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已经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公共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从课程设计的基本定位、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与方法,以期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变化了的新的高职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学设计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各高职院校尤其是示范院校,都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发展的新突破,正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改革。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改革形势,积极探索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为例,从课程设计的基本定位、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与方法,以期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变化了的新的高职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定位——“职业人培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整体设计也要本着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这一原则来进行。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特点,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抓住职业人培养这一主线,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优势品质的职业人为轴心,指导课程改革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开发辅助教材,全程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此,课程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1、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在遵循教育部、中宣部有关精神前提下,从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提高为重点,素质培养为根本,强调德才兼备,以德提才,以才强德,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价值观,实现基本理论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2、基本理论传授与职业人生指导相结合。从面向社会职业人的培养出发,结合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整合课程的内容体系,有针对性地回答高职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有关人生、事业、理想等方面普遍关心的德行修养和职业现实问题,如就业准备、创业实践、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和学业生涯规划等。配合专业教育,实现就业指导零开始,服务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3、基本理论传授与实践体验参与相结合。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以及高职教育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应对高职教育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突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基层,走近工农群众,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模块专题式”
在深刻领会中央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文件精神和认真研读教育部统编教材及大量的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与高职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普遍不足的情况,我们从加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入手,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及高职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努力将全国统一的教材理论体系转化为有层次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1、领航导引模块。重点是高职生的适应性认识教育,包括对高职教育本身的认识,对高职学习生活新特点的认识、对高职生成材目标的认识、对本课程内容与学习特点的认识等,以激发高职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高职生在人生的新阶段树立新的目标,新的学习理念,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2、理想情操教育模块。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为高职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结合职业理想,重点解决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历史定位和时代方向问题,使高职学生具备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能力,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3、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模块。
主要包括人生的目的意义,人生价值的评判,实现人生价值的环境等,重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本质、人生价值创造等问题;结合职业人生实践,引导高职生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道德观教育模块。包括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恋爱道德、家庭美德,旨在帮助高职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明确道德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高职生面临的重大人生问题,如恋爱、就业、择业、创业等提供行为选择的价值导向和必要的知识武装,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锻炼学生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5、法制观教育模块。包括法理、宪法和其他部门法,旨在帮助高职学生知法,用法,守法,护法,提升法律意识,培养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的法律素质,初步学会并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块的五大部分内容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分块但又相互渗透融合,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体现了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人培养主线的结合,并把理想情操、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等问题放到了高职学生自我认识、群体交往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中去把握,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和优化。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互动与实践”
随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度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任务为驱动”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也着力探索《基础》课教学方式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互动与实践为基本特征的、问题中心法、案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为主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1、问题中心法。问题中心法就是采用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从而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评价、体验和反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并力求作出自己的见解。问题中心法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学生对某一问题和原则进行评论,增加学生对道德原则或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意义的深入理解;学生不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参与讨论评判,而是置身其中,以“当事人”的心态参与其中,从而感受、体味、反省,提高教育效果。其基本思路是课堂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都是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设计的,通过设计学习问题和任务,使学生接触到实际的学习生活等环境,以主题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带动学生预习和课外实践,引发学生对理论的思考与探讨,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从概念、原理出发讲授教学内容的方法,使教学目标更加直观、易操作,有利于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体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在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有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变“灌输”为“领悟”,变“注入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案例教学,选择案例最为重要。我们不断积累与行业联系密切、与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职业联系密切的案例,给学生以多角度的职业生活体验感受, 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理想,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树立能在基层生产、能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文化知识融入《基础》课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增强社会适应性,实现思政教育的“工学结合”。
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与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即在相应的五个教学模块内容中,分别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实践主题和具有一定选择性的实践项目。比如在领航导引模块,以“认识历史机遇,规划大学新生活” 为实践主题,设计了共话大学生活规划、计算大学学习成本等多个实践项目;在理想情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模块,以“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为实践主题,设计了高职生职业规划设计、追寻成功者的足迹等多个实践项目;在道德观教育模块,以“锤炼道德品质,提升职业素质”为实践主题,设计了高职生诚信状况调查、高职生婚恋观调查、追寻我心中的职场榜样、未来职业人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设计、“挑战职场”模拟招聘活动等项目;在法制观念教育模块,以“训练法律思维,遵守法律法规”为实践主题,设计了高职生法律意识调查、模拟法庭——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案件审理等实践项目。这样的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知识的传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道德和法律素质的养成一体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主体“学习参与”,“亲身体验”,拓展和加深对具体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欧阳剑波《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 第17卷 第02期.
[3]吴兴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整合构想》[j] 教育探索 2008年1期.