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有其特殊性,只有融人文关怀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能取得实效。文章从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入手,分析了对贫困学生加强人文关怀的内涵,提出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人文关怀的七项措施,即提升道德素养、满足心理需求、满足精神需求、满足交往需求、当好四种角色、组建互助社团、增强自强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进入高校的机会,同时贫困学生的比例也随之加大,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使原本存在的贫困学生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研究贫困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提高其实效性,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贫困学生思想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
(一)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偏差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忙于事务,只注重为贫困学生经济援助工作,忽视了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辅导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在贫困学生工作是以经济扶贫救困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实用;也有的人认为可以忽略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给每个贫困学生的钱发够了,经济关怀就是人文关怀,贫困学生也不会出现什么思想问题。这些都反映出部分辅导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存在偏差。不仅一些老师如此认为,就是某些贫困学生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讲大道理,不能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上的扶持才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二)贫困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热衷于满足贫困学生的经济需求,较少关注贫困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事实上,贫困学生除了经济上需要帮助,思想上也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其他学生要多,除了要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外,更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帮扶、精神帮扶。他们希望得到集体的温暖,又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他们希望得到更多同学的关心,又怕与别人交往;他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又缺乏勇气。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化环境,让贫困学生在文化的熏陶下,逐步培养起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对贫困学生实施经济援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问题就算解决了。事实上,贫困学生除了有经济压力、学习压力以外,各种心理压力也是贫困学生面临的大问题。有的贫困学生因生活拮据,总是为自己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而发愁担忧;有的为了不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困境,很少和同学、老师交流交往,害怕参加集体活动,对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消沉地对待生活,宁可生活很艰难,也不接受贫困补助;有的担心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愧对含辛茹苦的父母。各种压力使得他们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有的甚至出现焦虑不安、忧愁烦躁和抑郁等情绪障碍。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出现的各种心理疾患和障碍,给贫困学生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否则,经济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涵
(一)人文关怀是关心与呵护
在高职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突显人文关怀,是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细心呵护,这一呵护不仅仅是“送钱送物”进行“物质扶贫”,更重要的是对贫困学生进行“精神扶贫”。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有进步多鼓励,有困难及时解决,有困惑及时排除。尤其是多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往,启发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勇气。
(二)人文关怀是理解与尊重
在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和人格完善的善意扶持,使他们活得有尊严。经济上的扶持是必需的,但如果他们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再多的经济援助也不会打动他们的心,反而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采取拒收的过激行为或对别人的经济援助不屑一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首先要体现在对贫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方式,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分析暂时的困难,理解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错,更不能说明自己没有能力。通过情感上的理解,使他们感到温暖,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人文关怀是教育与引导
贫困学生经济困窘,对就业前景担忧,加之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扶助力度不足,一些贫困学生把他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缺乏感恩意识。因此,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感恩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以感恩之心接受他人的关怀;引导他们找寻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怀,并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引导他们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引导他们变资助为自助,激发热情和勇气,争做生活的强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引导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提升贫困学生的道德素养
贫困学生生活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中,过早学会了坚强面对社会生活,他们中大多数人具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但思想波动较大。因此,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一是在经济关怀的同时不忘道德关怀,引导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在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发现其优点并给予肯定,如他们大都学习态度端正、吃苦耐劳、生活俭朴,做事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三是选拔一部分贫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树立先进典型,让他们感受到被人重视的自豪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在交往中体会到积极主动参与的价值,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自我。
(二)满足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多,在与贫困学生的心理交流中,及时实施心理辅导是对贫困学生最好的关怀。贫困学生的心理困惑比其他学生多,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化解,若我们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多一点心理关爱、多一点心与心的交流、多一点心理辅导、早一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其一,帮助贫困学生消除焦虑心理。贫困学生的内心焦虑、错综复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帮助贫困学生化解心理焦虑,这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其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为有相同心理困惑的贫困学生进行系列团体辅导,如贫困学生成长辅导小组、自信心训练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等,通过组织团体辅导与行为训练来解决他们的某些具有共性的心理障碍问题。其三,结合贫困学生的实际建立预警机制,对存在个性心理问题的同学,选出特别的样本进行追踪研究,一旦发现异常现象,立即组织专门的访谈和辅导,由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及时给予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解除他们的困惑,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给予他们的关心和温暖。
(三)满足贫困学生的精神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发挥信息优势,因势利导地开展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入校时对每一名贫困生进行调查,及时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精神上最缺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利用报刊、互联网等,为学生们提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空间,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二是通过网络聊天、学生网站等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一个互尊、互爱、宽松的氛围,让贫困学生多一些感恩的体验,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责任关系,引导他们从身边事情做起,学会接纳,自信地直面贫困。
(四)满足贫困学生的交往需求
在交往问题上,贫困学生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强烈的交往欲望,另一方面又怕遭到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往往想参加集体和社交活动,又因担心而远离集体活动,形成行为孤僻、冷漠的封闭心理,甚至会导致信心丧失、自我拒绝等自我意识的偏离。因此,满足贫困学生的交往需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辅导员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对贫困学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改为以“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无论是与贫困学生交谈,还是处理贫困学生的问题,都要从情感入手,以善意的情意感化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情感中接受教育。第二,积极发挥学生中的党组织、团委、社团、班级、宿舍的作用,开展各种心连心活动,努力营造对贫困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关怀的和谐集体氛围,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为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第三,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主题会、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体会人与人的关怀,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帮助贫困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心理,建立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当好贫困学生的四种角色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是通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降低、解除贫困学生思想障碍。这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贫困学生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解决贫困学生思想觉悟方面的问题,而应贴近学生的发展,从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来做思想工作,重视被教育者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须当好四种人:一是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努力贴近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实际上这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手段,要让贫困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二是做贫困学生的贴心人,解决贫困学生当下的问题,如经济、学习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等,给予指点、关怀。三是做贫困学生的引路人,关心他们的未来,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当好参谋,让他们意识到成才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对健全人格培养、思维能力训练。四是做贫困学生的同行人,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是在一个环境中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贫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路同行,一次谈话、一句问候、一次关怀、一次帮助、一次鼓励给贫困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六)组建贫困学生的互助社团
组建互助社团。第一,心理互助。互助社团作为一个有亲和力的组织,为贫困学生搭建了一个互动、互助的平台,他们遇到的困难可以互助解决,有心理话可以相互倾诉,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相互交流,有困惑可以互助解开,为了相同的目标相互勉励。第二,信心互助。定期举办会员主题沙龙和讨论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会员在讨论会上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中不断提高认识,树立自强的信念。第三,能力互助。通过举办各种小型活动,如组织各种学习竞赛、人际礼仪表演、勤工技能竞赛等,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展现自我,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特长,在活动中互帮互学,提高社团干部及会员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第四,经验互助。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如学习方法技巧交流会、面试技巧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锻炼其人际沟通和实际工作能力,并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七)增强贫困学生的自强能力
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培养贫困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为基点,如果不能激活贫困学生的自强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在学校期间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基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重点开展对贫困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困难,引导他们勇敢面对暂时的经济困难,让他们意识到年轻时贫穷的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历练,变压力为动力,形成坚韧、乐观的性格。其次,开展互帮互学活动。通过贫困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相互了解身边还有很多相同困境的同学,相同的话题、相同的目标使他们在言传身教中体验其他同学是如何面对困难和如何自立自强解决困难的,感受榜样的力量、精神的鼓舞力量,营造“自立自强光荣”的氛围,激励他们走出困境。最后,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学习竞赛、创业大赛等,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培养他们靠自己的力量自立自强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的人文关怀,不是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知识,而是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前提,努力营造对贫困学生理解、信任、关怀的和谐氛围。只有以情感人,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启迪、扶持与引导,关心和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与各种需求,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