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英语培训 双语教学 网络培训
论文摘 要:我国高校教师英语在职培训在21世纪之初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各教育部门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特别重视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发。但由于教育资源和培训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政策执行和培训实践上不尽相同,文章认为继续健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开发新的培训形式,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是未来英语培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英语培训应该是高等学校师资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英语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从我国现行师资培训的种类来看,培训大约包括:岗前培训、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单科进修等,尤其是岗前培训和国内访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常态化,但英语培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升高校师资水平的政策和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各级教育部门对英语培训制度的建设。本文首先探讨政策因素对英语培训制度的影响,再描述各级部门培训实践的差异,最后分析英语培训制度建设、培训内容、形式和培训经费的问题。
一、影响英语培训实践的政策因素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教育政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为继续实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办一流大学,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建设一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十二项措施”)(教高[2001]4号),措施中强调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特别是承担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为贯彻这一措施,很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纷纷开展了双语教育改革和研究,开始尝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同时,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计划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从2007到2010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年将相关学科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并为每个项目建设提供10万元的资助。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此时,从双语教学推广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积了不少经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极大地鼓励了各校开发双语教学课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开展高校教师新模式,推动国家精品广泛应用和共享,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并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培训项目”,在各省设立分中心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培训科目越来越丰富,仅2011年,计划面向全国教师开设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课程就有369门。①其中语言类培训,2010年增加了“英语视听说”课程,2011年增加了“英语写作”课程,网络培训将是未来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二、英语培训实践的地方差异
在执行教育政策的同时,各地区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把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当中。这包括各省、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英语培训或双语培训班及各高校以“校本培训”模式为基础的英语培训。
我国现行的高校师资培训体系是教育部下设两个中心(高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武汉中心)、五个大区(中周六,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及20多个省、直辖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简称“师培”),主要任务是负责高校师资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承担高校师资培训的组织协调、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及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对各等级培训中心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不仅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教师进行常规培训,如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和国内访学等,还增加了很多特色培训。例如,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依托北京著名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组织开展了多种国内和国际培训,其中双语培训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9期北京市属高校骨干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派骨干教师到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为期4个月的双语教学能力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在出国前教师还要在国内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培训制度越趋完善,培训效果非常好。②再如黑龙江师培中心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双语教学作为三个重点工程来抓,③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项目”正式启动,从2005年到2008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期双语教学培训班,派近300名骨干教师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为期二周的双语教学研修。辽宁师培中心近年来也开展了双语教学培训的实践工作,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聘请国内外教授授课,“十一五”期间已经举办8期双语师资培训班,教育技术培训、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已经制度化,落实工作稳步推进。
上述师培中心凭借著名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在英语培训方面起着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各地院校也开展了灵活的校本培训,例如吉林大学该校从2002年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19期骨干教师英语培训班,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其他如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成功举办了多期骨干教师英语培训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科研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此外,为了探索英语培训的新形式,探索一套卓有成效、功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教师搭建一个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的平台,2005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等合作开发了“中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项目2期”培训系统,该项目通过学习研发英语培训课件,探索中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新模式,以期提高中国高校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经过多个高校的试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孙伟、崔刚2007,康淑敏、崔新春2009)。
三、英语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不容置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迈入21世纪后,教师培训工作从制度到形式和内容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些部门对外语培训模式作出了不少的探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显露的问题应该是未来工作的关键。
(一)培训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我国各级各部外语培训现状来看,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培训不能时断时续,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多借鉴国内外的培训管理经验,做到外语培训常态化。例如国家外专局2001推出“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项目”,支持各高校聘请优秀外国教师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外语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增加用外语开设专业课、使用国外先进原版教材的比例。该项目在全国各重点高校设立了培训基地作为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没有现成的培训经验可以借鉴,加之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刘南2007:109)。此外,各高校为了满足本校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举办了各种英语培训,为了加强管理,有些学校把参加培训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优先政策挂钩,使教师不得不参加培训,引起有些教师的不满。另有些学校采取自愿的方式参加培训,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不是所有教师都愿意参加,培训效果不佳。所以完善培训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学习国内外培训经验是当务之急。
(二)培训内容需要丰富,培训形式需要扩展
目前有些高校教师培训制度比较完善,以岗前培训为例,始于1986年,1998年教育部出台有关文件加以规范和推进,该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职业道德等,由于这种培训是岗前规定性培训,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参加,培训已经模式化、常态化。但单一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把外语培训纳入到岗前培训计划当中,提早建立英语在教学研究中重要性的意识更有利于今后外语培训工作的开展。另外,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英语培训现状来看,针对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课程较多,对非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多限于双语教学培训,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培训形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英语培训应该包括一般听、说、读、写技能的培训和双语教学培训,培训形式如请国内外专家集中指导、到国外高校进修、校本培训及网络培训都是有效的培训方式,重要的是要把英语培训当成持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经常性工作来抓。
(三)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经费涉及到如何分配教育投入,如何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如何提高培训效益的问题。教育部在培训经费筹措上采取的是“四个一点”原则,即教育部资助一点,承办单位减免一点,选派学校投入一点,参训学员承担一点。如北京师培中心由北京市教委资助对派往美国和加拿大进修的教师提供2万元的资助,其他由学校和教师分担。黑龙江省师培中心的双语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资助,受训教师或学校只需要承担食宿费用。但由于这类培训的名额有限,每个学校每次只有1~2个名额,多数教师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另有一些培训单位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为广大教师提高英语学习机会,培训时间一般都为短期,培训费一般是1 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费用,如果没有学校的资助,几千元的支出,一般收入水平的教师很难承担。所以寻找既经济又高效的培训途径,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是需要探索的另一个难题。好在国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很多高校还开展了成效显著的网络培训和校本英语培训,一系列探索都为这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四)培训对象
许多培训政策和培训课程都把中青年科研和教学骨干教师作为主要培训对象,更有一些培训项目把培训对象限制在35岁以下或40岁以下,这明显剥夺了老教师的受教育权利,也不符合终身教育政策。当然其中的原因和培训资源少和培训经费不足有关,但如果各项政策对青年教师倾斜过重,势必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和科研积极性,并最终影响到整个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结语
英语培训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逐渐完善的。多研究和学习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政策,结合本校的实际,不断更新培训意识,满足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需求,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多实践、多总结是开展各种培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eb/ol].http://www2.cuc.edu.cn/highe-
du/law/4th.htm,2001-08-28.
[2]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eb/ol].http://www.zlgc.org/detail/?id=1129,2007-12-11.
[3]康淑敏,崔新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16-21.
[4]刘南.基于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高校师资外语培训管理据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9-111.
[5]孙伟,崔刚.基于e-learning环境的高校教师在职英语培训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