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大学不断增多,暴露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人们对于大学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人们质疑大学缘何而产生,缘何而立足,缘何而发展?人们在戳大学的“脊梁骨”!高校建设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迎合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的需要,却置大学力量的生长之源于不顾。本文通过学习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对书中“大学力量的源泉”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进而来论述大学力量的来源、大学力量的生长之源以及大学力量的生成过程。
关键词:现代大学,高等教育,大学力量的源泉
一个人能够挺直腰杆,不只是借助于双肩的用力,也只不是依靠意识的控制,关键在于他的脊梁骨是健康的、有用的。现代大学如同人一样,也是有脊梁骨的,而且是主心骨,是支撑大学挺直“腰杆”的力量。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多,越办越大,学院纷纷升格为大学。急功近利的心态和不成熟的大学办学理念,使得高校建设与大学本质脱节,大学受到人们的议论与质疑。大学的脊梁骨到底是什么?大学依靠什么来提供“元学习”的东西?大学的力量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能在张楚廷先生的《高等教育哲学通论》一书中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也将结合张楚廷先生的教育思想,简单分析大学的力量。
一、相关基本概念
说到力量,除开人们最容易想到的物理意义上的力之外,最常见的还有无形的权利和权利。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权力可能是外赋的,也可能是强占的;权利是天赋的,是“自有”的。权力,“可以作用于他人,并带有强制性”,权利,并不施加于他人。“权力可以拥有,也可以丢失”,权力不具有像思想权、生存权等权利的自有性,当然也就可以丢失了。第三种力量,权威,既不同于权利,是自有的,也不同于权力,是外赋的。权威,是后生的,它的产生“必然是与他人关联的结果,是他人的信服造成的”。权威产生的力量不是“强制而生的力量”,而是“因他人的信从、认同而产生的力量”,是一种“犀利的力量”。
由此可见,大学的脊梁骨主要构成成分是权利、权力和权威。相对应于权利、权力、权威的基本含义,大学里的权利、权力和权威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效用。另外,贴上“力量”标签的权利、权力、权威,主要呈现为学术权利、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威。行政权力,即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和地域性。学术权威,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产生的,使人信从的威望和力量,具有行业性、专业性、排他性,是可以打破地域界限的。
二、大学力量的来源
权利,在大学力量的讨论中,作用并不明显。反而,权利和权威对于大学力量的分析,更具价值。张楚廷先生曾说,大学提供的是“元学习”的东西。“元学习”的东西,简单理解可分为三个:“形而下”的知识,“形而中”的教养、人格发展和人本身的教育,“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对于这些“元学习”的东西,政府当然依靠权力来提供,那大学依靠什么来提供呢?大学提供这些东西的力量来自何处呢?
第一,非权力性影响。权力,是社会学范畴的概念,是“由权而生的力”,而后,由权力产生了影响力,而后形成了一种权力性影响力。相对地,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非权力产生的影响力,不是由权而生的力。非权力性因素有真理、知识、观念、道德等。非权力性影响很多很常见,“如道德的力量,观念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广而言之,还有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等等。这种影响力,不是由权而生的力,因而不是“强制的结果”,更不是“压抑之下产生的力量”。在大学,除开前面提到的各种“力量”,自然少不了学术的力量。大学的基本任务,本来就是“出成果,出人才”,大学的力量自然既有学术的,又有道德的。“长不出珍贵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学,是“一片贫瘠的土壤“,是一个没有脊梁骨的患者,尽显干枯和病态。
第二,权威,不包括权威主义。在中国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打到学术权威”的事件,所谓的“学术权威”到了“非学术性质的外在力量”的严重打击。正如张楚廷先生所说的,这个事件似乎表明权威确实曾出现在大学里,而且权威对于大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大学,权威作为力量的形式主要有,学术权威、校长权威、教师权威等。然而,学术权威与非权力性影响的界限并不明显。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在人们服从权威的深层动机中,有一个最根本的精神因素,即支配者的“合法性”,主要分三个理想类型:法理型支配(如官僚制或科层制),传统型支配(父母、传统惯例或因袭身份等),卡里斯马支配(“天赐恩宠”、“神圣的天赋”、“感召力”、“超凡魅力”)。支配力量不同,支配者所具有的权威也不同。前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权力性,
而卡里斯马式权威则包含着学术权威。由此可见,权威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交集,但不可对等。大学需要权威,但不需要权威主义。大学依靠学术权威、校长权威等,但不接受任何意义下的权威。大学的力量,有几成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几成是学术权威,又有几成是其他力量,这些都必须合适合理。不然,
大学的脊梁骨长得不正,也只不过是一个瘫痪的庞然大物。
第三,权力性因素。自古以来,大学都是以“学术自由为自己的生命”,因而,对非学术性因素有着高度警觉甚至排斥,尤其是对权力性因素。权力性因素的载体,大多是大学里专于行政的人或机关部门。因为,大学里不仅仅只有学术事务,还有许多行政事务。“会做学问的,不一定会管理;会管理的,也不一定会做学问”,教授、研究人员多斤大学这座“象牙塔”,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象牙塔”需要打扫,世外桃源也需要经营。“专于行政的人不只是可以大大提高行政效率,也大大有益于学术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虽然,大学的力量也存在权力性因素产生的力量,但大学里的权力因素的作用与性质与政府权力有很大差异。行政权力作为大学的力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指责和纠错。然而,大学事务的繁杂,决定了大学行政权力存在的必然性。使行政权力合理地发挥它的效用,以保障学术事务的正常开展,并促进大学的建设,这才是人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大学力量的生成
前文对权力、权利、权威以及大学力量的来源,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述,这将有利于我们继续探讨大学力量的生成。大学力量的来源,主要有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威和权力性因素产生的影响力。各种影响力都有各自的载体,载体的特定身份和效用也会限制或促进影响力的生成。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创建,决定着优秀大学甚至是一流大学的创建,而创建这种强大影响力的难度与意义,远远要高于修建图书馆、教学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载体,主要是教师群体,还有学校管理者们,学校教职队伍,学生……实际上,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载体可以是大学的一切人事物情,比如,大学建设工作中艰难而最重要的隐性文化。权力性因素的载体,通常是学校管理者,而学校管理者也可以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承载者,“也可以拥有非权力性影响力”。张楚廷先生认为,大学管理的真正艺术,正是把非权力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融合起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具有自我生长性,而权力性影响力则大多带有后生性,强制性。
综合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威产生的力量、权力性因素产生的力量,大学的力量主要表现为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学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追根溯源,寻根究底,这些力量其实是来自于“在大学里生活的人们的独立人格”的支撑。这种“独立人格”表现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思想自由,亘古不变。自由地思想,是权利,是享受,是大学力量的基本源泉。张楚廷先生认为,思想绝对自由,行为相对自由,这不仅化解了自由与法律的矛盾,也使得“自由”一词更有内涵,更有“人性”。
大学力量的生成是一个精彩而又奇妙的过程:自由与求知的欲望——>人的独到、独见、独创与独特——>独立人格(求知欲、好奇心、自由与独立)——>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学术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威、权力性影响力——>大学的力量。
从全文可以得知,大学的脊梁骨要想更有力量,最关键的建设工作是创建更多有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最急需建设的工作是建立更有威望,更让人信从的权威(学术权威、校长权威等);最重要的工作是促进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的巧妙融合。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