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将大大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将使学科教学发生巨大变革。
关键词:多媒体;新型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也技术突飞猛进。那么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将大大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将使学科教学发生巨大变革。首先,它促使相关学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发展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其次,它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即由传统的“教师——书本——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书本——媒体——学生”模式。
如何利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利用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我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与语文老师合作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创设教学情境
认识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学生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尤其是历史年代久远,又饱含激情的文章,就能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以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一往情深的动人的表白,为了祖国,即使把自己燃成灰烬也在所不辞!这是何等诚挚而炽热的情怀!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读出诗歌的意蕴,单凭老师对作品背景的介绍和自己的揣摩、朗读练习,是不够的。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帮语文老师安排的:先通过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介绍时代背景,再放一段配乐诗朗诵,慷慨激昂的乐曲、充满感情的朗读,把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中,感染力极强。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而且在朗读、讲演等方面也起到了最佳的示范效果。
二、优化教学重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处理得当,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对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可谓形式各异,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它独特的直观、直截、直露的优点,往往能立竿见影地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尤其是它能化动为静,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可感可视之物,所以在处理一些动态环节方面,其示范性往往能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如《蛛网》一课,其教学的重点环节是要求学生了解观察对描写的重要意义。文中有两处观察,第一处是观察蛛网,此点学生较易掌握;第二处是观察蜘蛛织网,这是本课的重难点。先要求学生对照文中说明的文字,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蜘蛛,用笔在纸上“织”一张网。虽然最后大多学生“织”成的网的形态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没什么差异,可实际上这种织网的动态过程是五花八门的,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如何把抽象的文字正确地转变成动态的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让学生动手之后,适时地播放了利用flash制作的蜘蛛织网的动画,并且还配有文字解说(利用课文中语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难点,而且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也能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人。
三、丰富教学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重新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因为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数次变革,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改革课程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教材资源加以补充、丰富。
比如《向沙漠进军》一课,课前上网下载了不少近年来世界上,包括我国各地受风沙侵蚀的具体事例以及相关图片,还有关于沙尘暴的一些说明介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穿插介绍,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
学习兴趣。
再如在每学期学习单元古诗词时,我都会有针对性协助相关老师地选择一些诗词,再加以补充:或增加同主题的其他作者的诗词,或增加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另一方面课外教学资源的补充,能让学生在课内外对比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原有的教学资源加以补充、丰富,还可以根据能力点、主题活动、探究的课题以及其他要求自由地选择和重组课程资源,使得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形成知识能力的迁移。
比如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讨论(此前学生已完整地学习了两个单元说明文,对相关的说明文知识较为熟悉),并且当堂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每个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一种天体现象(月球、太阳、彗星、流星、星云等),收集资料、讨论研究,写一篇科技小说明文,最后用powerpoint制作成课题研究报告,一星期后在班级展示。这样,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在课题研究中进行了一次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迁移。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适时、适当、适度,万不可用制作好的课件代替课文讲解,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决不是目的,它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主要参考资料:
[1]《大连教育》 2010、5教师版;
[2]《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 佚名;
[3]赵国栋.论现在教学技术的应用与高等教育现代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8)。
论文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