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时期,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普通高校如何通过战略管理的创新,突破重点高校所主导的生存空间,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和中心议题。文章就如何推进新时期普通高校战略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对普通高校实现战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战略管理 人本思维 办学特色 管理原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及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构,我国高校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自身建设,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过去各院校之间明确的、传统的专业分工逐渐模糊与均质化,现在各高校纷纷在教学质量和人才资源方面展开竞争,努力向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靠拢。在此背景下,有限的优质资源在往往被名牌、重点院校所占据,而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在地域、环境、名誉、财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陷,这使得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如何在名牌、重点大学争相建设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形势下“突围”,成为我国普通高校的第一要务和艰难抉择,也成为我国普通高校管理者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推进新时期普通高校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管理中的欠缺和不足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使高校管理者优先考虑高校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国家近年来对高校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核与评估,督促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同时注重建设严密的组织机构以及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强调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其优势和可取之处,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的特征,但从事物两面性的角度上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更多关注的是工作本身和结果,是质量和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忽视了人的创造潜力,乃至于忽视了组织形象的建设。规则和秩序的因素在不断扩大,而人性和人格的因素却在不断缩小,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高校管理体制的僵化,进而使高校陷入被动发展的困境。当今时代是一个彰显人性和个体价值的时代,个体价值的体现应贯穿于一切活动的始终,所以,单纯地强调规范、秩序和约束的管理体制也就必然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个人主体逐渐被集体主体所取代,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和群体的价值逐渐融为一体,这也就使管理活动在追求和尊重人的价值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挖掘人的潜力和协调活动空间,使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逐渐融合、共同作用。因此,一种在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因素的作用,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法则,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平等、协商、互动的关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重视情感与文化氛围建设的适应现代人性需求的高校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这种管理模式通过创造和谐、友善、融洽的组织氛围,使组织成为紧密协作的团体,同时也强调管理双方的互动与互惠的统一。
二、新时期普通高校实现战略管理的路径
1.准确把握我国普通高校的发展阶段和办学定位。普通高校无论从所在地域、知名度、吸引力等方面,还是从自身的学术氛围、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由此可见,在未来的竞争中,普通高校就已经失去了“天时”和“地利”的保障,因此,可供其挖掘的就只剩下“人和”这一因素,而“人和”恰恰是这三者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具体到高校管理中的“人和”因素,就是重视对自身原有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因此,战略管理应成为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工程,它涉及一个组织寻求成长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能使组织善于适应和利用环境的变化,实现组织的整体优化,因此需要把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加以管理。
2.集合全校师生的力量,探索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每所大学的历史传统、学科结构、人员结构、所处的地域和环境均存在差异,再加上普通高校在政府投入、社会认可、创新氛围和硬件条件等方面都无法与名牌、重点院校相比,因此普通高校不能照这些高校的模式和经验,在发展中应该扬长避短,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道路。任何高校都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实力雄厚的大学不可能在任何条件下都占据优势,而规模小、层次低的大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占有某种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和特色的形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普通高校首先要发动全体师生从自己的体会出发,提出自己对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看法;然后要将这些看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出现频率高的建议反馈给大家,并组织相关人员就此进行讨论;最后要集中学校领导的集体智慧,形成明确的办学特色和理念。这一过程既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又明确了办学特色,并以此为契机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当然办学特色的形成也要以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为保障,否则,办学特色就将流于形式。
3.将“人本管理”作为普通高校的主要管理原则。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流动体制对发展特色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才的引进和合理流动是提升高校创造力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就需要更新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规则”在管理中的作用。在管理中,规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更新观念,改变认为管理就是限制、规范和平衡的观念,发挥管理的服务、调配、开发和协调的功能,进而形成以学术自由和创新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4.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高校的核心资源,但普通高校却由于财力、自身吸引力等方面的限制,在目前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高层次人才、学术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数量短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些都是困扰普通高校管理者的难题。高层次人才的生理、安全、社会需求等低层次需求是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的,他们更渴望实现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双重满足。为此,普通高校在管理中就需要重视人性化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用热情感染高层次人才,用信任和关心感动高层次人才,用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宗旨,也才能实现普通高校留住优秀人才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之目的。
和谐的情感管理应从平时的一句问候、一声嘱咐、一个微笑做起。无微不至的关怀能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高校领导的情感激励往往对高层次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将为明主而亡”,这种情感激励会使他们对学校充满信任感,对学校和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和谐的群体环境对人才的引进至关重要,普通高校要构建和谐的群体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开诚布公地发表见解的机会,并对他们的建议给予及时的反馈。这样的“阳光”管理系统,将实现对人才最大限度的尊重,并使他们参与到透明的决策过程中,进而实现自我管理之目的。
对新时期普通高校的战略管理原则的构想必须适应全球化的时代需要,适应高校完成现代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适应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积累和培养的需要,只有这样,这些战略管理的思想火花才会逐渐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并在恰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条件下成为高校战略管理的主导性原则,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高校管理者的不懈努力,同样也需要普通高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进取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