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探析
论文关键词:激励 竞争 考核
  论文摘要:从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我国高等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提出如下激励策略:定编适岗,推行校内教师岗位聘任制;切实提高待遇,深化校内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利用精神激励体系;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面对教育对人才的竞争,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逐步下放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工资奖金分配权等办学自主权,推行高校的内部改革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率先垂范,拉开了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很多高校以此为契机,推行岗位聘任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津贴制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根据职称划分不同的岗级,再按照绩效考核对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奖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掀起了探索高校教师激励策略的热潮。
  一、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的现状
  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我国高校教师激励的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聘任制度不健全,缺少竞争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和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职务终身制、论资排辈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高校缺乏竞争淘汰机制,没有实施合同化管理,难以解决落聘教职员工的出路问题,出现“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局面,使聘任制流于形式,不利于高校师资队伍优化。
  (二)薪酬设置不合理
  高校教师的总体工资水平仍偏低。据中华英才网最近公布的薪酬调查数据,我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年薪仅为26661元,在其调查的30多个行业中倒数第三。另外,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一些高校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住房、供暖等福利货币化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员工的待遇。再加上考核制度的不完善,部分高校教师的薪酬没能较好地与实际工作绩效挂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消极怠工,甚至改行或兼职,造成人才的流失。
  (三)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差异性
  有的学校制定激励政策时,忽略了教师年龄、性别和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化需求,各种激励手段的运用不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脱节,重使用轻培养,使得教师缺乏热情,态度不够积极,无法建立多维交叉的激励体系。
  (四)绩效考核不科学
  目前,国内高校的考核都大多以课时、论文数、专著数及科研经费等可量化指标来衡量教师的科研建设和教学成效,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的局面,损害了考核的公平性。高校教师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工作时问弹性较大,劳动成果鉴定复杂,加上各类学科、课程的授课与学术研究难易程度不同,造成评价不公、奖励偏失。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在科研上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学术腐败”和“学术泡沫”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考核结果的档次过于简单,大部分人都被定位于称职、合格这个档次,不能真正体现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工作业绩,使得考核结果出现平均主义、轮流坐庄等弊端。
  这些问题无疑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激励策略,吸引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高校教师激励策略的原则
  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激励策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管理者要结合高校各类各层次教师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措施,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公平竞争原则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公平理论,当个体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由于高校的考核制度还不够科学,容易造成一些分配和职务晋升的相对不公平现象,导致一些教师追求“短平快”的科研工作和教学任务,影响积极性的发挥。高校应制定评价标准,引人教师职务聘任制与绩效浮动工资等竞争机制,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消除不公平感。

  (二)差别激励原则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高校教师具有多元化和动态的需求趋势,不仅注重物质利益的实现,更具有强烈的对自尊和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面对许多现实的问题,就有较强的物质需要。因此,高校应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提供合理的薪酬系统和福利待遇、进修学习培训机会、公平的竞争机制及规范化的绩效评价机制。
  (三)物质和精神激励结合的原则
  高校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根据考核评价,建立合理的工资、住房等物质奖励措施。对于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初、中职称和青年教师,薪金待遇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激励因素。另一方面,精神激励对高校教师的激励作用尤为重要,高校应为教师创造进修培训和晋升机会,加大对教学及学术成果的奖励力度,营造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
  三、高校教师激励策略的对策建议
  在完善教师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高校应充分考虑不同个体、学科的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定编适岗、公平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聘任制度,“以岗定酬、岗位津贴”为关键要素的分配制改革,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核心原则的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多维动态、公平灵活的激励策略。
  (一)定编适岗、平等竞争,推行校内教师岗位聘任制
  1.按需设岗、公平竞争
  根据国家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高校应结合长远规划,确定教师各级岗位的总体数量和具体结构,并有步骤地在岗位设置上对优势学科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整个聘任工作,高校应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按照聘任程序,竞聘上岗。选拔出最适合的聘任者后,签订细化的岗位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岗位职责、聘任期限和聘任目标,按照相应的合同条款进行管理。学校人事处及时认真做好进修回校、转正定级、职务(职称)晋升的岗位聘任、合同签订、解除等日常管理工作。
  2.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实行聘任制后,必然会出现部分“落聘”、“编外”人员和临时流动人员。高校应认真做好未聘人员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对他们的工作安排、生活待遇和社会保险都从人事制度上做出相应的规定,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学校还可以通过重新上岗、停薪留职、借调换岗和脱产进修等几种途径安置未聘人员,鼓励其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切实提高待遇,效率兼顾公平,深化校内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以岗位津贴为主要元素的收入分配措施,充分发挥各学院的积极性和分配的自主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筹措经费、提高待遇
  经费短缺是影响高校待遇的重要制约因素。现有的生均定额和按编制的政府拨款方式都存在内在的缺陷,各高校应该积极筹措资金,提高社会投资教育的积极性,确保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发展。依据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在上一年校内津贴总量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测算,加大收入分配投入,提高广大教师的待遇,更大地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多元收入、强化津贴
  目前,高校教师现行的收人分配方式以岗位聘任制为前提,主要包括三部分。(1)国家和省市政策性的固定工资部分,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省市职岗贴等。(2)校内津贴,分为比例合理的固定津贴和浮动津贴。由学校根据各单位定编、定岗情况和考核结果同各学院、部门结算。高校应研究制订教授、讲师等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津贴标准,调整本科、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津贴的比例。(3)各类福利性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等。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货币化改革的逐步深人,福利收入也成为高校教师收入构成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3.适当倾斜,兼顾公平
  通过岗位津贴的杠杆作用,充分体现津贴与绩效挂钩、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提高了一部分教学、科研骨干的待遇,而部分学科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高校收入分配机制应以“一只有形的手”,在保证教师待遇的情况下,工资分配向优秀人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关键岗位倾斜,更好地保证学校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在津贴总量控制的前题下,进一步调整固定津贴、浮动津贴与其他奖励的合理比例,建立校内津贴均衡机制,降低不同学科间的收入差距,保证高校内部分配制度健康有序地进行。
  (三)坚持精神激励体系
  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高校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的个体差异性,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提供进修机会、荣誉称号、职务升迁、树立典型等多种激励方式。
  1.全员培训,提高素质
  赫次伯格德的双因素理论,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激励因素。口高校必须满足教师发展与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进修机会,落实培训经费,形成严密的培训考核制度,并与聘用、晋升和奖励挂钩,扎实提升他们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应坚持重点培养与整体素质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优秀、紧缺人才优先培养,优化职工梯队建设。并组织老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交流平台,坚持把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骨干选送到国内外培训深造,逐步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创新力强的师资队伍。
  2.以情感人,民主管理
  倾听广大员工的声音,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改善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协调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尽快落实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使广大教师感到受人尊重、被人关心的温暖,为教师安心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鉴于高校教师具有受教育程度高和自主性强等特点,学校管理者应尊重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大力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教代会和工会等形式采取民主参与式的管理,广泛吸收普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自觉自愿地为学校做贡献。
  3.建设和谐校园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教师激励的外部动力源泉,能使高校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等活动。因此,高校须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电视、网站、橱窗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本校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具有科学、民主、公平的学识氛围和团队精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定量和定性结合,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分配制度和奖惩必须要有科学规范的科学考核作为基础。高校应对考核原则、内容、等级和标准、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的使用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严格操作程序,确保评聘公平公正,激发竞争意识。
  1.分类考核,定量结合定性
高校要实行分类考核,细化考评指标,规范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保证岗位聘用长期良眭运作。对工作能力、实际贡献进行综合评价时,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对教师在工作中的无形投入也要予以认可。
  目前,高校中还存在部分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的现象。为避免教师为抓课题,无心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殊性,对课时、科研打通计分,形成教学、科研统一的绩效评价方案,使两者评价结果可以进行转换。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不仅应包括教学课时、授课对象人数等客观指标,而且还应综合考虑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等主观评价指标,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论文数量及刊物级别、科研项目经费多少及项目性质、获奖数量及等级等。
  学术评价是一项专业性极强、复杂的系统工程,科研绩效评价指标应考虑学术研究的特殊规律性,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建立弹性考核机制。对从事基础自然学科、应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研究的教师,其科研成果评价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对前者主要从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成果转让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评价其科研成果,对后者主要从发表的科学论文方面来评价其科研成果。在发挥学术考核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的同时,还应制定学术惩戒处罚制度,加强高校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
  考核结果的层次性过于简单会导致处于中间地带的大多数人采取中庸的态度对待工作。可以在“称职”档内增设“abcd”四个层次,从前至后依次递减,分别代表着“称职”区域内的“最好、次佳、一般及中下”四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与效果,加大考核结果的区分度及影响力。
  2.考核反馈,赏罚有据
  考核是手段,考核结果的使用才是最终目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岗位聘任制、收入分配改革有机结合,及时将考核结果向单位及个人反馈,把考核结果作为薪酬待遇、职务晋升赏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增强群众参与考核评价的热情和监督意识。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小学体育课说课
    浅谈贵州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长距离PE重力…
    浅谈青浦区水利水闸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浅谈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浅谈静电危害防护管理
    浅谈水电工程电气节能设计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浅谈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