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精髓。本文结合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交际能力
一、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透彻了解该语言所植根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做到融会贯通。国际交往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入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学习一门外语仅仅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往往导致众多交际失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强调,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包含了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文化敏感性。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职英语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导入,使学生在对异域文化的把握中加深对英语语言现象的理解,提高英语综合语用能力。
二、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由于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英语文化教学的地位、课程安排、考核标准等,文化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高职英语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注重语法翻译,强调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确切性及熟练性,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语言的得体性;同时,迫于应试教育和教学进度的压力,许多英语教师更侧重于语言教学,对文化教学持怀疑态度,认为文化知识只不过是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的工具。这种淡薄的文化意识造成众多英语教师很少钻研文化教学策略实施文化教学;一些院校虽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也开设了一些英美文化的选修课,但这些教学实践往往缺乏相应的策略,仅仅停留在知识文化、交际文化层面,没有渗透到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语言课程中的文化导入缺乏自觉性和系统性。对文化导入重视不足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导致生活中许多学生往往以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交流,使得交际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有效进行文化导入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及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反映文化最为直接的语言要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亦最为广泛。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各不相同,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导入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与农业相关的习惯用语很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英国是一岛国,英国人喜欢航海,源于航海和水的用语特别多,如:at sea(不知所措)、to go with the stream( 随波逐流)、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a sea of troubles(烦恼不堪)等。中国文化里,红色大多是喜庆 (happiness) 的象征,结婚时贴红喜字,新娘穿红嫁衣,压岁钱叫“红包”(red packet)。相反红色在英美文化里多解释为“血腥、危险、暴力、亏损” (blood, danger, violence, loss)。如: red ruin (火灾)、see red (大怒)、in the red (赤字)等。在学习这类词汇或习语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的固定涵义,更要使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这样枯燥的词汇讲解也会变得极为有趣。
2.结合教学内容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供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具有取材多样,实用性强的特点。大部分课文都取自原文材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在讲解课文之前及时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对于有碍理解和交际的词汇则尽可能从文化的角度去阐释,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把握和理解。例如在讲授对外经贸出版社《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第一册 the custom of halloween 这一单元前, 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搜集有关万圣节的资料,包括万圣节的起源、风俗习惯以及相关的习语典故如“soul cakes”,“jack-o-lantern”。然后在课堂上抽取学生做报告,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了解万圣节,进而为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3.创设交际情景进行文化导入。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及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设计各种交际场景, 使学生有大量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听力部分的口语练习,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问候、打电话、买东西、问路、预约、就诊、面试、商务谈判等一系列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本族文化氛围中体会英美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语言的得体性和文化敏感性,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容忍度。
4.合理运用电视、电影等直观手段实施文化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外语教学资料,如光盘、录像带、电视、电影,为传授文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材料往往图文声兼有,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浓厚兴趣,现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广受英语爱好者推崇的《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英语教学片,它展现了美国社会的万花筒,文化导入贯穿始终。另外,英语原版电影也是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效手段。电影《刮痧》(the treatment)就是一部描述中西文化差异和冲突的经典之作,学生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可以深刻领悟到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观影之后再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以此来慢慢培养学生探求文化的主动性,增加英美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
5.完善课程设置,增开文化选修课和讲座。
为了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高职院校在英语基础课程之外应开设以交际文化为主的选修课,如《跨文化交际》、《英美国家概况》等。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英美文化知识的讲座,向学生讲授中西方文化在禁忌语、恭维、称谓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与误区等。
6.聘请外籍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活动。
从语言学习的特点来看,和讲目的语的本族人接触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这种交际体验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所无法替代的,故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外籍教师讲一些他们本国的社会情况、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从中习得第一手资料。通过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加深学生对异族文化的认识,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语言的环境,创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就需要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短剧大赛、英语角等。
四、结束语
文化导入是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不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更应该将文化导入与课堂实际结合起来,遵循实用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促进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 胡文仲, 高一虹. 外语教学[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3]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4] 林汝昌. 外语教学中的三个层次和文化导入的三个层次[j]. 外语界, 1996, (4).
[5] 张业菊. 关于词语文化内涵研究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1).
[6] 新编大学实用英语教程[m]. 北京: 对外经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