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校专任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评价体系
论文摘要: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必定是多种多样的能力,其能力评价应该坚持评价纬度多元且要反映教师的个体差异,能力评价工作应从定性评价发展成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评价。在分析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指出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育技术研究本质及能力要求
1.1教育孩术研宪峰质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被赋予的内容将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更加完善。教育技术的研究本质可以概括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为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础是媒体的学习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三大技术;哲学基础包括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
1.2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
1.2.1具有直好的信息素养“素养”一般是指人所具有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的基础性因素。而信息素养是指人在心智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上与信息的获取、处理、加工、利用等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基础性因素。高校专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可概括为。一习:明白自己的信息需求;能基于信息需求系统阐述问题;具有挖掘信息源的能力,能制订信息检索方案;承认明智决策的制订需要准确和完整的信息;能检索、利用以计算机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源;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组织信息进行实际应用;具有信息的整合能力;能以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
1.2.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资源建设,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包含:以学习为主体,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注重学习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方式,依托教学情境去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具有协作学习意识,这种协作学习意识应是立体化的协作意识,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1.2.3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主要的教学媒体、重要的教材形态。信息化时代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具有把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中的能力,使得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明确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才能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有助于树立应用信息技术的决心与信心。
1.2.4评价和反思意识的能为要求评价和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以及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具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思的能力。高校教师只有具有评价和反思的意识,才能时刻以开放的心态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才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评估、总结自己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方案,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力评价问题分析
没有评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盲目的,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是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的情况为:缺少必要的对能力评价工作的管理,即便存在评价也仍然沿袭传统的理念、思想,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评价,对能力的测试只用笔试的方式,忽视了教育技术最根本的实践性、情境性的特点。教育技术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门技术,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体现的是一种能力。笔试形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说明以传统的考试方式对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不能真实反映专任教师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情况。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过程中的间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2.1能力评价缺失科学定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仅依靠评价的鉴定选择功能,实行的是一种奖惩目的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不完全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评价后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不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奖惩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改革,但这种动力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从根本上讲,这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难以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2.2没有系统、严谨的能力评价体系
高校对能力评价的“指标项”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在对提高专任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促进能力发展方面没有太大的成效,存在一些问题。
(1)能力评价指标的制订缺乏深层次调研且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制订没有与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自身特点和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没有将个人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学校的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切,而且在设计、制订评价指标标准的过程中,大都没有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没有开展深层次调研,这样不系统、不严谨的评价指标标准直接造成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层次不是偏低就是偏高,评价标准不能反映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一项好的评价指标任务的落实离不开详细、具体的评价规范,而目前能力评价中都少有这样的规范支持。
(2)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在设计方式上存在问题,评价指标标准无法兼顾全面性与可操作性。能力评价工作多数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全权代理,教务处、系(院)、教师参与度不高,致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没有按照指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来科学设计,结果使能力评价指标标准科学性不强。在这个标准中,指标数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全面地描述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而且评价成绩标准只有“优、良、中、差”的4个等级,没有进行定量的指标权重设计,很难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3)不同职称、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使用同样的能力评价指标标准,没有根据专任教师教学的职责和任务的差异性来设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缺乏合理性。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体现不出高校在教师教学信息化建设上的战略目标,也体现不出学校的文化和办学理念因。
(4)能力评价指标标准与评价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在评估中,一直沿用一个能力评价指标标准,没有跟随教育技术实际发展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及时调整。虽然有些学校能力评价指标标准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一些,但还是与以往制订的指标标准“形不似而神似”,不能与学校所制订的教师信息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
(5)能力评价指标标准定性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评价结果只是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方面得到几个优、几个良的结果,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到底怎么样很难准确判断,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也缺少评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技术平台,并且也没有依托教师实际的教学过程与成果,使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难有展示的情景、空间。
2.3能力评价过程重理论轾实践
专任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并以促进学习、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优化为目的,以达到学生学、教师教的最大成效,它的主体应该是教学过程四。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评价试卷,且试卷的内容主要以教学技术理论知识为主,对教育技术应用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价非常欠缺。教师在能力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也并不代表其教育技术能力就能完全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2.4能力评价行为与评价结果彼此孤立
大多数高校对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评价没有和教师的薪酬科学地联系起来,即使有联系,这种联系也是惩罚性的,这极大影响了教师参与此项能力评价的积极性。对专任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评价应该是制订专任教师报酬计划的基础,报酬计划的设计必须和特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评价又是实施报酬计划的前提,报酬合同的履行必须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因此,评价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是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且这种统一与联系应多采用激励性、鼓励性措施,少用惩罚性的手段。
研究表明,能力评价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能力评价本身就已经包含有评价者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的劳动属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劳动,这也涉及管理学理论中的一个尚未圆满解决的问题,即衡量熟练工作非常容易,而衡量脑力劳动却比较困难。这些评价标准使得专任教师面对教育技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抓起。
对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应重视教师能力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力图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信息,评价要能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起到激励、督促和导向的作用。通过评价,无论对能力突出者还是落后者都会起到鞭策作用。能力评价能让专任教师尽心尽责地完成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使教师能够了解自己在信息化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