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有效学习 网络环境 条件 策略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有别于传统环境下发生的有效学习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进行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令学习者深感困惑的是:学习的成效并不是很高。故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和所应采用的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习途径,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即时的、获取便捷的网络学习资源和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它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课堂环境下所不及的,很多的学校和教师也更愿意将一些教学放于网络环境之中,而学习者也习惯于漫游其中,享受网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也就是说,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其成效很微,有时甚至还不如传统课堂环境下所取得的成效。因此,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
一、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
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需要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笔者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内部条件——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信息素养,等等;外部条件——从一些外部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包括学习资源是否合理、目标是否明确、实时监控是否有效,等等。
1.内部条件
(1)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动力,[1]是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是否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是否成功发生的关键。根据arcs理论,attention(注意),relevance(联系),confidence(信心),satisfaction(满足),是学习者获得较强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所学习的内容首先要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要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且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而数字化网络环境(资源多媒化,情景多元化,交互多维化)恰恰能够就此更好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2]自我效能感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活动时的情绪,等等。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是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原动力。即使一个人很想去尝试完成一些任务,但因缺乏一定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将很难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7] 只有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行为的发生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3)一定的信息素养。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课堂环境下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行为的发生要较强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所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指一个人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是必须的,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学习者如果不具备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能力,例如,如何对信息进行检索,内容导航工具的使用,网络交流工具的运用,等等,他们将很难从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中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网络不但不会给学习带来便捷,反而会成为负担,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产生焦虑,计算机焦虑感油然而生,这将阻碍有效学习的发生。所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也是克服计算机焦虑感的关键。
2.外部条件
(1)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行为发生之前,必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即在行为发生的过程中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网络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变数的环境,学习者很容易迷失其中,很难完成既定的目标和学习任务。因此在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其设置应该要比传统课堂中目标的设置更加明确。[3]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基本前提之一,也是重中之重,是教师和学习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个设计良好的、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设定关乎整个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
(2)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学习资源全部来自于网络,但是网络中充斥着各色资源,什么样的资源才是学习者学习时所必须的,哪些是干扰因素,如何选择、完成与既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有关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需要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优秀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习者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对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加工、合理整合,用于自己的学习,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基本保障。
(3)有效的网络学习行为实时监控。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师生时空分离,没有了教师对学习者面对面的实时监控,学习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这对学习者本身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4]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监控就是针对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系列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6]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大多缺乏自主学习所需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控制的学习能力,因此,引入和强化监控机制相当必要。[5]通过加强对学习者外在学习行为的监控,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控制,同时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及时的学习反馈,以激发、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保证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
内外条件的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分析了影响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发生的条件后,从这些影响条件出发,可以为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提出一些策略和方法。
二、网络环境下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策略
1.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者在网络中的学习,必须在一定的、适合学习的环境中进行,构建和谐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前提。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有学习者学习所需要的一些网络资源,如各种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也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工具,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同时需要一些智能系统,如智能导师系统、专家系统等,在学习者学习遇到挫折而停滞、自己不能解决时,求救于一些专家学者(模拟)。还需要一些交流通讯工具,便于学习者之间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互相沟通。
2.培养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调控学习包括调控学习情绪、调整学习方法和调节学习行为。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等情况有自我认识和调控的能力,能主动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或已开始出现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习者将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一些工具例如思维导图工具等,对学习过程和高水平思维活动进行监控,也可通过电子学档等工具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更多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自我调控的工具,还亟待去发现,去创造。
3.注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更多体现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更需要学习者自己更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加工知识。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逐渐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网络环境下的各种交流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也为学习者之间协同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可能,这也是网络环境下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正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学习者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具有更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而网络环境所具有的特点,更加有助于学习者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有效学习的发生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也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为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大家所关心的重点。只有在网络环境进行的学习更加有效,才能激发人们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进而才能更有效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鲍银霞.有效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教师教学的要求[j].教育导刊,2005,(09).
[2]余旋.基于中学课堂下的有效学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3]梁继概.运用有效学习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j].吉林教育,2008,(15).
[4]拉尔夫w.泰勒.有效学习的条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1).
[5]童金皓,边玉芳.网络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03).
[6]董奇,周勇.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