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统一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反思,探讨当代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分类分级、针对性强的专业与非专业艺术教学体系。在注重本民族艺术文化融入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间的文化教育的交流,不断促进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艺术教育 综合素质 人文价值
一、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现代的艺术教育绝不是单纯的传授和训练艺术技能,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感知、欣赏、实践来培植和丰富人类心灵的一个过程。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人类文化思想的长期沉淀,也是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凝聚。艺术活动还有助于人际交往与经验交流,也能够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观并激发出人类的创新思维。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处在教育改革时期,把单一的专业知识教育转变成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这次改革步骤中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在理工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中,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方面,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不言而喻,艺术教育不仅在中国,乃至西方也为许多思想教育家所重视。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到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者莱辛,都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而最有影响力的是近代德国美学家席勒。他认为:“当人的内在分裂还没有停止的时候,任何改革都是不合适的,建筑于其它的任何希望只能是空想”,因此,“政治领域的一切改进,都必须从人格的高尚化着手”,而“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途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席勒的这种对审美重要性的认识,虽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但是,我们从这段话语中可以感悟到,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美学家,都把艺术教育和审美培养作为塑造尽善尽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现代的艺术教育,不仅会使在校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更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这是其它学科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健全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等院校要充分关注并认真研究大学生人格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积极寻找和创建优化大学生个性的有效载体。俄罗斯当代美学家尤•鲍列夫在他所著的《美学》一书中写道:“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不仅仅单纯属于审美的范畴,而是具有“跨越性”、“综合性”特点的素质教育形式,对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简单地使受教育者体现个人情感,满足于单纯的艺术表现。艺术教育的最终追求,是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表现出某种思想精神和生命力量,同时借助于具体的审美意象,引导并培养受教育者不断建立其艺术鉴别能力和审美境界,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构建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在欧美等经济强国中,艺术素质教育是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出现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这所学校对艺术教育“情有独钟”,既普及又深入,成为美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佼佼者,引起了全世界艺术教育家的关注。1997年给全体学生发布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指南》手册指出:“做为本科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麻省理工学院设置了内容丰富多样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教学计划。这一计划的宗旨,在于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认识人类社会的传统和制度。它能使学生加深对于各种文化和专业领域知识的认识,激励他们做为个人、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成员来说,为了美好的生活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麻省理工学院,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种教育思想的表现之一为文理相通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除专业性艺术院校各有自己的完整教学体系外,大量的非专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几乎没有完整的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艺术教育课程在综合院校和理工院校没有被引起重视,特别是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健
全与完善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没有引起教育领导者的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基本都是作为可有可无的公选课而存在。目前当务之急,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艺术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在高等院校建构出科学的既符合大众审美的、又符合艺术规律的非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和适应非艺术专业学习的教材。在对感官审美的训练和对掌握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使其在精神愉悦中认同普遍性道德准则,使普遍性意象形成归属,并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一个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由此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的核心宗旨在于培养人,而教育的本质则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更加紧密,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艺术活动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国各高等院校应该大胆地敞开校门,吸取外来艺术文化的精华。同时,要始终强调艺术教育的教学要民族化,也就是要注重民族文化的融入,把艺术教育的教学深深扎根于本民族艺术文化土壤之中。因地制宜地挖掘本民族文化的艺术资源,结合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技术,形成完善的、具有鲜明本土文化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
这种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在我国当前经济文化高速发展阶段,在建构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在形成完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方面,具有全新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睿,李忠伟.艺术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教研,2007,(20).
[2]张刚.试论中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与改革发展[m].科技创业月刊.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