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是有效实现学生组织工作育人功能的需要。从系统要素的视角,要做到“思想引领、活动承载、组织保障、制度规范、干部牵头”;从科学管理的视角,要实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从组织定位的视角,要发挥各个学生组织的优势;从学科依托的视角,要凝练体现学科特点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校 学生组织工作 机制创新
高校学生组织工作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需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具体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是学生组织工作要素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活动形式,是基于学生组织工作规律认识而进行的积极构建。实现高校基层学生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从不同的方面来看,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一、五位一体:系统要素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至少包括组织、干部、制度、思想、活动五个方面的要素,这些要素以不同的作用和地位耦合为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1 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组织工作要创先争优,必须有先进理念的指导。具体而言,首先要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相信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持发展为要、服务学生;其次要实事求是,把握方向、做正确的事,讲究方法、正确地做事;再次要理论武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
2 活动承载。学生组织工作应该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主导力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基础素质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修德类活动、益智类活动、健体类活动,尚美类活动;从关键素质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创新类活动和实践类活动;从活动目的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安身类活动、求进类活动、谋业类活动,从开展主体的角度可以将活动分为自主类活动、常规性活动、项目类活动。
3 组织保障。组织既有名词意义上机构的含义,也有动词意义上职能的含义。从名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必须有组织依托才能名正言顺,这种组织可以是相对正式的官方组织,也可以是自愿组合的社团组织。从动词意义上说,学生组织工作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必然涉及机构设置、权力划分、经费预算、文化建设等事项,需要统筹兼顾。对这些学生组织的机构设置的指导体现以职能为导向的原则,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组织结构,并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适时调整。
4 制度规范。制度应当是总结经验的成果,是能管长远的规范,更是当前活动的依据,具有预期导向、动机激发、行为约束的功能。学生组织建设应该强化组织文化意识,强调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建章立制,照章办事。学生组织存在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学生组织工作充满活力;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工作随意、缺乏连续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并将这种理念制度化。
5 干部牵头。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作效果的决定因素是人,关键是学生干部。建立一支高效、精干、领导满意、群众信服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要求所有学生干部应该具有“参与的热情、服务的理念、策划的智慧、行动的效率”,而且对于学习成绩要严格把关;坚持“个人自愿报名、初审确定资格、集体组织面试、主管老师拟定、面试小组通过”的选拔程序,既保证选拔过程的公平,又考虑工作开展的便利。在学生干部的培养方面,主要通过举办集中培训、发挥例会作用、开展专项学习、参与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二、四化生效:科学管理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组织工作的实效要靠科学化,高效要靠规范化,长效要靠制度化,绩效要靠品牌化,这就是所谓的“四化生效”。
1 科学化:实际需要,理论支持。学生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应该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既要满足实际需要,又要得到理论支持。满足实际需要,最重要的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理论支持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一般来讲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当然还包括教育学、管理学等理论。科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勤于思考,创新凝聚特色。
2 规范化:设计流程,提供范本。在操作层面,我们需要把经验和要求等提炼为一种规范,科学化基础上的规范化能够提高效率。规范化也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流程,即需要做哪些事情,它们的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二是提供范本,即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提供可
以直接借鉴使用的范本和模板。规范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敏于行动,细节决定成败。
3 制度化:激励先行,保障有力。所谓激励先行,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调动人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做好有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有什么样的措施,这样才能形成人人认真对待的良好基础;所谓保障有力,就是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开展活动时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比如资金、场地、时间等,想办法满足这些基本的条件,这样才不会中途夭折。以上提到的两方面都是需要领导层给予认可和支持的,所以制度化更多的是领导层或者高层的问题。制度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勇于沟通,协调争取资源。
4 品牌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品牌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差异度,即和同类活动与同类产品不同的地方,或增值创新的部分,也可以称之为创新度;二是知名度,即被人们感知和认知的程度;三是认可度,即人们的正向评价程度或决定选择的意愿。首先,品牌是成功策划的结果,要找准优于同类活动和产品的突破点;其次,品牌也是广泛宣传的结果,要通过宣传扩大知名度;再次,品牌需要有时间来积累,通过不断总结扬长避短,通过人们的见证和使用而口口相传。品牌不是自封的,但是品牌是我们工作的奋斗方向,这就是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品牌化对组织者提供的启示就是:善于总结,宣传扩大影响。
三、四会争先:组织定位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托学生组织,依靠学生干部,这样才能落到实处。以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为例,院级常设学生组织包括研究生会、学生会、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各院级学生组织要通过特色定位来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1 开展学术创新系列活动。学术研究既是研究生的主业,也是本科生的努力方向,现有的学生学术积累的平台主要有课程论文、学术论坛、作品大赛、成果奖励等。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学术服务的思路总结为:起步于一篇课程论文,提高于一次学术论坛,提升于一次作品竞赛,强化于一项成果奖励。与此相应,研究生会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完善课程论文,参加学术论坛,参与作品竞赛,积累研究成果”的倡议。重点是做好两项工作,上半年是以“师生面对面”为名的系列学术沙龙,分选题、方法、写作、投稿四个专题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以达到夯实研究基础的目的;下半年做好一年一度的学术论坛,通过征稿、答辩、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2 开展思想教育系列活动。共产主义学习实践会在定位上属于理论社团,具有自主性、发展性、思想性等特征,为了加强组织建设,学院赋予实践会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及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实际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实践会围绕“红色旋律”,形成包含红色讲堂、红色之旅、红色短剧、红色先锋在内的活动体系。红色讲堂指“听”取理论专家党史党建等方面的讲座,特点是高人引路;红色之旅指“走”出去重温历史,在实际环境中受感染;红色短剧指学生通过参与表演短剧的形式,在娱乐中轻松受教育;红色先锋指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利用专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号召同学们“走进红色讲堂,踏上红色之旅,表演红色短剧,争做红色先锋”。
3 开展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相对其他学生组织来说,学生会不仅人员较多,而且纵向上也有较多的传统活动项目。以人文学院为例,应将学生会的特色定位在文化建设方面。上半年结合“5·25”心理健康节承办由学工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宿舍文化作品大赛,下半年结合北京市的人文知识竞赛承办由教务处组织的面向全校的人文知识竞赛。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议就是“拓展人文知识,建设宿舍文化,参加文体活动,维护身心健康”。
4 开展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分团委的素质拓展委员会是学院分团委下设的实体机构,主要承担校团委对口下达的一些工作,主要有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干部培训、读书益言堂、打开专业之门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属于年度定期开展的项目,主体是参与实践的团队;读书益言堂活动属于按月开展的小规模活动。分团委工作的重点,一项是上半年开展的面向良乡校区低年级学生的打开专业之门活动;另一项是下半年开展的全院学生干部培训。向所有学生提出的倡言就是“参加社会实践,发表读书心得,做好学生干部,打开专业之门”。
四、四字贯通:学科依托视角下的机制创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作为学校以学科归属下设的二级学院,在学科设置上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要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按照“人”“文”“社”“科”的思路开展工作。
1 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成长需求。首先,召开分阶段、分类
别的就业动员会,向学生讲透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其次,在学院网站和学院橱窗开辟就业信息栏,建立短信平台和公共邮箱,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再次,承办用人单位的招聘宣讲会,邀请校友回校作就业讲座,定期举办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经验交流会,传授就业经验。学院应尽量调动学生参与就业工作的热情,发挥学生组织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2 以文为长,强化学生的素质优势。文科生应该在文笔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院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写作优势。首先,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其次,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写作意识;再次,举办各种活动,传授写作方法;最后,注重文章积累,巩固教育成果。
3 以社为怀,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相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文科生将来从事的主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对社会有全面的理解,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在组织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中,一方面致力于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提出要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乐于投入、勤于思考、敏于行动,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经过两年的成功实践,大学生社区主任助理社会实践项目已经在推动社区建设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成为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
4 以科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是办好学术论坛,搭建学院不同专业学生学术交流的平台,学术论坛旨在“倡导经验交流,谋求共同进步,促进知识创新,繁荣校园文化”,是加强研究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是热情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各种学术竞赛活动,搜集竞赛信息,提供指导服务,成绩喜人。三是学院鼓励各个专业建立自己的专业社团,并且支持这些专业社团在组织专业活动方面发挥作用。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