必要手段。综上所述,所述语文考试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努力:
一、考试命题的改革
(1)语文考试要求以注意能力为原
则。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考试命题应以测试学生的掌握能力为主,而不是单纯地考查知识。语文考试命题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通过增加规律探索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业考试的命题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一是选材,可以在考卷的选文上从认知入手,由形象引发情感,由情感驱动引发共鸣,让学生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而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作家的感情观点及态度、作品艺术魅力的感悟、理解等能力;二是设问,即要求学生做出有关的价值判断或态度取向。
(3)增加开放性试题。过去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这与考试注重选拔与甄别功能、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紧密相关。近年来高考语文正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而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可以说,开放性试题不仅对中学的教育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提倡解题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重在言理,使学生思维更开放、更活跃。在命题中增加开放性试题的分量,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调整设问方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学习的灵魂。通过试卷问答呈现问题型考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考试命题中,问题的提出采用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增加对话性的题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答题的欲望,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与试卷融为一体,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命题方式是命题者提问,学生作答。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这个观点体现在考试的命题中表现为开放性的问答,可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熟悉程度,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的需求,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扬州市邗江区2005年1月八年级期末试卷第7题:“在《长征组歌》《最后一颗》《人琴俱忘》《记承天寺夜游》《明天不封阳台》《在天空中理家》《送你一支转基因花》中选两篇课文,各设计两个问题,以指导下一届八年级的同学掌握该科的学习重点。”
二、考试结果的反馈
如何运用好考试结果,对于实现教育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语文考试测评结束后,大多数教师只给学生一个笼统的分数或下一个简单的结论,很少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反馈,这种简单化的处理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从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成绩的处理,也不是简单地排名次,应该尽量采用等级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 卢耿哲,刘衍萍.初中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实施[j].教育导刊,2006(2).
[2] 张艳.新课程下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