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高校教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学生学习和解决学业方面等问题,而勤工助学部门主要负责解决学生生活困难、思想道德教育等工作。两者虽然各自负责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论文关键词:勤工助学;教务管理;互补;优化结合
0 引言
高校承担着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肩负着实现民族兴旺发达的伟大使命,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保证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的核心枢纽。同时,高校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肩负着有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不断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与教务管理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从而更好的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与准确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和谐校园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勤工助学工作与教务管理优化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1)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和教育人,高校勤工助学不仅是为解决困难学生经济困难的手段,如果能够很好的将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成才的勤工活动和育人的手段利用好,就能够发挥其很好的功效。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这一实践课堂的磨练,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心理健康,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培育实践能力,创建和谐校园等。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目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较强的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也增强了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学生个体具备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学习目的,才会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学习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奋斗中去。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学习、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各类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其他培训考试等学习活动中来,能够很好的推动教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勤工助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意识,促进教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享受服务”到“服务他人”的角色转变,也从中学会了尊重别人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有效塑造了社会公德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学会和懂得了作为社会人要具备较强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在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上,体会到了掌握知识、技能的社会需要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在工作岗位的实践中也吸取和补充了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尤其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经济、法律、史地、文艺等各个领域或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直接走向社会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引领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理财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体现了教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3)教务管理系统创造了良好的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
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适合于管理者、教育者、学生的便捷、科学、实用的平台。管理者、教育者、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实时了解、跟踪、评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平台,管理者可以更快、更多的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消息、岗位和机会,也可以通过宏观管理多渠道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更为有效、合理的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和安排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时间。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相关信息,合理的选择自己参与勤工助学的岗位和时间。
2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和教务管理优化结合的几点建议
(1)利用教务管理平台,通过各种心理咨询或交流的方式加强对贫困同学的帮助和教育工作。
通过教务管理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信息或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多关心、关注和鼓励。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肩负着家庭的厚望,承受着经济、学业和就业的多重压力,比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从心理上去维持一种难言的自尊。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精神压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为缓解这种状况,高校常常采用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贫困生摸底调查,优先安排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加大关注,多方面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也有利于教育其他同学。
(2)两者的优化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务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都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这也要求从事勤工助学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育人为根本”的宗旨,并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3)教务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勤工俭学工作岗位,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让学生了解和参与教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同时也为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和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应用水平。管理者可以通过教务管理平台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实时、全面的掌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务管理系统中各种软件和硬件的可行性、合理性。通过教务系统可以实时关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表现和学业完成情况以及关键科目成绩。
(4)通过实践课或网络课程,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教育。
贫困生往往存在一定自卑心理、内向、不善言辞、相对缺乏工作经验、外在的形象也存在一定差距、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办公工具的操作水平较低等现象,在就业过程中相对缺乏竞争实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政策的支持下既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又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表达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切实解决勤工俭学学生脱离贫困。利用教务系统网络平台开设就业与创业相关实践课或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勤工助学中推进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开展,结合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指导贫困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准备,提高自我认知以发掘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开阔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创业理念,积极自主创业。
(5)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推动教务管理改革。
努力实现为勤工助学工作提供一个全面、快捷、准确的网络环境,更好的为勤工助学工作信息、岗位分配、时间分配、实施、监督与考核、收入制度等方面工作奠定良好网络基础。这就要求教务管理在学分制度改革、课程设置、班级设置、必修与选修课自由度设置、学籍方面灵活性等方面更加科学性、合理性、人性化,为勤工助学工作的拓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上的空间。在国内,很多高校早就实行了在大一、大二学生的课程中开设劳动周或实践性教学实践周等课程,利用几天或一周甚至几周的时间专门安排学生到学校办公室、后勤、图书馆、教务部门、保卫部门等各个部门参加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这也是勤工助学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以教学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和学习目的实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意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务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学生专业需要和毕业实习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尽可能拓宽学生参与这种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内容,尤其是增加让学生到校外时间的机会,这能更好的是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