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地位已经确立,从事高职实践教学的工作者们正积极探索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经验。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的课题,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实践教学课时偏少。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然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超过30%。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2.实践教学条件差。一是高职院校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实训室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达不到仿真要求,无法保证实训效果。二是高职院校在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很多都只是挂名,造成校外实训基地严重缺乏,致使学生的专业实习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教师实践经验欠缺。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二、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1.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材建设。在实践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来设计实训内容。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应明确,实习资料“仿真”应尽可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实习资料的份量、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实习教材中。建议在选编实践教材时,应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将会计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分别反映在实践课程中。
2.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形式。
要强化“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要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实践教学形式的根本性转变。
(1)课内分散实训。课内分散实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将会计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课内分散实训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会计技能。这一环节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始,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2)课程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是指某一门专业课程开完之后而针对该门课程进行阶段性的综合实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
(3)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毕业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实训分为两步,学生首先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再用同一套资料进行电算化操作。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本阶段是以前面两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又是前两阶段教学的升华,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综合模拟实习突出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明确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应真正按照现代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训环境。要紧密联系行业或企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逐步加大比例,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配备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教师,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会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过硬,而且能熟练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税务处理等常规的会计工作流程。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一毕业就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形成制度,分批让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挂职培训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义平 基于技术的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研究,2007(11)。
2.李艳 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之策略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