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格培养的途径
摘要:健全的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多种途径,本文择要加以阐述。
关键词:教育教学;健全人格;文学经典
        最近几年,在大学校园因学生的人格不健全所导致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危害着学生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在人格形成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那么,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健康的人格教育是值得重视并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重拾古今文学经典,阅读领会中陶冶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古今优秀的文学典籍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能激励人心,使人的精神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例如,品读《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品读《行路难》,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可以激励学生坚定战胜重重障碍、实现理想抱负的信心;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可激发学生先人后己,为民济世的情怀,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正不屈、和睦友好等。进入新世纪后,时代又赋予其崭新的内容和要求。阅读赏析古今经典,从中可以学到这些美德,知道如何珍爱生命,勇对挫折;如何珍爱亲情友情,学会理解和关爱;如何崇尚诚实守信,厌弃虚伪欺骗。经典著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神圣,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尊严,帮助他们树立评判真、善、美的价值标准,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具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基本素质。
        二、走向社会体验生活,辨别是非中增强学生抵御受侵害的能力
        学生的心理发展就是认知、情感、社会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的生成过程。学生就好像一棵刚刚长出的幼苗,还没经过风雨的洗礼,有着光辉的前途和灿烂的明天。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做到立足于现实,挖掘现实生活中丰富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例如,采用演讲会、辩论赛,让学生在争辩中廓清迷雾,教师再适时点拨,发挥语言教学的长处,循循善诱。结合身边的事,让学生吸取教训,汲取经验,防微杜渐,从小做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带入了一些负面的不利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的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索、探究,唤醒学生的主体的是非评判意识,从众说纷纭的现象中去发现“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从而更好的构建、完善健全人格,发展良好个性。

        三、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坚定学生追求美好人格的信念
        良好的氛围是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的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是安全的、自由的,是由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环境,关键在教师。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室、讲台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而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心灵沟通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要与学生进行各式各样的交流,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和关爱,让学生体会到师生间的人格和地位是平等的,这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从而更好地构建完整人格,发展自己的个性。
        健全人格教育的过程不但要重视他控、更要重视自控。教师要关注从外控到内控的整个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和健全自我控制系统,达到知、情、意的全面协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人为本,在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中,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铸造美好心灵。把学生塑造成具高尚人格、真才实学、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巴西)保罗·旨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中学读书和谐教育行动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加快发展西部高职教育的…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及其对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提升成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探…
    教育督导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状态
    如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
    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浅谈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